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窃听系统>485 孔有德之秀

听到这话,多尔衮是真得认真考虑起了这个事情。

说起来,大清最终能崛起,其实是多亏了倭国的。如果不是倭国出兵朝鲜,让明国出兵并两败俱伤于朝鲜,那以当时明国在辽东的实力,未必能让建州女真崛起。

当年发生战事的时候,多尔衮自己并没有出身,但多少总是听说过一些事情的。他的一个印象:倭国的战力,确实不可小觑。

既然如此,要是能和倭国联手的话,应该能扭转如今这种困局吧?只要倭国能把东江军给清剿掉,大清就能缓过气来了。

这么想着,多尔衮不由得兴奋了起来。可是,还没高兴一会,他忽然脸色又一下沉了下来。

因为他想起,当初倭国不止是想攻占朝鲜,还想着把明国也给打下来的。既然有如此野心,那是不是倭国也会想着要辽东,先要吞并大清呢?

此时的多尔衮,虽然不怕倭国,可真要发生这种引狼入室的事情,他还是很慎重的。

想了好长一会时间之后,多尔衮便抬头,看向范文程摇摇头道:“倭国的野心很大,大清虽然不怕,可还没到要和倭国去结盟的地步。”

这一点定下来了,其他事情也就有结论了,就听多尔衮对宁完我等人说道:“和虾夷的交易,派出精明之细作,一边交易的同时,一边探查虾夷那边的情况,另外,前往虾夷之地的船只,也要秘密准备起来。如果条件允许,本王可派军攻占虾夷之地,变虾夷为奴,为大清捕捞海鱼,种植粮食等等!”

“喳!”范文程等人一听,便一起躬身领命。

如果没有孔有德的那份奏章,多尔衮怕是不会有这决定。但此时有孔有德那边打底,他就有底气,觉得大清未必到走投无路的时候。

因此,他立刻对孔有德的奏章做出批示,准备在全国调集青壮的汉奴,都拨给孔有德那边,并令地方上给予配合,要进行大规模的开荒种田。另外也从各军中抽调原东江军出身的军卒,组织起来打鱼,不过这个事情,就不归孔有德管了,而是由西林觉罗去统领。

说起来,这个西林觉罗也算是走了狗屎运,原本他是一连串的霉运,和他有关的,不是败仗,就还是败仗,甚至都还有全军覆没的。也因此,在皇太极还在的时候,他都被贬去看守盛京城门了。

但是,他和多铎交好,加上建虏确实已经死了不少人。因此,在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他就被提拔上来用了。不过,基于他的霉运,没敢再让他去带兵,而是去管捕鱼的事情,这个总不会有全军覆没之险了吧!

此时,多尔衮在忙完了这个事情之后,便又对底下的汉官说道:“如今我大清国内,多了好多蒙古人,整天无所事事,让他们干活,都是消极怠工。不知卿等可有何对策?”

蒙古人就只会放牧,没有了牛马羊,他们就什么都不会了。到辽东之后,基于蒙古骑军的数量,因此建虏竭尽全力进行了安置,当然了,那些小部族的,比如说库伦族等没多少兵力的,就已经处理掉了,骑兵则被满清八旗瓜分。

但是,像科尔沁族这样的大族,至少之前的时候,建虏一直是没法下手。可这几万老弱妇孺,却都一直闲着,只要求建虏这边给其牛马羊来放牧,这才是他们会的事情。

对此,多尔衮是非常头疼的。有蒙古人在的时候,不好说这个事情。不过眼下这里都是汉官,他就忍不住问上一问了。

虽然多尔衮说得隐晦,但范文程等人却听得出来,这是要对付蒙古人。他们不由得互相看看,都是一种感觉,这个情况,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是指在大清国内,女真是一等,其次就是蒙古人了,汉人是最末等的。可是,世事变迁,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如今摄政王殿下,竟然是要商量怎么对付蒙古人了!

情理之中,是蒙古人失去了他们的牧场,没有了赖以生存的牛马羊,就等于失去了根基。如此一来,不但不能成为大清的助力,反而成为了大清的拖累。如果不是有几万蒙古骑军的,估计都不会这么烦恼,直接就宰了。

对于这些事情,想是想明白了,不过没人有回应,一个个都装出苦思冥想,好像没有办法的表情。事实上,他们才不想当这个恶人,要不然那几万蒙古骑军闹起来的话,万一多尔衮要找一个替罪羊,那出主意的,可就要倒霉了。

这个事情,以他们对大清这些人的了解,是绝对有可能会发生的!因此,他们会出主意,那就怪了!

多尔衮看他们这样子,不由得皱了眉头。他大概猜出了一些这些汉官的心思,不过也有点拿不准,毕竟他自己也是没有好办法。于是,他就点名道:“范卿,可有良策?”

“奴才无能,一时之间没有想出好法子!”范文程听了,露出一脸惭愧之色,回答多尔衮道。

于是,多尔衮就转头看向另外一个多鬼点子的宁完我,结果他都还没有问,就见宁完我也一脸惭愧地说道:“奴才惭愧,暂未有什么良策可献于殿下。”

多尔衮抱着一线希望,继续转头看向其他几个人。但是,都没有得到想要的建议,对此,他很失望。

不过回过头来想想,至少对于粮草物资这个问题上,还是有收获的。因此,他也就勉强按下了心中的失望和不快,夸奖了一番这些汉官,给他们每人赏了五斤白面。

不要小看这五斤白面


状态提示:485 孔有德之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