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崇祯:重征天下>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土木堡之变

第二天清晨,正红旗清军开始继续西进。由于距离宣府尚有一百多里,代善也并不急于赶路,这两天的抢掠让正红旗收获颇丰,他当然希望“再接再厉”,尽量不给后面的镶红旗剩下。

因此正红旗仍是以牛录为单位分头行动,代善亲率十个牛录居中,其余各牛录有前有后,逶迤向怀来前进,遇到村庄便抢掠一番。所过之处,真是十室十空,老百姓固然早就跑掉了,但家中只要剩下些对清兵有价值的东西,无不被搜刮罄尽,然后纵火焚毁。放眼望去,起伏的燕山山脉之间,到处有黑烟升起,那便是清军纵火的铁证。

时近正午,代善的中军才跨过永定河,又翻过一道名为狼山的山岭,前面地形突然开阔起来,原来是进入了一个四面环山的谷地。此处方圆约有十五里,地形平缓,利于骑兵行军。

代善今年已经将近五十岁,体力比起年轻时自是差了不少。刚才走山路累得气喘吁吁,此时突然进入平原,心情大为舒畅。又遥望见平原西缘有一座土堡,便问身旁的汉人降将鲍承先:“那里是什么所在?”

这鲍承先与李永芳、佟养真一样,都曾是辽东边军的军官,后来投降后金,死心塌地地做起了汉奸。但与其他汉将稍有不同的是,鲍承先还颇通文墨,尤其熟悉大明边境的山川地理、风土典故,因此被划入汉军正红旗后,很得旗主代善的赏识(汉军正红旗平时也归正红旗管辖,只有大规模作战时才由皇太极直接指挥)。

此次西征宣府,代善也把鲍承先带在身边。见代善问起,鲍承先忙满脸堆笑道:“回主子,此堡名为土木堡。别看不大起眼,说起来可是大大有名呢!主子,既然前军已经过去,现在又是正午,不妨在堡中歇脚打尖,奴才也好给您讲讲这土木堡的往事。”

代善正有此意,便率军直奔土木堡而来。十几里的平地路程,对骑兵来说抬脚就到,片刻便已兵临城下。当然这里早就是一座空城,而且正红旗的前军早已从此经过,并走出这块小盆地了,代善也就放心大胆地与鲍承先等人策马入城。

土木堡南北宽约一里,东西长约二里,夯土城墙高约二丈,是一座典型的北地军事要塞,整体来看地处要道,气势恢宏。不过因为年久失修,已有多处城墙出现崩塌现象,城内也到处是断壁残垣。

在此驻守的明军早就跑没影了,城中街道也十分狭窄,容不下三千中军全部入城,代善便只让两个牛录随自己入城歇马,其余八个牛录则在城外埋锅造饭。

代善在城中转了一圈,不禁大为失望。这里没有普通府县中常见的富户大宅,只有一排排低矮的房舍,显是仅供驻军居住。想从这里榨出油水来,显然是不可能的了。只有位于城中心的一组建筑看起来还算气派,代善便直奔此处,却发现这里也不是民居,而是一处祠堂。进了正殿一看,只有两排二十多尊泥塑,舍此再无别物。

这时鲍承先便如同哈巴狗一样为代善介绍道:“主子,这里名为显忠祠,是明朝皇帝为了纪念在土木堡之战中被杀的二十多名重臣而建造的。”

代善对明朝历史是一窍不通,但又颇有兴趣,便让鲍承先详细讲讲。鲍承先便道:“明朝立国之后,将蒙古人驱逐到塞外。但从太祖朱元璋到成祖朱棣,几十年间屡次北伐,均是无功而返。”

代善点点头道:“这是肯定的,汉人到了草原上就是瞎子、聋子,蒙古人打不过可以跑,汉人到哪去找?粮尽必然退兵,这时反有被蒙古人消灭的危险。”

鲍承先谄媚地笑道:“主子一语中的,可比朱元璋、朱棣高明多了。这二人死后,继任皇帝性格柔弱,明军的战斗力也迅速衰退。仅过了二十年,蒙古人已经东山再起,其中一个名为瓦剌的部落最为强大,频频南侵。当时的明朝皇帝是英宗朱祁镇,他根本不懂军事,又宠信太监王振,在王振的蛊惑下,他亲率三大营共计二十余万军队御驾亲征,明朝几乎所有的武将和重臣都陪同出征。

“主子,这王振是个太监,哪懂打仗?他鼓动英宗出征,纯为自己耍威风,一路上大小军政事务,皆由王振裁处,文臣武将反不得参与。当时瓦剌主帅也先率军进迫大同,明军便浩浩荡荡开往大同。也先只有五万骑兵,为麻痹明军,暂时主动后撤。

“王振好大喜功,抵达大同后还向北追击也先。可是他根本不懂行军作战,连军粮都没带够。前锋部队孤军深入,被也先全歼,王振又惊慌失措,立即率军北返。

“本来明军就此返京也就没事了,偏偏王振欲在其家乡蔚州显威风,命大军绕到去蔚州。走到一半,又怕踩坏蔚州庄稼,再命大军原路返回。如此反复折腾,明军怨声载道,士气低迷。也先就趁着这个时间,迅速追上明军,明军殿后的三万骑兵全军覆没。

“王振率军仓惶逃至土木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地方。主子知道,这里离居庸关已经很近,过了居庸关,就等于回到的京师,明朝皇帝和三大营也就安全了。可这王振偏偏为了等一千辆辎重车,命大军原地驻扎。

“这时也先大军已经追了上来,王振又分兵五万去阻击,结果中了埋伏全军覆没。也先乘胜追击,就把十几万明军包围在这个小盆地里。王爷请看,这块盆地东南方向有河,但是被也先率军占据,明军饥渴难耐,掘地二丈仍无水源,遂军心动摇。也先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土木堡之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