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汉兴>第542章 千头万绪

从八月初十开始,晋省齐军南下,接管之前由陕军控制的土地。

八月十五当天齐军进入太原,八月二十之前齐军控制整个太原府,与此同时第一支齐军战斗群进入陕省,在陕军的配合下控制米脂、绥德。

八月底之前齐军接管汾州府、辽州府,并且进入平阳府。一支从冀省来的新特遣队顺应齐军大败周军的战场形势,沿黄河进入豫省,控制了豫省在黄河以北的彰德、卫辉、怀庆三府以及开封府一角,并且从这里进入晋省潞安、泽州、沁州三府。

九月初,徐世杨亲自帅兵进入陕省,经渭南府抵达长安,这座曾经代表汉文明无上辉煌的历史名城。

在城下,徐世杨下马步行入城,以示对华夏列祖列宗伟大功绩的尊崇。

就在长安城内,徐世杨以齐王世子的身份接受了陕省世侯们的正式效忠。

随即陕省世侯军开始改编为齐军,而正牌的齐军部队继续前进,在月底前完成了对陕省的控制。

至此,齐国实际上已经实控齐、冀、晋、陕、辽五省全部以及豫省三府之地,从土地面积上来说,齐国实际上已经实控黄河以北的大部分传统汉地。

控制山陕后,徐世杨立刻开始针对两省的基础普查工作。

普查的重点内容在于人口、目前现存耕地面积、各地特色产品、矿藏和主要经济支柱等问题。

由于山陕人口普遍多余齐国其他省份,因此普查过后就会开始移民工作,为了移民不至于引起民众的大规模反弹,徐世杨认为这次的移民必须配合更好的补偿条件并树立相应的榜样。

在树立榜样方面,陕省世侯自然是最好的目标。

在长安,徐世杨亲自与六大陕省世侯家族的代表进行会谈,会谈最后,双方达成协议,徐世杨不没收陕省世侯的土地和家产,而是采取更加温和的财产置换手段。

陕省六大世侯中,左、杨两家将整体迁徙到辽东;丁、贺两家将迁徙到冀省;郭家迁徙到齐省;折家暂时留在陕省,但等齐国开始向西扩张,对付党项人的时候,折家要按相同的条件向西面新的省份迁徙。

迁徙后,他们的土地根据当地地价获得相应的置换,但各家族都要按户分散居住。陕省人民欠下世侯的债务由齐国户部和刑部进行联合清理,其中合理的部分齐国银行支付粮票兑换接管。

所有人口则都要理清户籍,按照战争开始前徐世杨与左、折两家达成的初步协议,各家应该可以保持百人左右的自卫力量,现在分散居住,这一点已经不可执行了,因此齐国政府决定给予一定的补偿:即授予每个迁徙的家族各一百个外族奴隶。

至于这些奴隶在分家的时候如何分配,由他们家族自己决定。

分家后,为了避免串联,各家族在两代人,五十年内不允许重新合家——大户只准分家不准合家,这也算某种程度上的推恩令吧。

对于山陕的普通民众,徐世杨打算采取加大补偿力度吸引主动移民的策略。

首先是银行从世侯手中接管的账务,这是一大笔钱,不可能由齐国政府替民众偿还,也不可能一笔勾销,只不过是齐国按照更合理的利率接管而已,民众仍要把本金和利息偿还给银行。

但若是民众自愿移民,齐国政府愿意以齐省、冀省、辽省三地的富裕程度,给予移民债务清偿优惠。

如果一个山陕贫民愿意移民到辽省,那么这个平民的所有债务基本就可以抵消了,然后他在银行贷款购买农具种子和第一年的口粮,在辽省开荒种地,用不了几年就可以挣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家当。

屋舍、田产、婆娘娃子都不在话下。

如果移民只愿意去相对较为富裕的齐省,那么他的大部分债务还得保留,而且齐国未开荒的土地相对较少,新移民想当个安稳的自耕农基本已经不可能。

不过齐省是徐家起家之地,工业发达,工厂众多,新移民参加工厂职业技能培训,就能在工厂找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这样的话,花上几年时间偿清债务倒也不是特别困难。

若是只想着留在家乡,那么债务相对只会减轻很小一部分——主要是驴打滚的超基准利息部分,但基本债务本金和合理部分的利息仍然是要偿还的。

这就会给个人的生活造成比较大的压力,本乡生活的人仍然要背负几十年都偿还不清的债务继续穷困潦倒的生活,而齐国不断推陈出新的工业品,他们就很难享受到了。

那些曾经为晋省世侯家族工作过的管家、家丁、门客以及罪不至死的晋省世侯旁系子孙,一律强制迁徙。

罪名最轻的那些人有机会按平民籍在异地过上平稳的生活,罪名稍重些的就得被贬为庶民了。

至于八大世侯本人和他们的成年的嫡子嫡孙,将在泉城被刑部审讯后处决,齐国对他们唯一的仁慈,就是不会酷刑处决,一般是判处绞刑,给他们留个全尸而已。

徐世杨希望通过以上这一系列手段,在五年内从山陕两省向外移民八十万户,四百万人口左右,以加强齐国对人烟稀少的地区的实际控制力度。

当然,山陕本地的经济恢复计划也要立刻提上日程。

这两省都有大型煤田,而且靠近蒙兀,比较适合就近发展煤炭工业和毛纺织工业。

还有最基础的农业也得尽快提升单产,这需要大量配套的水利设施、肥料补充和大牲口支持。

与此同时,安


状态提示:第542章 千头万绪--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