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全忠率领三万大军开拔,整个长安城灯火通明,明远坐在马背上,向沐全忠拱手道:“国公爷说了,只要破贼,定加官进爵,小子就先行恭喜中郎将了,这次若是大胜,沐将军这中郎将恐怕是要升一升了,甚至封赏个侯伯也不算太过出格。”沐全忠满面春风,笑意浓浓的道:“明参军抬举末将了,末将一介武夫,只懂得刀剑上取功名,杀敌破贼,本是我等的职责,大封赏,末将没想过,也不敢想。”明远笑了笑,他当然明白沐全忠言不由衷,只看那双目中炽烈的光芒,就知道此人有多么热心于官爵了。
从骊山向长安行进的同样是一支庞大的军队,沐全忠只是略微扫了扫,就看见了好些熟悉的人,果然都是些不得志的将领,很多甚至连天子亲军都不是,那一双双虎目充满了愤懑,这一刻,他更是放心了。
其实,若说心里不担心,不怀疑明远,那是不可能的,沐全忠这半生来也见惯了背叛,见惯了倒戈,甚至连亲兄弟兵戈相见也不是没有,所以沐全忠虽然率了三万大军出城,不过速度并不快,他对明远是信任的,明远可是明呈的亲侄儿,而且追随多年,一向都是忠心耿耿,明呈的几个孩子不是很出色,所以对自己这个侄儿很是悉心栽培,更何况他的国公之位也来自于明远的父亲,于公于私,也会看重这个侄儿。
这是,作为一个将军的习惯,沐全忠还是很是冷血的,他不会轻易相信所谓的令牌调令,出了长安之后,他也有意控制军队的行进速度,直到看到调回长安的军队,他才算完全放下了心,连下几道命令,全军也加快了速度。
那些撤回来的军队,不管是将军还是士卒都是满脸沮丧,他们心里明白,这是国公爷不信任他们,不让他们建立功业而已,不时还有士卒大声怒骂奔赴前线的长安守军,而沐全忠的将士们呢?自然也不甘示弱,笑嘻嘻的对骂起来,沐全忠微微蹙眉,虽然此番大功得立,他必将加官进爵,与这些不受重视的将军们拉开距离,只是他以后十之**还是会在长安附近驻守,与地方武将冷了关系也不是好事,思索了片刻,他又下令将官约束士卒,得了好处就安分点,别得了便宜还卖乖。
骊山与长安城只有数十里距离,虽然两军或是故意放慢速度调整军阵,或是磨磨蹭蹭不愿离开建功立业的战场,但也就两三个时辰,天色微明之时,沐全忠就已抵达了骊山山脚,此刻喊杀声更是明显了,士卒们热血澎湃,只要越过骊山,那么功名就在手中了!
只是沐全忠却蹙眉了,他拉住了马缰,转身看向身侧的明远,却突然发现明远不见了踪影,不妙!沐全忠心里咯噔一下,他是受了加官进爵的蛊惑,才热血激扬,恨不得飞到骊山东面,杀敌破贼,只是,到了骊山附近的时候,他才有点感觉不对劲了。自从来到骊山附近,他就发现喊杀声不是正常的两军交阵,远一些的距离听不出来,近在咫尺之时,却分辨的很是清楚,首先,这喊杀声似乎不在骊山东面,而是就在眼前的骊山半山腰上,那冲天的火光却是在西面!这两者不在一个地方,很是奇怪,更何况沐全忠早就知道河西军中有大量的骑兵,以高定周善于用骑兵,绝对不会不用,数万骑兵也不是半夜就能消灭的,而此时,他根本没有感觉到马蹄震地的声音,难道是埋伏?沐全忠在突然发现明远和他的亲兵们消失了踪迹之后,更加确定了!
热血迅速的冷却,沐全忠环顾四周,第一次发现他的大军进入了一个死地,眼前是虽不高大,却居高临下的骊山,身后则是商水和漕渠,阔有数十丈的商水刚才他们渡河的时候也花费了不少功夫,可以说这完全就是一个打埋伏的天然的好地方!
“全军戒备,准备迎敌!”沐全忠此时顾不得解释了,大声喝道,他的亲兵虽然不明白,不过对于主帅的命令还是照样执行,那些士卒将官们却没有这么好对付,眼看着取得功名,只要翻过眼前这座山就唾手可得了,怎么反而突然止步?他们大声嘟囔着,推搡着传令兵们,直到沐全忠下令执法队当即斩杀凡是不服从军令之人,那些士卒将官们在鲜血下才恢复了秩序,满腹牢骚的整着队伍。沐全忠蹙着眉,满脸忧色,如今,他可以肯定自己堕入敌人的圈套之中了,他现在已经不敢想长安城是何等情况了,一个多时辰之前,他让自己的亲兵回长安报了平安,也让长安迎接归来的“王师”,而今陡然发现所谓的“王师”却是河西军叛贼,长安城完全不设防的情况下,大开城门欢迎数万叛军…这个后果他不敢想!
沐全忠只能指望长安城楼上的那些将士能够反应过来,否则一旦长安沦陷,丢失西京的大罪,别说他,就连国公爷怕也是性命难保,而自己?前程不用想了,不被满门族灭就已经算皇帝陛下格外法外开恩了。然而,此刻,沐全忠也无暇思考长安陷入河西军之手之后,自己未来的命运,他现在更担心的是眼前!
以有备算无备,以逸待劳,自己的三万大军如今乱糟糟的一团,没有一时半刻不可能整齐队形应战敌军,更何况经过之前的功勋激励,现在全被他强制下令打断,士气之低落,沐全忠不用亲眼去看,心里都会知道几成,要恢复士气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士气可鼓不可泄,士气泄了,则军队战斗力必然大打折扣,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些兵书中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