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民国草根>第三百五十章 上海
分,因着他们包的客栈距离市中心不远,他们这一行只走出去了两个街口就碰到了一家不大但是也不算小的馆子。

门口的牌子上挂着锦州饭店,出入的人瞧着都是穿着一般但却是体面干净的市民。

见到于此,邵年时觉得小山的推荐说不定还是很靠谱的。

待到这小山上前一步,将帘子往上一掀,一股子扑面而来的油煎的味道,更让邵年时觉得此处靠谱了几分。

无他,门一侧有一带着玻璃的隔间,一张比小桌子还大一些的煎锅就放在炉火上。

上面刚开锅了一锅刺啦啦作响的生煎包,应着客人的要求,将各自所要的个数用盘子放好了再递到客人的桌面上。

这果真是南方,就连包子都是个顶个的玲珑。

在见惯了最小的包子也是个拳头大小的山东人看来,像是这样的生煎包,他们一次最少要吃上几十个的。

不过初来乍到,并不清楚这里的口味如何,邵年时在点生煎的时候还是要了一个保守的数字。

四个人只要了二十个生煎,另加了这里最出名的葱油拌面四碗。

这样的饭量在一旁的上海人的眼中已经实属很多了。

他们瞧了瞧邵年时四个人身上的打扮,不过一会也就明白了。

这四个人看着言谈举止就像是主家带着仆役过来的。

看那姑娘耳朵上带着的白玉坠,剔透晶莹,一瞧就不像是次品,但是这衣服的样式却还是去年流行过的款式,这些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就知道了,这些人必然是刚来上海城的外乡人。

不是上海的小市民们自傲,原是这大上海本就是中国,甚至是现如今整个世界里最顶尖时髦的城市了。

在这里的百货商场和各大卖场之中,那是拥有着各个国家中最流行的服饰潮流文化的。

人们总说全国各地都在学习上海,只可惜学来学去,不过三个月,他们所认知的那个上海也早已经不是原来的上海了。

这就说明了此处流行改变之大,潮流变更之快。

也多亏了邵年时与初雪进上海的时候,做的是保守一些的打扮,那款式方面也没有多大的缺失。

若是他们穿着济城还在流行的洋装来上海的话,怕是就要被当成土老帽来对待了。

像是邵年时这般敏锐的人,自然是觉察出来了旁边市民们的眼神。

但瞧着并无恶意,本就不在乎小节的邵年时就没当做个事儿。

至于初雪?

腹中有书气自华,她从未曾因为自己的妆屉首饰,穿着打扮而找自己的母亲抱怨过。

若不是岳母本就是个会收拾人的,初雪的打扮说不定还要更素净一些。

既然两个人都不是在乎的人,故而也没有多大的反应。

反倒是瞧着自家小姐哪哪都好的丫鬟,因着周围人的眼神气的不轻。

邵年时与初雪偷偷的对视了一眼,两人的眼中皆是带着笑意。

就在这小丫头气的如同一个鼓包一般的时候,那边的小二也将这锦州饭店的生煎包给端了过来。

几个人拿着筷子,趁热吹着呼呼吃了几个,只觉得齿颊留香,皮儿焦,馅儿香,真不愧小山的推荐。

只等那葱油面上来了之后,瞧着分量再定是否加上几个。

就当这四人将面前的几个包子填进肚子里的时候,后厨的葱油拌面也跟着递了过来。

一个木托盘上摆了四碗,那碗玲珑的可爱,还都是浅口的。

邵年时有些惊异的抬头瞧瞧递面条的小哥,这小哥大概是见惯了外来的客人,一开口就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客官,您放心的啦,这些个葱油拌面绝对是足称的呢。”

“我们这里一碗有一两之多呢。”

“都是油汪汪的拌的实在的料呢。”

“这样的面条,垫饥的很,我们这里的人呢,要上一碗面都不用再点小笼的呢!”

“我瞧着几位已经吃了那么多个生煎包,这面条是绝对够的啦。”

你怕是对山东人的饭量有什么误会吧?

一两一份的面,你跟我说绝对压秤?

莫不是我对上海人的饭量有什么误会?

等到那小二撤走了托盘,四个人对着那一丁丁的小面碗是面面相觑。

这初雪的个头,在山东境内的姑娘里边已经算是匀称高挑了。

可那邵年时却是足高了初雪一个半头。

这几年也没个奔波,做的都是斗智非斗勇的买卖,那邵年时时不时的还跟着史老板底下的人练上两下。

不说旁的,身上瞧着瘦高,可这胸膛肩膀却是又厚又宽的。

现如今这么一个大汉,对着这么一碗面,能吃饱了,才怪了。

瞧着这面,初雪莫名的就想笑,因着那邵年时只一筷子,竟是将一碗面全给捞到了嘴中,稀溜溜的一口就给吃完了。

大概是为了验证自己到底吃饱没,邵年时还摸索了一下肚子。

在确认的下一刻,就往那桌子上一拍,往那窗口处喊了一句:“老板再来二十个生煎啊!”

自己还是长身体的时候,这点点的饭食哪里够他吃的。

就这个量,一经邵年时吆喝出来,那是震惊全场。

上海本地的鸟食量市民们,就如同看一只庞然大物一般,惊悚的盯着邵年时。

他们早就忘了自己吃饭的事儿了,全都盯着这桌外地来客是怎么把这后二十个包子给吃进肚子里的。

到了这个时候,能吃且不胖的特性就被邵年时给完美的发


状态提示:第三百五十章 上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