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唐>第291章 七夕节中二三事

天宝五载的七月初七,有两件事情是值得记住的。

因为是乞巧节,整个长安城一片欢腾,李隆基下令取消了这一天的宵禁,以待晚间月朗星稀之时方便人们乞巧。

其实,这一天的热闹更多的是来自于女子。白天的长安大街上,往来出入东、西两市采买的人群中,女子的身影明显比往常多了许多,女子在男伴或者丫鬟、仆人的陪同下高兴的挑选着针、线等一应乞巧所需之物,而陪同一起逛东、西两市的书生学子见了面却是议论着另外的事情。

“王兄,今天的《长安时报》看了吗?上面报道了城南书院的新闻。”

“看过了,本来我还以为这书院跟国子监等官学设置相同,没想到有些科目竟然是我完全没有见过的。”

见两人热聊,一旁一头雾水的一位白衣男人凑近问道:

“什么书院的新闻?”

说话的两人看了一眼白衣人,见白衣人一脸茫然,问道:

“魏兄没有看今天的《长安时报》?”

白衣人摇了摇头。姓王的那人笑道:

“魏兄既然没有看报纸,不知道也是正常。今天的《长安时报》刊登了两个消息,在我们这些读书人之间已经传开了。其中一件就是长安城中那位小侯爷创办的书院即将开始招收学员,今天的报纸上详细地介绍了书院课程的设置,有几门学科倒是新的。”

“哦,倒是请教茂才兄。”

白衣人拱手笑道。

“官学的课程设置,魏兄应该是知道的,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等六学,我大唐所有官学的设置大体相同。而城南书院的设置却是大不一样。”

王茂才站在那里,侃侃而谈,

“书院的设置分国学馆、玄学馆、数学馆、律学馆、书学馆,除此之外,还设有医学馆、天文地理学馆、史学馆,这些学馆所学的内容有些私人的书院也是有的,关键是还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一门学科。”

王茂才说道这里故意顿了一下,白衣人挑了下眉毛,急问道:

“是什么学科?”

“科学。”

“科学,这倒是稀奇,是做什么的?”

王茂才摇了下头,说道:

“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之前从来没有过这个学科。《长安时报》上面对这门学科的介绍是‘寻求天地万物之道,明道之所存而为己用。’”

“听起来像是道家的说法。”

“嗯,那位小侯爷本身就是道门出身,玄静宗师的师弟,大约对道家之中的‘道’有所心得,不然如何能够准确预测出日食。”

李茂才点点头,说道。然而李茂才对所谓的科学也是一点都不明白的。

旁边另外一人接话道:

“道门追求‘寻仙问道’。这‘问道’中的‘道’虚无缥缈,除了得道的宗师之外,凡人哪里知道什么是‘道’,难不成这位小侯爷想着把道门的‘道’用世俗的方法给找出来不成?若是凡夫俗子也能‘闻道’的话,却是一大善举。孔圣人也曾言‘朝闻道,夕死足矣’,如此一来,真是善莫大焉。”

白衣人听了,摇头哈哈笑道:

“这些东西听起来都让人头疼,学来有何用处?你我寒窗十载,不过求一功名罢了。科举之中可没有什么科学、什么‘道’的。”

另外一人见白衣书生如此说,脸带不屑。书院之事这些天在长安城的士林之中传的沸沸扬扬,兼之那位小侯爷行事常出人意料,每有惊人之举,这书院所设的科目自然不是随随便便就定下的,自然有其深意。

那人见白衣人对此不以为然,看了一眼不远处跟着白衣人过来的女子,冷笑道:

“魏兄高才,功名自然是手到擒来,倒也不用关注这些琐事。今天正是初七日,魏兄还是陪着翠香楼的小娘子好好快活吧。”

王茂才见两人话不投机,忙说道:

“哈哈,今日初七,女子们都忙着乞巧,我等倒也可以祈求来年金榜高中嘛,哈哈。魏兄,就不打扰您了,再会。”

王茂才说着,拉着那人往另外一个方向去了。白衣人“哼”了一声,摇了摇头,走向正在挑选东西的女子,不再理会王茂才两人。

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打开买回来的《长安时报》,发现首版上面刊登的内容是关于书院的消息,上面详细地介绍了书院教学的科目设置、总体的构成以及招生的信息。

在这些科目设置中,李清最为关注的除了国学和数学之外,就是科学。

国学不要多讲,主要是学习儒家的《四书五经》等经典,跟官学的设置基本一样,这也是书院的基石,而数学在李清看来更是开启民智的必备的学问。

科学是李清刻意添加的内容,在李清的计划中,科学馆主要讲解后世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藉此希望能够给这时候的大唐带来一些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虽然李清懂得也不是很多,然而更重要的是在这些以后成为社会中流砥柱的读书人心中埋下一颗科学的种子,待时间发酵,慢慢生根发芽。

除了关于书院的消息之外,《长安时报》上面还刊登了一则广告,旁边还专门有一小块版面介绍了一下广告中的内容,那就是李清和报馆王和之、刘晏等人撰写的《论语正义》的出版。

李清并没有刻意的大肆宣传自己编纂的这部著作,这时候长安城的读书人也对这部注定要引起轰动的论著还不是太清楚。

然而此


状态提示:第291章 七夕节中二三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