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回唐>第221章 轮回之人,天才之姿

待李清离开朝元客舍之后,房间中的四个人面面相觑,好像刚才的事情是虚幻一般,并不真实。

“没想到我们所见的这位少年就是长安城传说的那位年轻侯爷。”王和之喃喃说道,想着之前跟李清的交集,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看来和之兄跟这位小侯爷还真是有缘。年前赐金,上次诗词登报,这次登门拜访,这等机缘怕是和之兄也没有想到吧。”

李少阳在旁边笑着说道。

“确实没有想到。当时在潼关寺庙之时,我不过是一个落魄的穷书生,那时候的李郎君也只是一个锦衣少年,谁能想到我遇见的竟然会是一位年轻的勋贵呢。后来去文渊斋拜访的时候,我还把他当做一个有钱的商贾子弟了,呵呵。”

王和之想着跟李清的几次相遇,心中自嘲。李清身份的转变在王和之看来还多少有些不太适应。

“我们何尝不是,要不然也不会闹如此笑话,还好这位小侯爷没有那些王公贵族的脾气,不然这回算是得罪到一位侯爵了。”

裴元俊接着说道,

“这也多亏了南兄。”

“你怎么就知道这位侯爵没有平常见到的那些王公贵族的脾性?”

李少阳问道。几人在长安城行卷,见惯了京城之中那些达官贵人高高在上、飞扬拨扈的嘴脸,虽然刚才李清表现和善、话语亲切,谁知道会不会是伪装的?

“刚才南兄与那小郎君的交谈你们也看到了,虽说两人关系亲近,但毕竟身份地位差别巨大,而李郎君态度自然,行事不似作伪。南兄的性格大家都知道,如果这位小侯爵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些勋贵,估计南兄也不会太过理会这位小侯爵。”

四人点了点头。平常在跟南霁云的交往中,知道南霁云性情耿直,对为非作歹、飞扬拨扈之事最看不惯,如果李清是这种人,即便两家以前是旧识,估计也早就不会有什么来往了,不过现在看来,双方交往还很是亲密。

“说我什么坏话呢,我在门外可是都听见了。”

南霁云这时候从外面进来,笑着说道。

李清离开,南霁云送至门外,进来的时候刚好听见几人在谈论自己,笑着打趣。

“我们那里敢说南兄的坏话,哈哈,以后知道了南兄跟那位侯爵如此亲近,巴结还来不及呢。”

裴元俊哈哈笑道。

南霁云笑着摇头,知道裴元俊说的是玩笑话,也不在意。待坐定以后,看着几人问道:

“几位仁兄是怎么打算的?”

王和之、刘晏、李少阳三人相互看了看,李少阳说道:

“过了年就是春闱,我等过来长安就是为了科场扬名,还是先参加春闱好了,不管怎样,春闱之后就去报馆。”

王和之点点头,没有说话。几人之中王和之的年纪最小,虽说前次科考对他打击很大,但是对考科举还是有很大期待的。

虽然几人已经决定帮李清筹办报馆,但知道报馆的筹办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然而春闱就在眼前,当务之急还是先准备科考。

刘晏沉默了片刻,说道:

“以我等的才学,科举高中不应该是难事,所缺少的不过是运气和机缘,不然我们这么辛苦的行卷是为什么,还不是想着让那些有权势的人提携一下。在我看来,这次春闱能不能中,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我等才学兼具,寒窗苦读这么多年,也不差这几天。我是准备过了年就去侯府,准备报馆一事。”

众人哑然无语,说实话,以后要是想着出人头地,李清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虽然李清过来这里是想让几人帮忙筹办报馆,看似是需要自己,其实在座的几人更需要李清。长安城才子众多,并不是非要刘、王几人才成,这中间有很大的情分或者说是恩情在。请几人筹办报馆,负责《长安时报》,以后扬名立万之事手到擒来,也可为王、刘等人以后的仕途打下基础。

“不管如何,既然有这个机会,我们就要把握住,以后即便能够入朝为官,也不能忘掉这知遇之恩。”

众人点头。想着以后可能的前途,心中激荡不已。

裴元俊没有想着去搀和报馆一事,听几人商讨,也不太在意,看着坐在旁边的南霁云问道:

“南兄跟那位小侯爷既然相熟,不妨跟我们说说他的事情?”

王和之等人这时候也凑近过来。

南霁云笑着说道:

“二郎小时候在洛阳,我们算是邻居,走的比较近些。二郎从小聪慧,可是有神童之称的。”

说道这里,几人看了看刘晏,刘晏讪讪的笑了下,自己小时候也有“神童”之喻,还蒙圣上召见过,现在不还是落魄无常。

“既然有神童之称,相比是有什么诗词流世?”

王和之颇为好奇。

“现在是冬天,若是牡丹花节的时候,大家在长安城的风月场上一定能听到二郎小时候的诗词。”

南霁云笑道。

“今年的牡丹花节,长安城中盛传的一首《琵琶行》听说是这位小侯爷所作,当时惊动曲江晚宴,难道他小时候所作的诗作现在还流传不成?”李少阳问道。

大唐这时候才子辈出,名诗佳作无数,长安城中每年流行的诗作几乎都是新的,能够长时间流传的大都是成名已久的名家诗作,而这些诗作算得上是能流芳百世的。难不成这李清也有什么诗作如此厉害?

南霁云点点头,接着说道:

“每到牡丹花节,有关牡丹的诗作


状态提示:第221章 轮回之人,天才之姿--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