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狼行天下>不争一时短长

次日,严秀丽觐见皇后。

皇后出身将门,自有一股英气,与严秀丽竟然相谈甚欢,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此间提及吕布之抱负,不过是匡扶大汉,辅佐皇帝而已。

事后,皇帝听闻皇后之言,虽不知真假,但在此处吃穿用度,比之洛阳不知好了多少,便有了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思。

皇帝心中少了疑虑,自然也就不吝封赏,再说吕布也曾身居高位,一时权势滔天,当即颁下圣旨,恢复吕布丞相之位。

皇帝既然安定,吕布便可放开手脚,竭力施展此生夙愿,召集一般文臣武将在侯府议事。

众将自然对吕布官复原职一番恭贺,吕布洒然一笑,受尽磨难之后,早将这般虚名不放在眼中。将丞相大印观视良久,冷笑几声,随手丢在书案之上,向众人道:“如今迎得皇帝,今后行事便有喜忧各一则,喜的是今后行事便是名正言顺,万事皆能请得皇帝旨意,忧的是我们又将成为众矢之的,从此被万人瞩目,再不能低调行事。对今后方略,各位有何看法?”

高顺虎声虎气道:“如今关中大乱,韩遂于禁之辈以羸弱之兵据守关中,实乃如孩童怀揣巨款,我们何不南下取之,为皇帝平叛逆贼,正是名正言顺。”

一般武将纷纷出言附和,并州强军数载,众人早已摩拳擦掌,只待用武之地。

吕布见高顺之言颇有见地,不由出言调侃道:“高将军近来读书不少,果然有了长进,竟有如此见地。”

高顺老脸一红,见一般谋臣皆不言语,想来必有不妥之处,问道:“只是我胡乱想的,还向军事请教。”

见吕布投来目光,杨修首先沉不住气,道:“主公早晚必取关中,只是如今情势,却不是最佳时机。首先关中韩遂、于禁皆乃善战之辈,又有兵马数万,凭借黄河天险,绝非能轻易攻取。其次,我军尚有后顾之忧,袁绍平定幽州,坐拥青州、翼州、幽州三州之地,如今兵马南调,正集结在朝歌、黎阳、濮阳一带,对我并州必有觊觎之心。再者,近日曹操新胜,大败刘备于彭城,夺得徐州之地,击破下邳活捉大将关羽,使刘备率领残部逃往青州,投靠了袁绍。若我军攻取关中,曹操必来火中取栗,乘火打劫,盗取胜利果实。到头来或许为他人徒作嫁衣。”

高顺听得目瞪口呆,惭愧道:“我差点误了大事,还是军事想得周全。可是洛阳空虚,若我们不取,若教旁人取了岂不可惜?”

吕布见贾诩抚须而笑,便知他有了计较,问道:“文和有何高见?”

贾诩笑道:“关中之地虽然富庶,但经过这几年马超、韩遂等人的祸害,早已是徒有其表,如今马超、韩遂反目成仇,已是不死不休之局,这便让他们只能各自为敌而无力他顾,于主公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而曹操新的徐州,威势一时无二,早已经惹得北方袁绍的忌惮,此前二人的联盟之态,已是名存实亡。洛阳遥远,袁绍鞭长莫及,曹操虽近,却和我们有一样的顾虑,只恐袁绍乘机南下,是以也不敢东取关中。是以,关中之饵虽香,却是难以下咽,各方都在观望,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吕布听他分析形势,果然是相互掣肘之局,问计道:“文和可有破解良策?”

贾诩道:“如今我军的心腹大患绝非关中群雄,更非显赫一时的曹操,而是与我为邻的袁绍。袁绍此人心怀大志,总妄想尽取天下,如今又是兵多将广,想要南下取天下,我并州便是他的心头之患,必会想方设法得之而后快,以消后顾之忧。而主公想要夺取关中,则必先与袁绍一战,否则有虎狼在身后虎视眈眈,我军怎可妄动?”

吕布问道:“袁绍拥精兵十几万,又有大将无数,我军可有胜算?”

贾诩道起身走到厅堂一侧,指着墙上地图道:“主公请看,袁绍自以为北方平定,便将大军尽数南调,一是为了震慑我并州,不让我军稍有妄动,也是为了防范曹操,不使他有可乘之机。若我军调兵北上,从雁门、白马一带绕过长城,便可直抵翼州腹地,攻取常山、巨鹿等地,直插翼州信都。再以张扬重兵屯聚箕关,依仗天险据守河内,则袁绍南不能取,北不能守,首尾难顾,必败无疑。”

吕布听闻贾诩之计,一时踌躇满志,道:“文和果然妙计,只是若曹操乘机攻取关中,或是北上攻取袁绍,我们岂非为他做了嫁衣?”

这时主管政务的司马朗却笑道:“到时曹操或许不得空。”

吕布惊奇道:“伯达何出此言?”

司马朗不急不徐道:“我正要向主公禀报,近日接到探报,寿春袁术近来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又私制车马仪仗,似有不臣之心,若他有所异动,主公正可凭借皇帝旨意,召令曹操出兵讨伐袁术,那时,曹操或许无暇东顾。”

吕布一拍额头,心道:袁术称帝古来有之,自己忙于政务,竟将他给忘了。此计成败全系于此人一身,吕布竟有些盼望,他能早些称帝。

众人议定大计,吕布便下令高顺、徐晃等大将暗中将大军调往太原一带操练,又下令将原先黑石军改制,改称黑石商会,抽调神州学院精英学员前往各郡黑石商会担任会长,把黑石商会总会长的职务则给了陈琳担任,又调任侯成为上郡太守,王凌为朔方太守,郭汜、李傕调任,分别担任雁门、白马太守。

吕布刚歇了一口气,便又卫兵通传道:“启禀丞相,有


状态提示:不争一时短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