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唐>第26章 白玉谁家郎(八)

凝碧池位于神都苑东南近洛阳方向,毗邻上阳宫。洛水穿湖而过,与谷水汇于上阳门附近,随后顺流出神都苑至洛阳城中。

沿洛水逆流而上,依次是龙鳞宫、黄女宫、明德宫和合璧宫,合璧宫为西苑内最大的宫殿,平日里李隆基在园林内的时候大都待着合璧宫,会朝臣,判朝政。今天李隆基却是正在芳树亭与武惠妃等还有一众大臣赏春闲聊,大约在晚间的牡丹花赛上可能去瞧上几眼。芳树亭与黄女宫隔河相望,离凝碧池并不算远。

今日李隆基大开神都苑,容天下大唐子民入苑游玩,但是范围还是有限的。从凝碧池沿洛水向下,民众可以自由游玩,谷水以上也可驻足,但是过了凝碧池还是有千牛卫在驻扎巡逻,禁止闲杂人等靠近,否则杀无赦。

这时候的皇家禁军的神经绷的比以前紧得多,宁可错杀,也不会放过一个的。毕竟今日大部分在洛阳的皇室和众位大臣都在神都苑内,有些是确定了要去参加今晚的花魁赛的,有的也是带领家人游玩,但是这些官员相对来说在园林内就自由了许多。

李瑁到得芳树亭的时候,李隆基与武惠妃和众位大臣正在赏花,在座的有张九龄、裴耀卿、李林甫三位宰相,另外三省六部的众位阁老也在列,此外还有两位亲王。

谈论的主题是牡丹,之前李隆基命在座的各位大臣就牡丹为题,作诗一首。颇多人正在绞尽脑汁的想,牡丹诗并不容易写,因为每咏牡丹的诗句层不出穷,好的坏的,这些年几乎牡丹的每个细节都被说道了,如果想写出有新意的牡丹诗出来是很不容易的。

在之前也有几位大臣试着做了几首,但在李隆基看来都不是很好,其实这时候的李隆基年富力强,也是颇有才华的,要不也不会在后来有《霓裳羽衣曲》的问世,至少李隆基在歌舞上的才华还是很少有人能及得上。

众人正在沉思的时候,李瑁上到芳树亭上,身后有两个奴婢抬着一个大的花盆,里面是一株正在盛开的紫牡丹。

李瑁名人把牡丹花放在厅中间,上前给李隆基和武惠妃请了安,随后与众位大臣见了礼,然后说道:

“孩儿今日在洛阳城中得到了一株紫牡丹,被唤作紫魁,有紫牡丹中花魁的雅称,今日正好是牡丹花魁赛,孩儿命人送过来供大人和母亲观赏。”

武惠妃笑道:

“瑁儿真是有心了。刚才圣上还在感叹今天缺了一株好的紫牡丹呢,你就送了过来。”又扭头对李隆基道:

“圣上,刚才众位大臣作的诗词都是赞赏别的牡丹的,倒是还没有一首紫牡丹的诗作呢。”

李隆基笑道:

“以牡丹为题就已经够难为众卿家了,如果再按颜色命题,那今天怕是没有几首诗作了。”

随后问道:

“张爱卿,可曾有了诗词没有?”

“回圣上,臣虽没有想到什么牡丹诗词,但是看到寿王献的牡丹倒是想起一首现成的诗来。”张九龄道。

“哦?说来与众卿家共同品评品评。”

“叶底风吹紫锦襄,宫炉应近更添香。

试看沉色浓如泼,不愧逢君翰墨场。”

李隆基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是不错,贵在最后两句,想来是昨夜诗会上哪位才子所作。”

“是。昨夜臣去参加洛神诗会,倒是有不少惊喜。这首诗就是洛阳高子玉所写,当时是有感而发,算得上是颇为不错的佳作了。”张九龄道。

“嗯。朕略有耳闻,听说算的上是洛阳的有名的才子了?”李隆基问道。

“是,这两年在洛阳,高子玉、韩知贤、郑远明算是比较出众的人才,若是能历练几年,不难成为社稷的栋梁。”张九龄道。其实张九龄还是很注重人才的,在位期间确实在李隆基面前推荐了不少的人。惜乎最后同样被人用自己推荐的人陷害,终老异地。

“不过昨夜诗会上还有一首,说起来要比这首诗更为好些,算的上昨夜诗会的第一了。”张九龄接着说道。

随后把诗词说了出来: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听起来不像是咏牡丹的,倒像写的是兰花或者梅花。”武惠妃在边上说道。

“微臣开始也是觉得不是咏牡丹的诗词,但是后来了解情况后倒是发现这确实是一手歌颂牡丹的难得的诗句了。”张九龄回道,

“昨夜诗会,在一画舫之上,有长安来的才子和洛阳参加诗会的人就牡丹诗词争执,当时长安一方大约文采好些,以此挖苦对方,对方一人带来的一个六岁孩童情急之下做了这首诗。诗句暗合当年顺圣皇后游上苑的时候的典故。”

“百花王,第一香,洛阳牡丹当得此赞誉。”李隆基点头道,

“这首诗是六岁的孩童所作?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少小聪慧,能作此佳作,算得上是神童了。”

“那孩童是洛阳城内一家布商的幼子。叫做李清。”张九龄道。

“哦。看来在我大唐治下,李家还是有很多才子的嘛,哈哈。”李隆基颇以为有趣,哈哈笑道。

其实,在唐朝,李姓虽然是国姓,为百姓之首,但是这时候的唐朝依旧是世家把持,那些传承数百上千年的世家,底蕴深厚,家教极严,确实是人才辈出,在这百余年的大唐史上依旧是中流砥柱,甚至于连皇室李姓都有点看不起,婚娶有时候连公主都瞧不上。

状态提示:第26章 白玉谁家郎(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