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人世间>第五十九章 高原壮歌

放开是五个指头,握起是一个拳头。

——青海蒙古族谚语

左宗棠听闻马占鳌主动率领起义军向清军投降,真是喜出望外。他立即派人通知马占鳌,要他亲自到安定(今天甘肃省定西县)的湘军大营请降。

左宗棠的心中早就在盘算,要想让西北长治久安,必须实行“甘人治甘”。只是眼下还没有找到一个条件合适的“甘人”。

他想借此机会考察一下马占鳌。

1872年3月,马占鳌派遣自己的长子、时年17岁的马七十五会同马永瑞的儿子马如蛟、马万有的儿子马福才、马海晏的儿子马麒(即马芳的父亲)等10位起义首领的后人,一同前往安定的左宗棠大营,名义上是献良马、表忠心,实际上是在试探左宗棠的诚意到底有多大。史称十大少爷进安定。

这些年龄不到20岁、长相英俊的回回青年出入戒备森严的军营,面不改色,谈笑自如。

左宗棠看到以后感到十分惊奇。在他的印象中,回回青年都是一些凶神恶煞和奸诈刁蛮之徒。如今看到这些玉树临风、气度不凡的年轻后生,他的心中顿时有了一丝欣慰。

左宗棠询问带队的马七十五道:“你就是马七十五?为什么要取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

马七十五口齿伶俐地回答说:“报告左大人,我出生的时候,我的阿爷刚好75岁,便给我起这个名字作为纪念。”

左宗棠对这些镇定自若的回回少爷们逐渐产生了好感,一边设宴招待他们,一边向他们讲述大清的伟业,激励他们要选择正确的道路,为国家和朝廷效劳。

他末了笑着问道:“马七十五,我给你改个名字怎么样?”

马七十五彬彬有礼地回答道:“有劳左大人了。小辈不胜感激。”

左宗棠沉吟了一会,说道:“我看你就叫作马安良,字为翰如吧。希望你谨记肩上的使命,将来为社稷除暴安良。”

马七十五笑着说道:“谢谢左大人的教诲。小辈一定努力做到!”

到了这一年的夏季,左宗棠看到河州的局势日趋稳定,打算把军事重心转向其他地区,于是便将大营移往省城兰州。

他在兰州落脚以后,再次派人通知马占鳌和马海晏等河州起义军的领袖前往兰州会面。

马占鳌在出行兰州之前做了精心的准备。他在两只梅花鹿的鹿角中间挂上了写着“天下太平”的红绸横幅,又调遣4000余匹骡马,把14000多件起义军的枪矛运送到兰州的清军军营。

马占鳌想用自己的诚心打动左宗棠,以免使广大起义军官兵遭到惩处。他还特意穿上了一双草鞋,用铁锁链捆绑住自己的膀臂,跪在在左宗棠的面前,声泪俱下地说道:“罪犯孽重,自缚领刑。自今尔后,愚民竭诚尽忠,永不叛变。”

左宗棠霎时面带惊骇之色,赶紧走上前搀扶马占鳌,命人解开铁锁链,安排他坐在太师椅上,然后说道:“马大人何必如此?你对大清的忠诚,无人敢说非字。”

一个有心归附。一个有意收编。这出“负荆请罪”的大戏演得真实而精彩。

左宗棠在感慨之余再三勉励马占鳌,充分肯定了他率领起义军投诚的明智做法。

他突然话锋一转,试探地问马占鳌道:“如果我不接受你的投降,而是兵分三路攻打河州城,你会采取什么方法来防御?”

马占鳌起初担心激怒左宗棠,不敢正面回答。在左宗棠的一再鼓励下,他才将自己前方如何、后方如何的计划和盘说了出来。

左宗棠听完以后大吃一惊,心中暗自庆幸没有贸然进攻,否则清军的伤亡必然很大。他很欣赏马占鳌的用兵才能,嘱咐他今后要洗心革面,戴罪立功,全心全意为朝廷效力,协助清军消灭其他谋反的回回起义军。

马占鳌态度坚决地一一答应了。

通过这次“负荆请罪”,左宗棠断然认定马占鳌就是自己寻找了很久的那个治理甘肃的“甘人”。他立即向朝廷上报马占鳌,除了军功记名,还大力推荐他为治理甘肃的官员。

马占鳌的起义军编入了湘军刘锦棠的旗下,从此开始转战河湟地区,毫不手软地镇压回回起义军,成为了左宗棠推行“以回制回”政策的工具。

左宗棠对马占鳌的非凡表现非常满意,多次夸赞他道:“能明大义,才堪选用。马占鳌固回中之杰,其子亦非凡品。将来弹压河州其在马氏父子乎?”

马占鳌从起义军的领袖褪变为屠杀起义军官兵的刽子手,踏着曾经是自己战友的鲜血,一步一步地爬上了用无数反清义士的头颅堆砌的权力高峰。

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看,马占鳌是一个戴着多种脸谱的复杂的人。对大清朝廷来说,马占鳌前期是回回叛乱的头子,后期是知错就改的回头浪子。对坚持斗争的起义军官兵来说,他是可耻的叛徒,变成了杜石蛮(敌人)的走狗。对投降大清的起义军官兵来说,他又是救命的恩人。

大清初年,碾伯县里王臣的后代王子玺参加了李自成的起义军。起义失败以后,他为了躲避清军的迫害逃进了南山的虎狼窝。王家传到这一代是由一个叫王世财的中年男子主持家族里的大事。

王世财牢记家族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两不许”的族规:王氏家族的成员,第一不许参与政事,第二不许参加任何军队,只许在大山里老老实实地种地,本本分分地过日子。

同治年间,陕甘各地发生


状态提示:第五十九章 高原壮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