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裴宿举着封赏圣旨,抑扬顿挫地在殿前宣读。他每念到一个名字,低下就会有一个人上前跪叩圣恩。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刘文静、魏征……历史课本上的符号不再枯燥乏味,呆板的铅体字化作了一个个高矮不等,胖瘦各异,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名臣名将。只可惜此时瓦岗寨的众家英雄还没有归顺李唐,否则还能顺带看看秦琼、罗成、裴元庆等一。遥坐在杨侑右下侧的我。望着金碧辉煌地大兴殿,无限yy中……
大部分官员在此次的封赏中都榜上有名,眼看今天的早朝就要在皆大欢喜地氛围中落幕。朝堂下,由远极近地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一个风尘仆仆的兵士连滚带爬地扑跪在玉阶之下,气喘吁吁地将一封奏折高举过头。“八百里急报,反贼薛举率二十万人马,围攻长安,现已在长安城西三百里外扎营。”
听完他的禀报,殿中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杨侑瘦削的小脸吓得苍白,一双眼睛求救似地望着我,“小姑姑……”
我又不会领兵打仗,你看我也没用啊。我拼命地冲他皱眉努嘴使眼色,让他找李渊想办法。也不知他是真的不懂,还是跟我装糊涂,除了巴巴地看着我,什么也不做。
我认命地叹了口气。转向李渊道:“唐王。这个薛举是什么人?”
李渊上前一步。手捧玉圭道:“回陛下、公主殿下:薛举。陇西金城人。曾做过前朝地校尉。两年前。他杀了金城县令。招纳陇西一带地盗贼。建立西秦国。自号西秦霸王。陇西一带胡汉杂居。民风剽悍。善骑射。故而他地部队以骑兵为主。”
又是一个趁乱举事做梦当皇帝地主儿。我“嗯”了一声。继续道:“薛举来势汹汹。直逼都城。不知各位大人有何退敌良策?”
一个白面长须地官员上前一步出列道:“臣裴寂有本启奏。”
“裴大人请讲。”
“陇西大旱。收成不足往年三成。薛举率众二十万。远道而来。沿途粮草消耗巨大。咱们只需关闭城门。只受不攻。具不迎战。他地粮草补给跟不上。用不了多久自会退兵。”
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不失为良策。朝堂下的众人交头接耳,频频点头。
看来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我侧头看了看杨侑,之见他紧张的面部表情已然放松,顶着旒冕的小脑袋也跟着不住的点头。
“既然如此,那……”我扫了一眼玉阶之下地两班朝臣正要开口表示赞同,却见伫立堂下的李世民眉头深锁,暗自摇头,似乎对薛举一事有别的想法。我很久没有见过李世民了,他比印象中瘦了许多,也黑了许多。听说他被委派为京兆尹,主管京师事务,如今战乱刚过,城里城外地大事小情,确实也够他累的。
我轻咳一声,把到了嘴边话咽了回去,“……其他大人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堂下安静了许多,众人虽然低着头不话说,却用眼睛的余光注意着我的面部表情,不明白为什么我突然转了意思。
李世民抬起头,与我注视着他的双眸对了个正着。我微笑着冲他点点头,用眼睛示意他说出自己地想法。
李世民沉吟片刻,出列道:“臣提议与其守难守之城,不如以乱应乱。”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上立刻炸开了锅。
“我军连月大战,人困马乏,休养生息方为上策。”
“荒唐,薛举来势汹汹,一旦开战,就是摧枯拉朽的大战役,万一有个闪失,大隋江山怕要万劫不复了。”
除了几个与李世民交好的官员表示赞同外,反对的声音占了大多数。李渊、李建成等人虽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却也没出言支持李世民。
我假装没听见似的使劲咳嗽几声,朗声问道:“怎么个以乱应乱?”
众人见我对李世民的意见极感兴趣,又是一阵议论,“嗡嗡”声不绝于耳。
为了让我听清,李世民也不得不提高了几倍声音:“薛举率领二十万兵马逼攻长安,一路所向睥睨。他一定想不到我军敢直挫西秦军正盛的锋芒,干脆趁其不测,攻其不备,以精锐的骑兵快速赶到战场一举逆击西秦
持反对态度地官员如乱哄哄地苍蝇般纷纷说道:“公主,千万不可轻信黄口小儿之言。”
“李将军有几成把握?”我不理会众人的议论,继续问道。
“臣有八成把握。”李世民湛蓝色地眼眸神采飞扬。
“好!”我“豁”地站起,转身向着杨侑跪了下去,“臣替李将军向皇上请命,请皇上下旨出战。”
随着我的跪倒,更多的人跪了下去,“为了大隋江山万年永固,皇上万不可下旨开战。”
杨侑看了看跪在堂下的百十号人,又看了看跪在龙椅下的我,为难地咬着嘴唇,“小姑姑,这……”
我目光坚定地望着他的眼睛,用只有我们两人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相信我,侑儿。李世民会赢。”
卷五 初唐风云 第21章 人约朝后
朝堂上下一片寂静,百十号人鸦雀无声地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许久,杨侑的小拳头蓦地握紧,瘦削的小脸涨得通红,简短却费尽力气的两个字从牙缝中挤了出来:“出兵!”
“谢陛下!”寥寥数个声音回荡在大兴殿宽阔的穹顶之上。其中,以我和李世民的声音最为洪亮。
谢恩完毕,我退回自己的座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