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资宋>第151章 陈府二
舆论工具。

陈康伯为代表的主战派官员显然很满意孙资送来的这份礼物,于是准备好了接手这份报纸以为己用。不过好歹沈敏也是鄱阳洪氏的门下,而鄱阳洪氏不仅是陈康伯的乡党,也是主战派的一员,这样明目张胆的窃取对方的产业,他们也还是有些抹不下脸面。所以才准备了第二个方案,如果沈敏不肯配合的话,就要迫使对方出让报社,由他和孙资来主持这份报纸了。

孙资显然以为,这是一个在主战派官员面前崭露头角的机会,所以说的兴高采烈。但王之荀可不这么认为,他思考再三后,对着陈康伯摇头说道:“晚辈才疏学浅恐怕难以承受陈公的重托,这样的事情,有孙生一人就足以主持了,请恕晚辈不能从命。而且晚辈以为,陈公还是应该先同三郎好好商议才是,和这样一份报纸相比,三郎才是陈公真正可以倚靠的栋梁之士啊。”

陈康伯有些意外的望了王之荀一眼,方才说道:“令香何时变得如此谦虚起来了,记得你之前来拜访老夫的时候,谈论起洪氏兄弟也颇不以为然的啊。”

王之荀撇了撇嘴道:“即便是今日,晚辈也没觉得洪氏兄弟有什么出奇的,不过他们倒是收了一个好徒弟。这位沈三郎虽然年轻,但做事却是脚踏实地步步向前,到今日为止,我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人物。以晚辈观之,朝中这些主战官员虽然口舌伶俐,写的一手好文章,但论起做事来,恐怕无人及得上这位沈三郎的一襟衣脚了。”

陈康伯不由好奇的追问了一句,“令香何以如此以为?”

王之荀把沈敏编写字典的事情讲述了一遍,随即点评道:“之前晚辈只是想着,这部字典一出,不仅可以方便蒙童学习,还有让人不忘汴洛故土之意。但这些日子里晚辈又想了想,这字典的意义恐怕还不仅于此。

令南迁的北人不忘故土是一层意思,统一天下的乡音却是另一层意思。秦王扫六合,并有天下,车同轨,书同文,一度量,故有两汉四百年之基业。

我大宋朝廷南迁于临安,虽然还有十五路基业,但是长江以南之地,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大家虽为一国之民,而民却不知三十里外之事。

试问陈公,招募这样的百姓从军,他们又怎么会以为北伐中原是自己的责任呢?对于这些百姓来说,出了本县就宛如进入了语言不通的外国之地,他们连和友军沟通都困难,更不用说一起并肩作战了。

以字典教化百姓,以报纸凝固人心,恐怕这才是三郎编撰字典,开办报纸的真心所在。若陈公只想取了报纸,以为攻伐异己的喉舌,这格局比之三郎,实在是大大不如了。”

坐在一旁的孙资和站在榻前的陈安节都面露不快,一个是觉得王之荀太过抬高一个海外流民了,一个则是觉得对方过于看低自己的父亲了。

不过陈康伯本人的神情倒是没有什么变化,他对着王之荀点了点头道:“若是令香之前有这样的格局…哎,现在也不迟。令香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准备科举入仕为朝廷效力了。至于三郎这边,你也不必焦急,老夫今日也邀请了他,你们就和我一起听听看,三郎究竟会如何回话…”

正说着,一名老仆走到了纱障之外,对着堂内通报道:“阿郎,外面有位姓沈的小官人前来拜会,阿郎可要见他?”

陈康伯看了下方的王之荀、孙资一眼,方才笑着说道:“刚刚提到三郎,想不到他就到了。二郎,你去迎一迎三郎吧…”

进入了纱障之后,沈敏便感受到了一阵阴凉之意,看了一眼角落上的冰块,他不得不佩服这些宋人在生活上的享受已经是登峰造极了。目光掠过站在一旁的两人后,他若无其事的向上首的老翁行礼问候道:“鄱阳一别,久疏问候,陈公可安好…”


状态提示:第151章 陈府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