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夜宿城楼(二更)

当朱由检很少见地乘龙辇匆匆赶回太平门时,已是红日西垂,天色渐暗。解胜等将领一见他都吓了一跳,才小半天没见,皇帝却已面色蜡黄,甚至走上城头都得要人扶着,仿佛大病了一场一般。

他们哪里知道,朱由检先是给令妃戚美凤输血,又采了不少血样用来检验宫女的血型,然后因为战事吃紧,根本等不及别人给自己输血就匆匆赶来。若不是流落钓于岛时锤炼出来一副好身板,现在早顶不住了。

但朱由检的精神却还不错,先向城外望了一眼,稍稍定了定神,才沉声问解胜:“刚才鞑子又攻城了?现在好像退回去了嘛。”

解胜忙禀道:“正是。鞑子仍是试探性进攻,末将遵照圣上的旨意,在敌军刚开始冲锋时,就命炮手用红夷大炮开火。鞑子怕死得很,炮声一响,立刻缩回去了。但是这些红夷大炮年头太长了,保养又差,末将早就觉得不堪使用,一试之下果然如此。东城墙上共有三门,刚才炸膛了一门,好在没有伤人。射程倒是够远,最远可打到三四里外,但精度欠佳,不可倚仗。”

朱由检点点头道:“朕也料想如此。这两天先用速射炮顶着吧,再过几天,从葡萄牙进口的火炮就可投入使用了。”

刚说到这里,他猛地咳嗽了几声,解胜担心地道:“圣上,您气色不大好,可能是襙劳太过了。这里有末将镇守,何况军中还有很多厉害火器没有使用,绝对可保外城万无一失。还请圣上下城休息!”

朱由检却摆手笑道:“没关系。朕是有事急的,现在事情已经办妥了。在哪也是休息,还不如在城上踏实。没准鞑子想在夜间偷袭呢。”

正在此时,刚刚暂代来宗道出臣何如宠飞马赶来,把皇子降生的消息禀报给朱由检,城头将士登时欢声雷动,山呼万岁。

在这个年代,皇帝有子嗣,意味着社稷后继有人,天下就不会大乱,老百姓心里就踏实;反之,如果皇帝无子,或者迟迟不立太子,则必然导致人心惶惶。有明一代,嘉靖、万历二帝曾长期不立太子,正德、天启二帝则是年轻无子,都曾引发朝局动荡。现在崇祯皇帝年仅十七岁就有了皇子,当然是国家之大喜事。尤其在这个清军围城的关键时刻,更能极大地提振全城军民士气。

朱由检当然早就知道,不过此时也只得装作刚刚知道,在接受全军祝贺后,他急问何如宠:“令妃现在如何?”

何如宠禀道:“方才德妃娘娘亲口告诉臣,令妃娘娘现在已经苏醒,性命无忧,只需静养即可,请陛下勿要担心。”

朱由检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回肚里,当即开怀大笑。若换在平时,他肯定要弄一个全城大贺的;现在战事吃紧,自是没那个条件了,但朱由检还是告诉何如宠,一定要尽快飞鸽传书晓谕天下,好让全国百姓都知道,不但京师固若金汤,皇帝还喜得皇子,大明帝国仍在正常运行。

何如宠告辞后,朱由检又在城楼召开作战会议。此时夜色已经降临大地,五六里之外的满清大营如同怪兽般横卧在夜幕之中,只有寥寥数处闪烁着灯火。

会议的内容首先是总结今天的作战。因为这里已经没有“外人”,解胜也就直言不讳地发言道:“此次京师保卫战,圣上给我们定下的目标不仅仅是守城,还要尽可能把鞑子吸引在城下,以减少京畿地区的损失。有人说今天打得不痛快,那就对了,我们就是要隐藏实力,不让鞑子识破我们的意图。想痛快打,火炮猛轰谁不会?可是鞑子跑远了,我们能追上么?周阳,总结一下今天的战斗!”

周阳立即起身道:“遵令!诸位,今天白天鞑子共发起三次攻击,全部都是在东面,也就是‘皇上不急太监急’所在的一面。而且来的除了汉军旗就是蒙古八旗,没有一个真鞑子,很明显这是鞑子在观察、试探我们。所以我们也没有全力迎敌,只使用了很少的火炮,鸟铳也没有全力射击。相应地,给敌军造成的伤亡也不算太大。所以我认为,今天的战斗达到了目的,就看鞑子后面如何出招了。”

解胜点点头道:“讲得不错。我还想强调一点,比如今天敌军的第二波进攻强度比较大,给我们造成了一些伤亡。但是为了迷惑鞑子,我们必须承受这种程度的伤亡。身为大明官军,就得坚决执行命令,就得有随时为国捐躯的觉悟,听明白没有?”

“听明白了!”众将轰然应诺。

解胜又请朱由检亲自训话。朱由检满意地点点头道:“将士们今天做得很好,朕心甚慰。但是这只是第一天,后面的战斗肯定会更艰苦,希望大家不要松懈。另外,‘皇上不急太监急’是个极其狡猾难缠的对手,仅凭这三次试探性进攻的结果,他还是未必会上当。所以我们还得时不时让他们尝点‘甜头’,今天大家哭首辅大人,用意即在于此。

“另外,今天鞑子只在东面攻城,明天说不定会转到其他三面,甚至四面一起进攻,希望大家做好准备。还有,不能忽视敌军发动夜袭的可能性,值夜官军要打起精神,不可有一丝一毫的疏忽。”

散会之后,解胜出去巡城,朱由检便在太平门城楼之中就寝。由于白天失血过多,他的精神十分倦怠,但同时心情又十分兴奋。喜得皇子、美凤得救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今天在迫不得已之下,连续进行了检验血型、输血和剖腹产手术,这可都属于现代医学范畴,远远领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夜宿城楼(二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