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三国之隐帝>第两百三十七章 袁术的安排

寿春城中。

原本袁术用着孙权原来的数千兵马,从孙策的手中换到了传国玉玺,心中是十分欣喜的。

虽然被人所知,传国玉玺在他的手中,但他却没有公开,就算明知道,也不会有着什么人去多说着什么,只会当作不知道。

袁术本就是有着野心之人,还手握着传国玉玺,野心更加的大了。

可有着野心,但并不代表着他是一个蠢货。

虽然手中握着传国玉玺,可袁术同样知道,大势并不在他这里,贸然行动,那只会让他死无葬身之地而已。

没有将传国玉玺送回朝廷,而是据为己有的,只要死不承认,那还好,可要是公开了,就名不正言不顺的,还会被天下人所不喜。

但,这一切,却是在数天前,改变了。

因为一老农挖出了九州鼎之一的豫鼎,让他的心思改变了。

九州鼎所代表的意义,不用人去说明,他都能够知道,比之传国玉玺更加的好,那可是由大禹打造出来的。

有着豫鼎,他的心态变了。

加上豫鼎所代表的意义,由不得他不多想的。

而且,袁姓出于陈,乃是大舜之后,以土承火,正应其运的。

本就手握着传国玉玺,如今还得到了九州鼎之一的豫鼎,他再也无法控制着自身的野心,便在寿春举行着称帝之事,建号仲氏,立台省等官,乘龙凤辇,立冯方女为后,立子为东宫。

可谓是声势浩大的。

没有任何的隐瞒,公告着天下,人人皆知。

因此。

朝廷发出讨文,天下诸侯共讨之。

“如今朕应天意,在寿春登基称帝,而中原各处的贼子不服,率军来讨,其中以秦隐、曹操、袁绍、孙策、刘备等人最为关键,诸位爱卿认为如何解决?”袁术扫视了大殿中的众人,问道。

脸上也是有着焦急之意。

心中也是有些后悔,并非是在后悔着称帝之事,而是后悔自己太过心急了,要是准备妥当之后,再进行着称帝,那么就算是被征讨,他都不会有着什么的想法。

要知道,九州鼎都已经不知道丢失了多久,如今他却是掌握了一个九州鼎,而且还有着传国玉玺。

他觉得自己才是真命天子,加上如今汉室的情况,还有朝廷的格局,并不认为汉室能够中兴起来,而他得到了天意,就应该顺天而行。

而朝廷发出的讨文,还有一众诸侯的动作。

他也是知道的,如今也是需要解决着这样的困境。

“陛下,又何须忧虑,臣视其余诸侯如草芥而已,陛下乃是真命天子,国中还有着二十余万大军,将良兵广,粮草充足,足以应对着以下困境!”一武将站出来说道。

“正是如此,而且只需要击溃着前来讨伐的诸侯,便能顺势夺取着中原之地,何愁不能一统中原!”又是一人站了出来。

其余文武官员也是纷纷附和着。

至于反对的声音,并没有。

有着反对想法的官员,在袁术称帝的时候,就已经被处理了,如今就算有着不同意见的,都不会出来表现着自己,只能顺着大流。

毕竟,他们同样怕死。

而他们如今可是跟袁术是同一条船上的,若是败了,他们同样不好过;若是胜了,那他们便能够立足于中原之地。

进而夺取着中原之地,也未尝不可。

要是如今还有着反对的想法,那之前被清扫的官员,便是他们的下场。

因此,无论他们想与不想,都要与袁术站在一起,对付着率军前来讨伐着他们的诸侯。

“如此,便以张勋为大将军,调集着各处兵马,分兵抵挡着从各处而来的敌军,诸位认为如何?”袁术说道。

第一个站出来发言的正是张勋,是他麾下有勇有谋的大将。

称帝之事,也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大将。

对待这样忠心的人,他可不会放到一边,而是会重用着,这样也能够拉拢到一些不怎么认同的臣子。

“臣必不负陛下重托!”张勋欣喜的说道。

“臣等附议!”

其余文武官员高呼着。

特别是一众武官,对于他们来说,只有征战,他们也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更不用说如今袁术已经称帝。

要是能够打退着前来讨伐着的诸侯,那功劳必定不会小。

而且,袁术要称帝,他们这些武官可是全部都是支持着袁术的,并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只有文官有着意见。

得到文武官员的一致同意。

袁术心中也是自信爆棚的。

有着传国玉玺,还有着九州鼎之一的豫鼎,这便代表着天意,不可逆转的天意,那么他必定能够得到着大胜,大败前来讨伐的大军。

若是大败了前来讨伐的大军,那他便能够借机夺取着中原之地,取代着汉室,一统天下。

没有任何的迟疑。

任张勋为大将军,调集着二十万大军,分兵七路,准备与秦隐等人开战。

第一路,由大将张勋率军,前去拦截秦隐的兵马;第二路,由上将桥蕤率领,前去拦截刘备的兵马;第三路,由上将陈纪率领,前去拦截袁术的兵马;第三路,由副将雷薄率领,前去拦截孙策的兵马;第四路,由副将陈兰率领;第五路,由降将杨丰率领;第六路,由降将韩暹率领,这三路兵马作为接应,还有拦截其余的兵马。

而第七路,由袁术亲自率领,麾下有着李丰、梁刚、乐就等官员随行,监运着粮草


状态提示:第两百三十七章 袁术的安排--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