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如何建立现代社会
穿越众在建国三十周年的庆典之后就开始减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了,毕竟应该都是老头子的他们还是那么年轻还是会越来越惊世骇俗的。
基本上只在亲友和私人场合接见一些必须和想见的人的穿越众也开始更宅了,除了带领科研团队搞实验就是组织共事几十年的还能动弹下属、学生和合作伙伴中的老伙计们出去旅游之类的活动。
在幕后控制这个庞大帝国的运转并不需要太多的精力,除了审核五年计划的大型项目和修改基本法律框架,根本轮不到穿越众出面。
各自业务专精的徒子徒孙就能搞定一切,尤其是穿越众手中名亡实存的一票否决权(最高权力机关就是有立法权的常委会,但是这个常委会的穿越众之后的班子都是傀儡和传声筒,基本就是属于打杂的,重要决策还是要看在经济层面决定着众多参议院议员身家性命穿越众把持的国家最大的经济组织——辰基集团董事会的常务董事会决议)一直都掌握在穿越众手中。任何让李基等人不满的做法都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变得让他们满意,参议院修改法律和制度的会议起码有90都是穿越众提议召开的。
李基本来在这个时空打拼开始是为了自己的成功可以说是英雄境界,中间是为了改变民族沦落为殖民地命运这是行霸道王道即君王境界,到了领导帝国走到今天的时候就成为了推动世界进步和繁荣的圣人境界了。
一直把谋万世和谋全局放在首位的穿越众按照先易后难的计划一个个实现了发家致富、团队建设、建功立业、开国建邦、天威远播、民族复兴的梦想。可是到了如今也遇到了难点。到底是寻求建立一个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世界还是就此统一全球直奔太空时代。
发展的极不均衡在帝国的心腹地区极为明显。偏僻的西南城市郊区还处于刚刚进入使用土法堆肥的定居农耕生活,脱离刀耕火种没几年;而中原富庶的新兴工业化城镇已经进入去工业化的逆城市化进程了,十几年前办的纺织厂和机械厂全都搬迁到地价更低的卫星城甚至遥远的外省三线城市去了。
几个大都市的居民都用上可以直接饮用的自来水和天然气灶具了,稍微不出名的二线城市还没用上自来水和公交车。交通不便的地方大多连通行马车和牛车的碎石路都没有,穷困地区还是村民肩挑手抗的将山货卖与收货的货郎。很多地区最近才知道帝国的疆域扩张到赤洲,帝国已经规定废除了人头税和劳役,减免农业税到每亩2元水平,各种个税起征点升到了12000元每年。消息闭塞的地区出现了很多村子里长收了多余的税退税难的事,不是他们贪心。而是钱都花在了村民医疗、住房和教育上了。基本没有多余的可以退,于是上级财政还要按照税单转移支付专款用于退税。
在制度上,帝国虽然已经在破旧立新的建国时期非常靠近近现代西方国家的强人政治体制了,但是远未达到现代的民主政治和多党政治水平,原因很简单,经济水平还不容许。
代表各个阶层利益的政党已经出现,但是还没有建立很好的组织和内部制度,而且他们几乎都很难进入政府和参议院。穿越众控制的参议院成员都是利益捆绑的新贵族和大资本家,他们才拥有巨大的声望和号召力集中选票资源,只有他们才有财力物力到处演讲拉选票。就像英国都铎王朝(注1)这三十年就是宋代封建专制政体向近现代的君主立宪制多党内阁民主政体转型的过渡期。穿越众的集体领导就是强人政治的典型代表。也是工业化需要的背景。
竭力的放手权利会导致低效率的内斗和分裂,竭力的集中权利会导致腐败丛生。所以穿越众也不免陷入一放一拉的循环,累了就放手不管几年,闲了就火力集中的搞几年,所以在不同的穿越众主政的时候,其偏爱的行业和领域总是能得到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国家的发展也在一轮轮行业竞赛中一日千里。
科技已经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了,穿越众内部最前沿的领域已经推进到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人类基因组破译的水平了,制约经济的还是归结到人口和规模经济的扩张受制于人才储备不足和起点太低上。中国改开前再怎么说也有8、9亿人口。成为世界工厂也只是技术和建设速度问题,而没有12345等前几个五年计划铺垫和繁荣的20世纪后期十几亿欧美发达国家世界外部市场的大宋要想飞速增长就囧了。没有数学和现代义务教育体系和常识教育环境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劳动力,各个基本工业的工厂都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培养进入工厂的农民工成为熟练技术工人,签订如同卖身契一样的雇佣合同是法律容许的,但是待遇就比宋代只管包吃包住的长工要好多了,起码薪资养活一家老小4、5口没大问题。一些孩子多的家庭拿到的生育补贴和奖金也足以维持营养充沛的衣食水平。
可是仅仅不到两代人的时间,建立一个现代工业化的社会还是太急躁了。因此穿越众打开外挂,疯狂的以电影、戏剧、报纸、广播等各种传媒娱乐模式散布工业化需要的各种知识和常识。为了普及卫生和生产安全知识、高竞就拍摄了700多部宣传片和植入式的电影,里面夹杂了很多法律和制度普及的‘公货’内容。在群众心中植入种子和潜意识。花钱雇佣大量的无业游民在各个农村和偏僻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