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重生之秦朝败家子>第191章 博弈论

“蒙毅,你说清楚些,到底什么是中庸之道?”\r

始皇帝问道。\r

蒙毅解释道:“《论语》有言: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所谓中庸之道,折中而为。”\r

“国之根本,在乎民,民德、民心、民本也,民富国强,民贫国衰,所谓国之根基,便是如此。”\r

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永远都是百姓,荀子曰:君舟民水,水载舟,亦可覆舟,恰是印证了这个道理。\r

而法制可以约束一个人,以强制手段纠正他的错误行为,然则,有利就有弊,法是手段,却不是目的,他具有约束性,但无法真正的让人心悦臣服。\r

始皇帝包括其他人还是听的有着迷糊,问道:“方才所说中庸之道,你却与朕讨论百姓,是何缘故?”\r

“陛下,民之根本也,欲治天下,当是安抚百姓,以仁政行治天下,以法治辅之,刚柔并济,阴阳结合,如此才可称得上中庸之道。”\r

真正的中庸之道,并非是为人处世,或许有些人嗤之以鼻,不屑与之,但中庸之道运用在政治上面,却可视为权衡之道。\r

纵观华夏千年历史,没有那一个朝代是能够依照单一的制度可以长治久安。\r

诸子百家,各家皆有着自己的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其中所反映的就是中庸之道。\r

自古贤者留美名万世,恶者遗臭万年。\r

儒家倡导的仁政,被世代标榜,而法家则是裁决者,秉持天地正义,以强硬手段纠正世间的错。\r

仁政不可少,法律亦不可无,唯有两者的融合才可称之为大道。\r

待蒙毅解释完毕之后,始皇帝听的非常仔细,冯去疾也是深有体会,正如蒙毅所言,仁政和法律皆为手段,不可少。\r

“陛下,臣以为,蒙上卿所言甚是。”冯去疾着实忍不住,为他说了一句好话。\r

“法乃手段,却非目的,秦律严苛,使得百姓皆不敢犯法,然则,百姓望而畏之,心却不服,谈的终日生活在如履薄冰的状态下,时间日久,终将爆发出新的事端。”蒙毅说道。\r

说好的辩论比赛,却是成为了朝堂议政的地方。\r

吕贤见蒙毅再次将自己的风头给抢了去,他很是不爽,于是乎,他也是来到中央,驳斥蒙毅之言,道:“臣以为,蒙上卿未免太过忧患,臣不能苟同他的观点。”\r

“哦?那你倒是说来听听!”\r

“臣以为,蒙上卿所言实有夸大儒家而贬低法家之嫌,我朝自商鞅变法以来,大兴法学,国力日渐强盛,民富国强,此乃有目共睹之事,而今,上卿却否定法学复辟儒家,实为将帝国带入无尽深渊。”吕贤强词夺理,给蒙毅安上一个造反的帽子,虽然没有明说,可言下之意就是如此。\r

蒙毅却是不慌,他不急不慢的回道:“吕公子所言差矣,商鞅行法制,其固然不假,然则,你以偏概全,未免言过其实。”\r

“是吗?那你倒是说说我错在哪里?”\r

蒙毅竖起两个手指头,说道:“错者有二,其一者,商鞅变法虽然是兴法学,但并非是增强国力最根本原因,废井田开阡陌,重农轻商,极大调动了百姓们的积极性,这才是国力富裕的原因之一。”\r

“其二者,你不懂适时而变,今日之秦国又岂非当初秦国?而今国力强盛,陛下功过千秋,创不朽之帝业,敢问何人能及?!然则,盛极必衰,若遵循古道,以先人之法行后世之道,无疑是自寻死路。”\r

“胡说八道,老祖宗的做法怎么可能会错?”\r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蒙毅反问道,“我且问你,若前方是悬崖,踏前一步粉身碎骨,退后一步海阔天空,不知你进退为何?”\r

吕贤刚想回答,被蒙毅给打断后,说:“如果往前是老祖宗的话,而往后退是自己的决定,你又该如何抉择?”\r

“我选……”\r

吕贤刚想说要他选后退,但还是停了下来,如果自己选择后退的话,不等同于搬起石头打了自己的脚,方才还是说遵循老祖宗的话,可紧接着便是选择后者,简直打脸。\r

可明知前方是悬崖,还偏要跳下去,那不是执着,而是傻。\r

始皇帝暗自笑了一声,蒙毅这小子是给他挖了一个坑啊,如果他回答后退,就说明他否定了自己观点,如果他不回答就说他不遵循祖宗之言,总而言之,无论他如何作答,结果对于蒙毅都是有利的。\r

吕贤陷入两难之境,一时间竟然不知道说什么好。\r

见他不知该说些什么的好,蒙毅继续说道:“方才我已是说过,你不懂适时而变,商鞅变法,强国富民,忧患于外;而今天下一统,六国已除,忧患于内,形势已变,难道还要遵循古道吗?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活着的人不会被尿憋死,你可懂我的意思。”\r

不得不说,蒙毅所言在理,一切的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只会说自取灭亡。\r

于战国时代,儒学或许不符合纷争的年代,但如今天下一统,局面已是稳定,儒学恰是派上用场。\r

而蒙毅所言,亦皆否定法学,而是两者的中庸,以两种学问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此才是真正的为政之道,亦是中庸之道。\r

“吕公子只懂得一味死读书,读死书,却不懂灵活运用,与那纸上谈兵的赵括或可有的一拼啊。”蒙毅故意的嘲讽。\r

赵括乃天下人的笑柄,如今


状态提示:第191章 博弈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