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的二月不比别处,相较于其他地方而言依旧十分寒冷。尤其是到了子夜时分,更可以称得上是寒气透骨。
凡此种种,再加上从山林之间所传出的各种飞禽走兽的阵阵哀嚎之声,顿时让人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也照样有毫无惧色之人意欲来此搅动风云。
由此可见,无论是多么可怕的自然之象,似乎都无法阻挡住有利可图者前进的脚步。也许,这就是人心吧。
此时此刻,想要暗入幽州并且有所动作的人绝对不止一个。
而就在这些人秘密潜入幽州的同时,刘鑫宇等人对契丹的行动也悄然展开。
只是刘鑫宇还不清楚,除了让他们有所察觉以至一一拔除的那些表面上的危险之外,到底还有没有致命的潜在打击是他没有意识到的。
毕竟敌暗我明,以刘鑫宇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顾及周全,也就只能见招拆招了。
如今的当务之急,乃是要考虑好如何才能迫使契丹退兵,甚至是主动将其击溃,以解幽州之危。
正当刘鑫宇为此一筹莫展之际,竟有一神秘人物于深夜暗入元帅府,并将一封密信用暗器固定于刘鑫宇房间的门板上,进而故意让他有所察觉以便及时拆阅此信。
刘鑫宇见状,当即便追了出去,但却未见来人之身影。
只是从一个仆人的口中得知,刚刚似乎有个“白影”从他的面前极速闪过。
但因为那人的动作实在是太过迅速,以致于使得仆人一时间无法确定自己到底是看见了一个人影,还是因为这几日辛苦劳累而出现的幻觉。
见此情形,刘鑫宇未及细想,当即便拆读了此信。
读完信后,刘鑫宇不禁大喜,进而想出了一条对付契丹人的妙计。
然而,没过多久,刚刚还暗自欢喜的刘鑫宇却再度陷入了沉思,紧接着便有好几个疑问抑制不住地涌上了他的心头。
对方究竟是什么人?是敌是友?用意何在?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呢?
为了进一步确定消息的可靠性,一向小心谨慎的刘鑫宇便秘密地派遣了一位信得过的心腹之人潜入契丹军营,伺机打探消息并负责暗中与之策应。
数日之后,刘鑫宇经过多方打探终于对此确信无疑,遂即对其展开行动。
当月中旬,身为行军大元帅的刘鑫宇派遣了一名看似年迈无能的老者为使,进而前往契丹军营之中,意欲与可突于停战讲和。
可突于见状,是又惊又喜忘乎所以。想着自己的军队数日来连战连捷,而**却是节节败退以至退守城中,种种迹象表明对方已无大将之才。
而今更是主动遣使议和,由此可见,此刻的**是何等不堪一击,幽州之地唾手可得。
殊不知这是对方为其设置好的圈套,稍不留神就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为防不测,一向狡诈多疑的可突于还是留了一手。
他一方面假意挽留使者暂且留宿营中待变,另一方面却暗中集结人马准备夺取幽州。
其实可突于并没有真的相信来使的话,这一切都不过是他的缓兵之计而已。
但令可突于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自作聪明的举动正中了对方的下怀。
原来,这名使者此来的真正目的并非和谈,而是为了借机策反契丹军中的一个关键人物,以期与之内外夹击以至重创契丹军。
这名看似昏昧无能的使者实则是一位能言善辩的智者,而他之所以做出此种姿态,完全是为了迷惑可突于,借以使之真假难辨。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契丹军中有一王姓将军素与可突于不和。且不齿于他的所作所为,早有反意。
然而,王将军却因个人的软弱与犹豫,以致使其长期以来都迫于可突于的淫威之下,故而迟迟未能有所动作。
直到神秘人将此事以信件的形式秘密告知刘鑫宇,并派使者与其暗中会面之后,王将军的内心才坚定了许多。
王将军虽是契丹将领,却也深明大义是非分明。只是生性有些怯懦,为人处事不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使者此番前来,就是为了说服王将军,令其弃暗投明。
而来使也终于不负众望,经过一番有理有据利害分明的劝说之后,王将军终于答应与**里应外合,共成大事。
有道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正当彼此细细谋划的过程中,竟不知二人的谈话已被窃听,而这个窃听之人居然是王将军的心腹。
原来,可突于早就察觉出王将军怀有异心。为防不测,他这才安插了此人作为内应,以便在关键时刻给予对方最沉重的打击。真可谓是人心难测,防不胜防。
当王将军有所察觉,并想要将其灭口之际,那人却已经设法逃脱,想来定是给可突于通风报信去了。
这可如何是好?倘若此人将二人密谈之内容告知可突于,不仅大事难成,就连自己乃至众将的性命恐也难以保全。
王将军一想到平日里可突于那霸道凶残担就不由得心跳加速冷汗直流,以致于不由自主地瘫坐于地,哀叹命不久矣。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此事发生大约一个时辰之后,那名奸细的尸体居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在了王将军的面前。
而更加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杀死奸细的人还特意写了一张字条,贴在了那人的额头之上,用以告知王将军此人并未泄密,让他放心举事。
由此可见,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