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人世间>第六十七章 井沟岁月

宁吃鲜桃一个,不吃酸巴梨半北斗。

——撒尔塔人谚语

尔撒一家人沿着带着半圆弧度的山脊梁走了不到一个时辰,便来到了尕阴屲。

尕阴屲的情况和本康差不多,也是一个黄土塬,拥有十来户撒尔塔人和汉人人家、十几块面积不大种着各种庄稼的农田。

尔撒在村里找到了先前从轿子沟迁移到这里定居的撒尔塔朋友马哈散的家。

马哈散看到尔撒全家人衣衫褴褛、风尘仆仆,赶紧热情地请他们进了自己的小院子,先用汤瓶里的清水洗去脸上的尘土,再让进房子里,围坐在土炕上,端上来热茶和煮熟的洋芋。

马哈散一边招呼尔撒、麦里燕和尕娃们吃洋芋(即土豆、马铃薯),一边说道:“这间房子旁边有一间堆放杂物的乔也格。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我就打扫出来。今天晚上你们先将就地住下,等到明天我们在山坡上挖上个窑洞,你们一家子就可以美美地住上自己的格尔了。”

尔撒感激地说道:“给你添麻烦了。”

马哈散笑着说道:“都是一个庄子里乡亲,勃客气了。”

第二天上午,马哈散叫上村里的几个年轻人,来到尕阴屲东头的北山坡。他们选择了一个坡度较缓的地方,先把坡上的黄土铲到坡脚,然后挖出一个竖立的平面,再在这个平面上横向掏洞。

年轻的男人们挥汗如雨地挖掘黄土窑洞。年老的男人们用羊毛加工毡子。女人们在那边用麦秸杆编织帘子,嘴里头还哼唱着民歌“花儿”。

只用了大半天的时间,一间宽敞的窑洞便挖好了。大自然把尕阴屲的黄土夯得很瓷实,质地细密厚实。窑洞的墙面用锄头刮平即刻,不需要再用泥巴糊墙了。

马哈散带着众人把织好的羊毛毡子钉在窑洞的入口处,既可以当作门板,又可以当作门帘。

尔撒和麦里燕把窑洞里简单地收拾了一下,用黄土块垒起一个土台子,再铺上麦秸和羊毛毡子就是睡觉的床铺了。他们又在窑洞外边挖了一个小坑,再在坑上放上那口小铁锅,便成为了烧水做饭的灶台。

一个撒尔塔人的新家在乡亲们的热情帮助下就这样建成了。

晚上,尔撒一家人躺在新家的土炕上面,好像待在金碧辉煌的皇宫里,感到格外的幸福和满足。

老二、老三和老四很快进入了梦乡。

尔撒、麦里燕和易卜拉欣在昏暗的豆油灯光照下,愉快地说着话。

尔撒心满意足地说道:“易卜拉欣,尕阴屲有睡觉的地方,又有做饭的地方,还有可以开垦的荒地。我们的好日子终于来到了。”

易卜拉欣此刻的脑海里却是喧嚣和繁华的河州城:一座座青砖砌墙的大院子,一栋栋明亮宽敞的大瓦房,一条条红砖铺成的街道,一个个摆满了商品的铺子。

易卜拉欣听到父亲的话,叹了一口气,缓缓地说道:“阿达,我咋还是觉得河州城里好。”

麦里燕笑着说道:“尕娃这下开眼界了,心里头也像跑马一样野掉了。尔撒,看你以后咋样管理这个尕娃?”

尔撒认真地说道:“不用管。尕娃将来还要到京城去呢。传说我们的先人阿里就埋在京城里呢。喂,撒马尔罕的小石头呢?”

麦里燕打了一个哈欠,说道:“放心吧,我早就放在衣裳的空空里了。”

尕阴屲村四周的土地全都开垦出来了,属于早先来到这里的人家。

尔撒和麦里燕只有走到更远一点的地方,选择好一点的地方开荒种地。他们在陡峭的山坡上修筑一块块小梯田,种上冬小麦作为来年的口粮;再在山崖上整理出小小的边角料,种上洋芋、白菜等蔬菜。

尔撒听说村里的阿洪愿意接收小满拉,便让易卜拉欣跟着阿洪继续学习经文。他希望儿子将来走出大山,到外面的大世界去闯荡。因此,他打算给儿子取一个响亮的官名(汉语名字)。于是,他仿照汉人起名字排辈分的做法,给易卜拉欣取了一个气势不凡的官名,叫作牛占原,分别给其他几个儿子取名叫作牛占祥、牛占川和牛占海。

尔撒和麦里燕省吃俭用,用省出来的钱供易卜拉欣上学,希望儿子将来做一个光宗耀祖的大官,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地人了。

易卜拉欣每天要在山梁上步行3、4里路,到西南庄的汉人私学里识字念书。

一天下午,易卜拉欣放学归来,急急忙忙地跑到自家的地里,认真地询问正在干活的父亲:“阿达,西南庄里的汉人尕娃说我们撒尔塔人是从外国来的,到底是不是啊?”

尔撒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说道:“是的。听老人们传说,我们撒尔塔人的祖先是几百年前从西域过来的。”

易卜拉欣显然很不喜欢这个结论,小嘴巴一撅,默默地走到一旁,蹲在地里拔起杂草来。

有一次,易卜拉欣和私学里的几个小伙伴相约要爬上附近最高的山梁,体会一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结果,他们爬上了平时眼中最高的山梁,却意外地发现前面的山梁更高。他们又继续攀爬下一座高峰,结果还是发现前面的山峰更高。就这样来来回回折腾了很长时间,他们的小腿又酸又胀,再也跑不动了。

他们只好坐在山梁上,呆呆地遥望着远方连绵不断的黄土山峦。

易卜拉欣的弟弟牛占祥用小手指着东方的一座高山,好奇地问道:“阿哥,那是什么山呀?”

易卜拉欣回答道:“那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井沟岁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