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以正合(二更)

【手机小说阅读m..】听了卢象升的解释,缑明显才知道自己竟在意之中挫败了叛军蓄谋已久的计划。

这个计划就是让李成栋的三千骑兵迂回到官军后方,一举袭破彰德府。彰德府本身并没有什么战略价值,但京师到河南的官道从那里经过,一旦彰德府落入叛军手中,那么官军的补给就会被立刻切断,朱由检就不得不回身去打通补给线。

而根据叛军俘虏交待,李成栋根本就不打算死守彰德府。他的计划是先裹挟当地百姓加入叛军,凡是胆敢不从者一律杀死,然后从彰德府直接北上。李成栋本来就是流贼出身,对流贼“滚雪球”般扩充兵力的伎俩自是轻车熟路。

如果这个计划真能得逞的话,那么整个北直隶都会陷入动荡之中,朱由检的官军就根本暇南下,而是只能被李成栋牵着鼻子走。就算官军战斗力强,可是李成栋根本不用打,只要整跑路就行了。耗到明年三月,京师及北直隶地区就会发生严重的饥荒,到时候官军不战自乱,叛军也趁这段时间控制了黄河以南的所有地区,那么北直隶这一块甚至不要都行,就当白送给女真人了。

本来这个阴毒的计划已经接近成功了。之前的祖宽、红夷大炮、股骑兵,全都是洪承畴吸引官军注意力的诱饵。而且这些诱饵是渐次抛出,越来越像真的,包括朱由检、卢象升等人在内,当得知几股骑兵被郝永忠和李来亨截杀后,也都觉得叛军可能就这两下子了。

这时李成栋再突然杀出,洪承畴很清楚各地卫所官军的战斗力,而李成栋是他手下悍将,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打仗时只要急眼了,那是绝对不要命。估计他只要半个时辰就可以拿下彰德府,而这时官军还远在二百里之外,根本来不及救援。

孰料人算不如算,活该李成栋倒霉,攻城时正好赶上缑明显的押粮队驻在城中。李成栋第一个没想到的是,缑明显这五百官军和卫所官军的战斗力简直判若云泥,自己三千人马猛攻对方只有三百人防守的东城墙,居然一筹莫展;第二个没想到的是,缑明显及时用飞鸽传书通知御营,朱由检接报后立即命李来亨部星夜回援彰德府;第三个没想到的是,守军的手榴威力竟是如此惊人,攻了两个多时辰,损失上千人马,仍然攻城不下。

在这种情况下,李成栋也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这个错误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那就是他心胸极度狭窄,报复心极重,缑明显让他吃了这么大亏,这时对李成栋而言,什么洪承畴的计划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一门心思只想把城中的敌人彻底杀光。

所以当缑明显突出城后,他竟然不再攻城,而是锲而不舍地追击起来。当然他即使不追,也未必能攻下彰德府,只是追击的结果更坏,如果不是那座木桥救命,可能李成栋已经全军覆没了。

所以朱由检和卢象升对这场戏剧性的战斗也感到心有余悸,对河对岸的洪承畴更加重视。现在官军已经扩大搜索范围,尤其是在卫辉府、彰德府、广平府这一线专门派出股骑兵往来视察,确保官道的畅通。洪承畴一击不中,再想玩偷袭,只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从缑明显的军帐出来,已是午时三刻。朱由检的心情仍然很沉重,因为这一战不光是阵亡了很多将士,辜百姓被屠杀的更多,最关键的是李成栋还给跑了。以现在御营的兵力,既要保持正面压力,又要确保补给线的畅通,已经不可能再抽出兵力去搜寻李成栋。

也就是,李成栋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还会继续杀人放火,不知道多少百姓又会惨死在他的屠刀之下。别人当然不知道,但朱由检却知道,历史上的李成栋投降满清以后,先是制造了“嘉定三屠”,而后擒杀二帝,扫平两广,其间杀人数。虽然在这个时空里,他还没做出此等恶行,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如同洪承畴的反叛一样,李成栋也绝对不会偏离他的杀戮轨迹。

这时大堤上又传来阵阵炮声,朱由检重重地吐了口气,对卢象升勉强笑道:“《兵法》有云:以奇胜,以正合。洪承畴之所以搞这么多阴谋诡计,就是因为他在正面战场上不是我们的对手。现在他的招数已经出尽,也该我们好好收拾他一顿了!走,上堤观战去!”

原来从昨夜炮击开始,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夜间因为怕洪承畴又使诡计,朱由检命孟拱不要急于进攻,只用元戎炮和逍遥炮盲射。但是等亮以后,两座瞭望台的效果就完全体现出来了。叛军在南岸的部署一览余,仅有的几门红夷大炮,在昨夜的对轰中已经全被炸毁,再什么能阻挡步军的推进了。

于是从清晨开始,孟拱一边命元戎炮持续火力压制,一边命第一波五百步军开进黄河河道中,向对岸稳步推进。这些步军的装备和作战程序现在已经完全标准化,他们先是用大铁盾做掩护,推进一段距离后就暂时停止,等待后面的民伕运来大量的沙袋,构筑一个简易工事。

然后就在工事的掩护下,等待后面的逍遥炮和速射炮推到阵地上来。架好炮之后齐射几次,由于距离大为缩短,现在可就不是轰到大堤了,而是大堤之后很远的地方,叛军要么就趴在大堤上,要么就得退出数十丈以外,否则随时有可能粉身碎骨。

当这个阵地彻底巩固以后,五百步军再次手持大铁盾向前推进,后面也都是标准程序,炮也越打越远。其间


状态提示: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以正合(二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