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资宋>第七十二章 奔丧

当视线内的景物有些发黄时,沈敏等人终于回到了洪宅所在的小巷。看着门口挂出的白布和门内传出的哭泣声,沈敏算是相信了张保的话语,洪光弼果然是去世了。

询问了留在南院的人员后,知道自己的老师现在正在东院和老师的大嫂商议奔丧之事,沈敏换了一身麻布制作的袍服,匆匆赶去去了东院问丧。

他刚走进东院,就发现庭院内的树木都挂上了白布条,而正屋的大厅也被布置成了用于祭奠的灵堂。洪槻、洪柲两兄弟穿着孝服、麻冠在大厅前接待着问吊的宾客,而那些年幼的子弟则跟着洪适的夫人及洪遵夫妇跪在灵堂前哭丧着。

洪槻虽然眼睛红肿,但却比自己的兄弟要沉稳的多。看到沈敏来后,他一边点头行礼,一边还不忘了提醒道:“子义,你跟着我做就可以了。”

对于这个时代问吊礼仪不甚熟悉的沈敏,自然马上跟了上去,照着洪槻亦步亦趋的走完了整个问吊的过程。洒了一把纸钱在火盆内点燃,又拿着香在神主牌前上香,然后同老师互拜完礼后,沈敏就在洪遵的示意下,跪坐在了他的身后。

洪柲则悄悄走过来递给了他一根麻绳,让他系在腰上。当沈敏刚刚打理完毕,门外吊丧的客人就开始多了起来。最先到来的,是边上的左邻右舍,这些人问丧完毕之后,对丧主安慰两句之后,便告辞离去了。

当天色开始黑下来之后,方才有洪家真正的友人赶来问丧。这些人问丧完毕后,并不立即出门,还会同洪家大嫂沈氏、洪遵两人寒暄一阵。这个时候,洪遵就会将自家子弟介绍给这些通家之好,连带着沈敏也不知跪拜行礼了几回。

这样的吊丧活动直到半夜方才渐渐停歇了下来,这个时候沈敏不仅觉得口感舌燥,连自己的膝盖都有些发麻了。他这个时候才算是有些醒悟了过来,古人举办丧事的目的恐怕和后世相去甚远。

和后世便捷的通讯交通手段不同,这个时代就算是收到一封家书,都是非常值得喜悦的。少小离开家乡,直到垂垂老矣方才能够回到家乡看看,这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有些人离开家乡之后,甚至只有变成骨灰才能回到家乡。

因此,这个时代的亲朋好友想要聚在一起,便只能趁着办喜事或是丧事的时节。在祝福或问丧的过程中,其实也是维系亲朋好友之间感情联络的一个社交场合。

如果说,之前他拜洪遵为师,只是少数人知道的消息,那么在这场吊丧之后,他同洪遵之间的师徒关系,差不多就是板上钉钉这么牢固了。

从今日之后,他要打着洪遵的招牌在外行事,没有人会提出质疑。当然,如果有人打着洪遵的名义寻求他的帮助,他也是不能拒绝的。这就是大宋士人之间的人际交往,破坏了这个潜规则,也就等于是背弃了自己的士人身份。

等到宾客们一一离开之后,沈崇安带着几人端着食盒送了过来。对于沈敏递过来的瓷碗,洪遵伸手挡了挡,声音有些嘶哑的说道:“我就不必了,你带着这些小的们下去喝一点白粥,让他们先去一旁的房间里休息吧。”

沈敏端着碗小声说道:“老师放心,不是食物,是弟子让人熬的参茶。就是让老师、师伯母补补精神。三日不食的礼仪弟子还是知道的,可老师也得顾一顾师伯母和师母的身体,要是她们倒下了,老师要如何去奔丧呢?”

洪遵踌躇了一下,终于接过了沈敏手中的瓷碗,先是送给了自己的大嫂,接着又取了一碗递给了妻子,最后才取过一碗参茶自己喝了几口。

三日的问丧很快就过去了,仗着天气有些寒冷下来,加上参茶的效力,在烟熏火燎中支持了三日的洪遵、沈氏气色还算不错。

不过这一日深夜宾客散去之后,沈氏一边喝着白粥,一边向洪遵问道:“二叔,这临安城内的亲朋好友也来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咱们就得说说奔丧的事了。这么多大人小孩的,你总得拿一个章程出来吧。”

洪遵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洪家子弟和沈敏,又望了望灵堂上的神主牌,这才有些黯然的说道:“表姐,我的想法是,我去路上迎一迎父亲、大兄他们。让三郎护着你们先去鄱阳,三郎交接待物甚为出色,路上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沈氏看了一眼站在自己儿子身边的沈敏,她也不得不承认,虽然这沈三郎比自己大儿子小了几岁,但是对于世情的了解,却比儿子洪槻强多了。

不过她还是皱起了眉头道:“有三郎陪着我们去鄱阳老家,我这边倒是可以放心了,可是你自己去路上迎阿翁,我却是有些不放心了。”

洪遵还没出声,沈敏已经拱手说道:“老师,要不然让齐二郎带两个伴当护着你南下。师伯母和师母这一路,由弟子护送着走水路去鄱阳好了。从太湖入长江再走鄱阳湖水道,虽然绕了个圈子,但一路上都是商旅往来频繁的水道,安全上当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洪遵还在思索时,沈氏已经点头称赞道:“三郎这个主意出的不错,我们这么多老弱妇孺,走陆路就太辛苦了。二叔,不如就这么定下了吧。你明后日南下,三郎雇船,我们四、五日内必要出发。”

本想要说些什么的洪遵,听到表姐已经下了结论,于是只好苦笑着说道:“既然表姐觉得妥当,那么这事就这么定了。三郎,你且跟我过来,我交代你几件事…”

从东院内出来,踏着月色返回南院


状态提示:第七十二章 奔丧--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