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仙侠修真>明末大宗师>第104章 制衡

中华九州,在这块土地上,每天会发生太多出乎意料的事情,身为皇帝,即使拥有李赤心的浪潮系统,要处理分析的奏折也是过多了。因此,一心想做个好皇帝的朱元璋,宵衣旰食地勤政、勤劳、勤快……

不过,天下大事岂是一己之力能够包揽的,所以别管他自己与后代子孙是否勤政、敬业,这处理天下大事的重任还是要靠群策群力。可是,从朱元璋这个大明朝的老祖宗开始,就忌惮文人,又怕武人效法黄袍加身篡了老朱家的权,所以就祭出了自以为万安的法宝——制衡!

所谓的帝王之术,其实也就是制衡之术。可能是觉得文官嘴炮武将实锤,所以依文抑武就成了强势皇帝的法宝;老朱家的子孙们忌惮文官、害怕武将,所以又创造性地祭出了锦衣卫制衡百官,东厂监督锦衣卫,而西厂又用来监视东厂的连环套。

其后的皇帝们更是玩出来新花样,他们为了解决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将皇帝的权力分解为票拟和批红两部分。所谓的票拟也称条旨,指的是大臣代替皇帝阅览奏折,草拟对各种奏章的处理意见,并将这些意见附于奏章之上,送给皇帝御览。

而票拟的权力,一直是由内阁大学士行使的,他们用蓝笔将事情的处理意见写在奏折上,交给皇帝。这样一来,远没有朱元璋这么敬业的子孙们,就拥有了更多的业余时间,他们泡妞、喝酒、炼丹,甚至还出了个宇宙第一的九级木匠。

这样一来,由制衡术引导的大明朝,在宦官与文人的交替成长、消磨中,逐渐走向了崇祯朝。

常戎出京后,本是要与吴孟明分道扬镳,他领人准备赴通州,过香河直奔滦州,可是到了香河后,自己收到提督太监曹化淳的传书,说是锦衣卫已经捉到了一名通匪的老秀才,据口供所述,与他同行出京的三人颇为可疑。锦衣卫都指挥使吴孟明,已经亲自带领锦衣卫、以及东厂十虎,赶赴保定府辑匪捕盗。

这一路虽说是百里之遥,可常戎放开脚力,三、五里间竟然疾逾奔马;不过这下可苦了他带着的东厂番子们,不出二十里便分出了高下;初时,还有人能够远远坠在他的身后,渐渐地,常戎已经将众人落得不见了踪影。

见这样不是办法,他只得与众番子约定,两天后大家在保定府的白洋淀会齐;安排妥当后,他自己当先一人,施展登萍度水之能,急若流星地向保定府赶去。

虽说一来一往耽搁不少的时间,可是常戎自幼入宫,就被曹化淳收在了门下,二十多年的苦功,加上他天资聪颖,便如鹤立鸡群一般的,从曹门众人中脱颖而出。

就其功法的渊源来讲,曹化淳师门与红氏的师承颇有瓜葛。元末明初之时,中华大地烽烟四起群雄割据,各门各派纷纷派遣英雄豪杰,一边高喊驱除鞑虏一边放手逐鹿中原;后来的结果只有一个,朱重八借着明教之力称雄江湖,赶走了元人。

不过,悟不透飞鸟尽良弓藏、狐兔死走狗烹的道理,终究会是那飞鸟、狐兔的下场;崇尚烈焰永不屈服的明教,转瞬就完成他华丽的登场。不过,在他谢幕的时候,下场有些悲怆,这些泪满衣襟的豪杰好汉,要不成了去势的走兽,要不成为饕餮盛宴中的美味佳肴,另有一脉就是红娘子的师承,他们见机得早,得以游戏江湖存身,真是应了那句话,“是非成败转头空;江山依旧在,只是夕阳红……”

有人说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虽不能说错,可也过于乐观了些。因为,家学渊源与机缘巧合经常在十字路口完美的偶遇,有准备却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数不胜数,我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恰巧就是既有准备又有机缘的幸运儿,所以说,即使敢于早封建王朝反的那些英豪,也都不是一般人。

曹化淳一脉的师承,就是那些失势英豪成为去势走兽的代表,终究是不甘平庸的豪杰,即使去势,依旧想在武林称豪,之所以这一门派与红氏绝学渊源颇深,也是因为他们的功法均是讲求“师法自然、水到渠成”。

等常戎赶到白洋淀的时候,红娘子已经收拾了轻敌落败的吴孟明等人;看到对手兼战友的常戎,吴孟明也只得摇头苦笑。

“技不如人丢人现眼都是轻的!”当初学成出门时,师尊的这番话竟然一语成谶。

常戎会齐吴孟明麾下的人手,本想缀在贼人身后一路追寻下去,谁料想贼不走空,连一架骡车都不舍得丢弃……

就这样,吴孟明再次惊喜地见到了,自己此刻最不想见的猎物红氏。

常戎却没想那么多,既然自己来了,贼人还如此不识时务地负隅顽抗,那就只能手底下见真章了;他倒是不敢轻敌,临出京城之时,就听五常中的老二常喜言道,自己曾经伤了行刺的女贼,当时天灾异象且要护持皇帝,所以不知这个贼人伤势如何。

所以常戎身子未到贼人的近前,就取出来自己的兵刃,随时准备一战。

王长顺取车之际,就与这个白净脸皮的汉子交过一次手,他低低的声音说道:“这个点子有点难缠,不是个好相与的!”

刘体纯在虎贲营那也是一员骁勇善战的大将,身为‘一只虎’的副将,杀伐果决是必备是基本功,眼见唯有苦战方可脱身,他也没有丝毫的犹豫,挺手里的朴刀垫步上去,搂头盖顶就是一招“力劈华山”。

虎贲营之所以声震老八队,就是因为这支前锋营中,主将副


状态提示:第104章 制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