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战国征途>第九零七章 长街之战(十六)

高原说得到是一点也没有错,咸阳城里清理工作确实不容易,因为就是把损毁的长街重新填平整,就足足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至于被炸毁的王城城墙,还有秦国王宫中摧毁的宫殿建筑,根本就沒有重建,王城城墙缺口,暂时就用木栅墙给挡住,而被毀的宫殿建筑,只能是将碎石瓦砾清干净,就这么空着吧.

当然,咸阳城里的恢复重建工作进展缓慢,也是因为高原、荷华并没有下令,征集民役来修复咸阳,而是选择了休养生息,减徭轻役有关。

因为这一战对咸阳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害,整个长街被毁掉了一半,而在被毀的长街两侧一百步以内的房屋也都全部被毀,一百步到两百步之间的房屋,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毀坏,而在战斗中还有大量的居民受殃及池鱼之难,同样是死伤无数。

尽管详细的数字己经不可能完全统计清楚,但也可以统计出,被毁的的房屋至少达到三百到四百间,而再加上受损的房屋,总计就算是没有一千间,也差不了多少。而死亡的居民竟然也达到了二万余人,受伤的还有一万八千余人。在这种情况下,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安抚百姓,而不是大兴土木,恢复重建。

尽管秦王宫的损失同样不小,被毁的城墙达到五十三步,$9宫殿计十七间,而宫中的待女、待从死亡的人数竟然也达到了六百余人,其中还包括一些秦王政的嫔妃。

不过死亡的待女、待从到并不是死于被毀的宫殿,而是被撤离的九黎族军队所杀的。本来韩腾率军突袭咸阳之后,就一直住在王宫里,虽然杀光了秦王政的子女,但对秦王政的嫔妃,还有其他的待女、待从到是没有什么侵犯,只是限制了她们在王宫中的活动。而且九黎族的军队本来就不多,进驻王宫的军队就更少了,因此秦王宫里到还算是比较平安。

但韩腾和高原、荷华的战斗无限升级,九黎族的军队连城墙都呆不住了,只能撤到王宫内部等着,但不久以后金昌斗和木拓山抬着昏迷不醒的韩腾,还有三族的族长进来,向全军宣布,这一战已经败了,九黎族的军队立刻撤出王宫,逃离咸阳。

这一下顿时让全军军心大动,因为九黎族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韩腾的身上,而现在韩腾被高原击败了,现在昏迷不醒,精神支柱顿时崩溃,于是都急忙从王宫中撤退,不过在撤退的过程中,可就没有那么好了,由于心理支柱崩溃,因此不少士兵需要发泄,只能拿宫里的待从、待女来出气,胡乱杀了不少人,还砸坏了一些东西。好在是九黎族的军队不敢在宫里久留,才沒有对王宫造成更大的损害。相对于王宫以外,还算是好得多。

而汉秦联军进驻王宫之后,没有受到一点阻碍,十分顺利的就控制了王宫,而这时秦王宫里还数千名待女、待从,全部都留在宫中听用,而秦王政的嫔妃还有二十余名,也都照常奉养,荷华还依次一一问候她们。因为有荷华的关系,因此宫中的人心也很快就安定了,毕竟荷华还是秦国的公主,有她在王宫里,秦王宫里的待女、待从自然都安心了。

就在当天下午的时候,有一些咸阳城的居民见城里真的没有事了,于是壮着胆子回到城里居住,而有人带头就好办了,居民们纷纷都返回家里,一夜之间,就有大半的居民从城外返回。

不过由于咸阳城里被毁坏的房屋多达数百座,还有数量众多的房屋受损,因此还是有不少人回到城里之后发现自己无家可归。但军队会在废墟地点扎起帐蓬,供他们居住。

到了第二天,城外的居民基本全部都返回到咸阳城中,高原也下令,命令蒙恬、蒙毅两人付责维持咸阳城里的秩序,收容无家可归的居民,清理战斗后的阵地,同时又以荷华的名议下令,咸阳城里的居民全部都减税减役一年,并且还又家中有伤死,或是房屋被毁的居民给予补偿。

咸阳城的居民得知以后,也都十分高兴,虽然受了一些惊吓,但平民百姓大多都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获得一年免税免役,对绝大多数平民百姓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由其是这条命令是以荷华的名议发出,荷华在秦人心目中本来就有极高的人气,这时更是感激不己,因此有不少人甚致来到王宫前遥遥拜谢。而王宫的守卫则是以好言对他们进行安慰,但高原、荷华都沒有露面。

其实这种时候,正是争取咸阳人心的大好时机,高原、荷华都是现代人,自然是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只是现在高原、荷华都并不在咸阳城里,而是带领军队,追击九黎族去了。

本来按照常理,刚刚控制咸阳,局势并不稳定,因此在这个时候,高原、荷华都不应该离开咸阳,而是应该留下来坐镇主持局面,安定人心,巩固对咸阳的控制,稳定咸阳的局面为要务。就算是要追击九黎族,派一员大将领军出战也就行了,实在没有必要亲自出马,至少也该在咸阳城里留下一个人坐镇。

但高原考虑到,这支九黎族的军队人数虽然不多,但实力却不容小视,由其是韩腾虽然身受重伤,但并未身死,他的实力更是心腹大患,留着这样一支军队,必然是一个大患,万一这支军队赶到邯郸去助战,更是十分危险,到也是不能不防,而且风伯、雨师宁愿自爆身亡,也要保住韩腾,让高原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件事情并不那么简单。因此必须趁着九黎族败走,韩腾受伤的时机,


状态提示:第九零七章 长街之战(十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