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八百五十章 以鼠换银

说是全国灭鼠,但朱由检并未如同山海关那样进行全民动员,只是降旨晓谕全国各地:“时疫”实为鼠疫,由老鼠和跳蚤传播,各地府县应督导当地百姓灭鼠、除蚤。除了这道圣旨以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措施,真正大张旗鼓的灭鼠运动只在顺天府、尤其是京师城内展开。

这并不是朱由检厚此薄彼,实在是因为他深知各地官场**透顶,上至方面大员,下至普通胥吏,无不只知自己捞钱,根本不管百姓的死活。

而不论是任何改革,如果天真地认为只要皇帝圣旨一下,下面闻风而动,很快全国就面貌一新,那无疑是痴人说梦。究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负责执行的这帮官吏,以及和他们勾结在一起的富绅集团。他们凡事都只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没好处的事绝对不干,触及到他们利益的更会阳奉阴违、暗中破坏。

如果朱由检将山海关的经验照搬到全国,恐怕下面那些歪嘴和尚就会把经念变了味。最简单的,你不是捕鼠百只赏银一两么?我就找几个人先抓些老鼠领赏,然后这些老鼠也不焚毁,前门送进去,后门偷着送出来,循环往复领赏,直到腐烂光了为止。如此舞弊,就是有多少银子也不够他们糟蹋的。

而朱由检现在有在全国范围内制约舞弊的手段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虽然内帑银现有数千万两之多,但这些银子是一次性抄检出来的,并非经常性收入,用一点便少一点。该花的钱,一次支出几十万、几百万两,朱由检眼都不会眨一下;可不该花的钱,尤其是明知道会被贪污掉的钱,他可是少一个子也心疼。

所以这次灭鼠运动,朱由检不以官府为主导,而是让包玉怜的太医院去做,官府只起辅助作用,尤其是不让他们碰钱。

朱由检这么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以此为契机,不显山不露水地开始政府机构改革。

明代的政府机构设置算是封建王朝的集大成者,体系完整,结构复杂。然而与现代社会比起来,那就太过寒酸了。中央只有六部五寺,十一个机构就涵盖了天下所有事务;地方政府就更简单,尤其是到县这一级,一个县衙,大事小情全归他管。

权力的高度集中,必然导致两大后果:一是行政能力弱,效率低下,二就是**。发展到明末,整个官场已经是**透顶、积重难返,朱由检想要逆转乾坤拯救中华,非得进行一次从人事到制度的彻底改革不可。

但改革谈何容易,尤其是政府机构改革,更是直接触动官员集团的利益,稍有不慎就会激起猛烈反弹。所以朱由检只好先从不起眼处入手,这太医院就是个极好的切入点。它既不属于六部五寺,职能又极为重要,可以说是集现代社会的卫生部、环保部、药监局职能于一身,而这些职能恰恰是现有政府机构缺失的一环。

这样,朱由检命包玉怜协理太医院,就有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既解决医疗卫生等实际问题,又在现有政府机构之外,另组了一套班子。当这样的机构越来越多、职能覆盖越来越广、掌握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时,再择机进行大规模机构改革,阻力就会小很多了。

因此这次灭鼠运动,就先在包玉怜的主持下从京师开始。当然,成功的经验可以复制,太医院很快在全城各处张贴布告:不论男女老幼,捕鼠百只,可领赏银一两。同时在内、外城各城门外设兑换点,当场清点、当场兑现。

这招经济刺激果然立竿见影,当天就有大批百姓扛着一口袋一口袋的老鼠尸体,赶来兑换点换银子。也难怪他们如此积极,因为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百姓,既无产业亦无特长,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手工业,或是为达官贵人提供各种服务。所谓“贩夫走卒”,即是他们赖以为生的职业的生动写照。

而他们的收入也非常微薄,每天从早忙到黑,也仅能勉强糊口而已。现在京师的米价是四两一石,这一石粮食,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勉强够一家老小吃两个月的。也就是说,如果一户人家每个月能收入二两银子,日子就能凑合着过;如果连二两银子都没有,那就免不了时常挨饿了。

而太医院这项“以鼠换银”的措施,在广大穷苦百姓看来,无疑是天上掉馅饼!谁能想到人人讨厌的老鼠,居然还能换成白花花的银子!

于是不用任何人动员,老百姓自发地就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鼠运动,捕鼠方法自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在太医院贴出告示的第一天,就有一千多两银子被领走。与之对应的,则是十万多只老鼠尸体被收缴,并在城门外挖好的大坑里付之一炬。有些百姓一时抓不到那么多老鼠,就把几家捕获的老鼠凑到一起,领赏之后再回去换成铜板细分。一时之间,京师百姓见面打招呼,都不再问“吃了么”,而变成了“今儿个抓了多少耗子?”

全城百姓都因为捕鼠换银而喜气洋洋,可是偏有些官员,连这个也看不顺眼。礼部尚书来宗道就上疏劝皇帝停止灭鼠,理由一是老鼠亦为生灵,大量捕杀有违天和;二是老鼠数量实在太多,百鼠换一两银子,万一内帑银不敷使用怎么办?

朱由检看了嗤之以鼻,连回复也懒得回复,直接将奏章留中了。捕鼠的意义他也不想反复强调了,太医院的告示写得很清楚,什么“有违天和”,纯属扯淡,老鼠又不是珍惜动物,而是典型的害兽!

至于老鼠数量的问题,朱由检也


状态提示:第八百五十章 以鼠换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