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窃听系统>126 白高兴了一场

“你想请战回援关内?”祖大寿微笑着问道。

吴三桂听了,立刻回答道:“是我爹的意思。说现在皇上急着要兵回去勤王。如果这个时候回去,只要不是拖后腿,那也肯定会入了皇上之眼,对于以后会有好处。”

祖大寿一听,不由得点点头道:“建虏入关已经将近四个月了,关内肯定会祸害地一塌糊涂。雪中送炭之举,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算盘人人都会打,祖吴两家也不例外。

祖大寿说完,他又略微沉吟片刻之后,抬头对吴三桂说道:“我们祖吴两家,如今是你最有出息了。前锋右营副将这个职位,也确实该换一换了。这样好了!”

说到这里,他脸色稍微严肃了一点,认真地交代吴三桂道:“你这次入关,多少要立点功劳,如此才能更为突出。舅舅这里,给你调拨一些精兵,以你为主,这样功劳算起来就是你最大!当然了,你可别傻到想立大功,真去和建虏硬拼。那些可都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明白么?”

吴三桂一听,不由得大喜,连忙抱拳欢喜地说道:“多谢舅舅,外甥明白!”

能升官的事情,谁不喜欢,吴三桂也不例外。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是在崇祯十二年,走通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的路子,升到了宁远团练总兵一职上,当时就只有二十七岁,算是大明朝年轻有为的一方大帅了。

祖大寿听了摆摆手,笑呵呵地说道:“一家人就不要见外了!“

说到这里,他站了起来道:“皇上那边是真逼急了,这次就不耽搁了,舅舅这就去点兵,奏请中丞大人之命,交给你回关内勤王!”

此时,蓟辽总督吴阿衡在多尔衮领军入关之时,就已经战死了。最大的官员,就是在山海关的辽东巡抚方一藻了。

而在方一藻刚当了辽东巡抚之际,上官便和地头蛇互相和谐,也就是方一藻的儿子方光琛和吴三桂缔盟为忘形交,双方的关系好得很。

因此,祖大寿有把握,他这边说什么,方一藻那边都会同意。由此,这次给吴三桂铺平的路,就很好走了。

可谁知,他带着吴三桂,连门都没有走出去,就见一名家丁急匆匆地赶来禀告道:“老爷,不好了,奴酋皇太极亲自领军,前来攻打宁锦了!”

“什么?”吴三桂一听,不由得失声惊讶道,“怎么早不到,晚不到的,偏偏这个时候跑来攻打宁锦?”

祖大寿在刚听到时候稍微楞了下后,此时却已经回过神来,也不意外,转头对吴三桂说道:“其实不意外,建虏的这个行动,最大的目的还是要策应关内的那支建虏军队。以前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

大明的精锐部队,基本上都是在山海关一线驻守防御关外满清。从这里抽调地任何一支军队入关对付流贼,那都是追着流贼砍,战斗力比起其他边镇,确实要厉害得多。比如先前的曹文诏,后来的祖宽等等。

满清其实也知道这点,因此,他们入关劫掠,就只是担心山海关这边的明军而已。因此,为了给入关军队最大的便利,会经常打配合。在满清军队入关劫掠的时候,差不多时间后就会出动军队前来攻打宁锦,拖住山海关这一线的明军。

除了在崇祯二年时候建虏入关是个例外之外,其他两次,都是如此。包括多尔衮自己,都做过这样的事情,出兵宁锦,配合阿济格在关内劫掠。

吴三桂听到祖大寿那么一解释,便立刻问道:“舅舅,那要不就不管他们?”

他年轻冲动,刚有了那么好的机会,不想错过,心中想着就这么问了。

“不行!”祖大寿听了,摇摇头道,“要是精锐被调走过多,万一被皇太极瞅到了机会,他也肯定不介意趁机打下宁锦的。你要知道,自从东江军投降了建虏之后,他们也都有红夷大炮的。我们守城,再没有像以前那样轻松了。”

听到这话,吴三桂有点不甘心地说道:“难道外甥就只是领兵回去亮个相而已?”

要之前的话,他不觉得不好。可此时,他听祖大寿说过有更好的办法,也就是领精兵回去随便立下一个小功,只要比别人好一点就成,那他一下就冒尖,在皇上面前绝对大有好处的。两相对比之下,心理就有落差了。

祖大寿想了一会,忽然摇摇头说道:“算了,索性你也别领兵回去了。免得你在关内没有什么功劳,在皇帝面前,落个平庸的印象,这样对你也不好。”

“好吧,就听舅舅的。”吴三桂一下便显得有点意兴阑珊,点点头同意道。

接下来地事情,他就不需要操心,自然有祖大寿去和方一藻沟通。最终地结果,是山海关这边,还是和之前一样不派兵回去勤王,理由很简单,伪清皇帝皇太极亲自领军前来攻打宁锦了。

此时,在锦州城外,满清军队扎下的大营连绵不绝,一直看不到头,似乎是倾国之兵而来。

当然了,这其中,到底有多少空帐,也就只有皇太极自己知道了。

此时的他,就站在阵前,远看着锦州城头的明军,笑着对身边的一个人说道:“恭顺王,可有把握替朕轰下锦州城?”

恭顺王,也就是以前大明东江镇所属明将孔有德,叛明投虏,带去了建虏没有的火炮技术以及海上舰队,补上了建虏的短板,因此当时投降的为首三人,也就是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被


状态提示:126 白高兴了一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