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伐清>第 96 部分阅读

信,一个武昌知府就到头了。若是周培公想成为一省布政使甚至巡抚这样的高官,他需要有大批的盟友,不仅仅是官场上,地方缙绅的支持也必不可少,而作为一个二十多岁的举子,周培公显然不可能有这么多有力的同盟,张长庚也不会硬把他抬到他根本无法胜任的地位上去:“总督大人这是怕我捣乱啊,这倒是总督大人过虑了,就算邓名不归还我家产,单单总督大人的知遇之恩,我拼命也不会连累了他。”

眼看出发时间将至,周培公简要向两个助手介绍了一下他的谈判思路:“邓名已经打破汉阳城墙,再谈任何军事上的问题都会让我们更被动,所以一个字也不要提,更不要说什么武昌几万将士枕戈待旦,这没有底气的吹牛不会给我们谈判带来任何好处。当今之计,只有一口咬定邓名悔约,就说我们一直严格履行之前和邓名的协议,但邓名却纵容部下掠夺湖北缙绅,而且又来攻打武昌——我们武昌就是再有钱也禁不住邓名这么一遍遍来抢。而且我们要表示对邓名的不信任,这次我们可以给钱,但他需要给出一个能让我们安心的保证,短期内他不会再来用武昌威胁总督大人。”

张长庚的两个家仆都听得糊里糊涂的,他们路上本来就是想咋呼一番,告诉邓名武昌还有不可轻辱的大军,而且更有十万大军正在赶来,可周培公一张口就把这想法给否决了。此外,这两个人还觉得,邓名根本无法给出周培公希望的保证,眼下火烧眉毛了,不得不答应明军的一切要求,只要过了眼下这关,张长庚就打算把钟祥一带的清军都调回来死守大武昌。

“首先,邓名根本不会信武昌还有数万可战之兵,若是你们不来或许我还能说两句,但你们都来了——要是武昌还有一战之力,总督大人又怎么会派你们来?”周培公微微摇头,在与邓名谈判时,张长庚和周培公虽然分歧不大,但这一点分歧却总是会让清军这边处于更不利的地位:“至于这种保证本官也知道邓名给不了,但本官的意图是利用这点讨价还价,让邓名少放我们点血。”

计议已定,周培公就带着两个张长庚的家人、还有标营游击的几个心腹卫士乔装出城,很快就来到了明军大营前。

守卫营门的士兵一边让人进去通报,一边就请周培公进营,这个军官客气地说道:“提督早就有了交代,只要周知府一到就立刻带进营,不要让周知府久候。”

身后的两个张家的人点头哈腰地道谢,周培公却沉着脸,昂首而入,脸上还有一丝含而不露的怒色——这当然都是做给明军看的。现在周培公最恨的却是跟在他身后的那两个副使,此时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邓名曾经对自己说过的那句关于队友的话。

事先邓名已经准备好谈判用的营帐,周培公被引进帐篷后,他看到帐中有一张细长的桌子,其长宽比例之大远超周培公之前所见。在这张长桌的两侧,摆着两列椅子,老对手邓名就坐在左侧那列正中的椅子上,身边还坐着几个明军军官。其中一个周培公也见过,是个浙江秀才,周培公还和他攀过交情。

“周知府请坐。”邓名和他的部下们一起站起身来欢迎。

周培公走到邓名对面的那把椅子上,拉开椅子就堂堂正正地坐下,跟他同来的两个张家家仆在经过搜身后,也被放进了这张谈判用帐篷,他们两个人战战兢兢地站在周培公身后两侧。

“这是本官的两位副使。”周培公大声说道。

“知道,我和这两位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邓名显然没有忘记周培公的这两个队友,他微笑着说道:“两位副使请坐。”

“提督让你们坐,你们就坐。”周培公听身后两人还在谦虚,不耐烦地叫起来。

等两个副使小心翼翼地坐下后,周培公先发制人,开口责备道:“李虎帅、刘皖帅抄掠江陵缙绅,这也就罢了;江汉的郝、贺二人更是强抢民田,如此行径,与土匪何异?湖广有识之士闻知,无不切齿痛恨,捐资助饷,请总督大人即刻发兵,擒拿郝、贺二贼!提督岂不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虽然下官与提督是敌非友,但提督如此纵容手下,也知道提督离败亡不远了。”

“周知府说的对。”周培公本以为邓名会辩解几句,至少拿出国难当头当借口,却没想到邓名满口赞同:“收税尚可再议,但郝、贺两位将军做的确实太过分了。”

周培公冷笑一声:“提督这真是欺人之谈,天下谁人不知他们都是提督座下大将,提督轻飘飘一句话就想把关系撇得干干净净么?”

有那么一瞬间,周培公感觉谈判又开始进入了他预定节奏。邓名作为诸路明军的领袖,手下的错误就是他的错误,周培公没有想到邓名这么容易就承认己方有错,这对周培公下一步谈判很有利,可以抓住邓名这个理亏做些文章,无论是要补偿还是减少赎城费用都会有益,可谓公私两不误。

“他们哪里是我座下大将?”在下一个瞬间,邓名摇头道:“他们和我根本没有统属关系,他们叫我一声提督是给我面子罢了,我根本无法下命令给他们,他们决定任何政策更不需要得到我的事先许可。周知府这真是太高抬我了。”

邓名的这番话让周培公失神了半天,虽然对方的话乍一听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本质上是绝对说不通的。因为李来亨、刘体纯、郝摇旗他们打着明廷的旗号,所以永历就


状态提示:第 96 部分阅读--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