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大宋乞丐王>第74章 登闻鼓(上)

紫宸殿。

今日的朝会,群臣济济一堂,左右文武各自分列。正上方坐着位七八岁的孩童,身穿明黄龙袍,头带金丝翼善冠,正是大周恭帝柴宗训。此时,这位年少的帝王端坐龙椅,对于下面文武百官的争吵,毫不在意,若是细看,定然会发觉这位年少帝王的眼睛是半眯着的。

原本以为会像往常一样,安安稳稳的坐上一两个时辰,等下面一帮老家伙啰啰嗦嗦完,他就可以回后宫掉王八去了。却没想,刚要宣布退朝,右手边站在第一位的红脸将军,拿出张白纸告示,状告起侍卫司亲军韩通。这一来,底下顿时乱成了一片,年轻的小皇帝只能打着哈欠,半闭上了眼睛。

“赵大人,你为何非要反对将那些乞丐赶出汴梁?”一位满脸络腮胡子的中年大汉,对拿着告示的赵匡胤怒目而视。环顾大殿之内,另他最不服气的正是眼前的这位赵大人。他二十岁从军,身经百战,拥护周太祖郭威称帝,功升保义军节度使,而那时的赵匡胤只不过是个禁军小官。

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周世宗柴荣继位,更加信任的是那些常年在其身边的年轻将领,这其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赵匡胤。虽然,世宗对他这位老臣也是尊敬,不时加官进爵,但早已远远比不上那赵匡胤的升迁速度。数年时光,如今两人已经算是平起平坐了。而更另他恼火的是,原本侍卫亲军乃大周第一强军,强压殿前司一头,但世宗却派赵匡胤整顿禁军,选全国精壮入殿前司,不仅如此,还将侍卫司高手抽调一空。到目前为止,殿前司已成为大周第一,而侍卫亲军只能排老二了。

世宗驾崩,韩通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不时找机会在这年弱的小皇帝面前表现,以期望能成为这位小皇帝的亲信。出将入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他毕生追求的目标。

“不知韩大人,能否提点在下一二?”赵匡胤面色不变,脚步微动,转身面对满朝文武,缓缓道道:“赵某书读得不多。但自古以来,有哪朝哪代做过如此荒唐之事?告汴梁乞丐书?将乞丐都逐出汴梁城,你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我皇?”

此话一出,底下的文武百官顿时议论纷纷。大周自周世宗柴荣以来,对外四处武力征服,扬国威于世;对内,大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对那些流民,乞丐,也一直奉行开荒拓地,附送农具的安顿之策,只不过先皇刚刚过世没多久,朝廷一直忙于其后世,以及新皇的登基大典,对于其他之事倒是一时荒废了下来。

不过,这赶乞丐出城,倒确实是前所未有之事。

韩通见百官对于此事,似乎都心有惴惴,不由暗骂,一群老夫子,整日仁义挂在嘴边。然而赵匡胤的“亘古未有之事”,却又戳中了其要害。脸色不由黑,高声斥问道。“吾皇登基不久,年关将至,四方使者将来朝贺,而这些乞丐竟然光天化日之下,对南唐使者动手。你让天下如何看待我大周,大周的威严,吾皇的威严何在?”

帝王的威严?赵匡胤不经意抬头看了眼皇位上那高高在上的七岁孩童,眼中精光一闪而逝。

开口道:“得明心者,得天下,这话诸位同僚想必心里都清楚。大周的威严非欺压百姓,亦非让他们有话无处说,让天下百姓害怕。而是对天下百姓的‘仁’。民心所向,才是大周的无上威严。”

事实上,赵匡胤并不想和韩通为敌,韩通虽是侍卫司的副都指挥使,但侍卫司的那位都指挥使却远在扬州,所以韩通实际上控制着汴梁的半数禁军。但韩通却毫不领情,几次三番将赵匡胤的示好抛之脑后。赵匡胤其实再能忍,也受不了韩通的无动于衷,甚至指桑骂槐。而且,丐帮的这件事,他也不得不出面。

韩通将尉迟雄的举动,拉高到了皇帝的尊严,国家的面子问题。而赵匡胤拿大周对平明百姓的仁政,以及自古的为政之德来对抗。

一时之间两方各有支持,争执不下。

...

“嗯!范爱卿,此事依您之见该如何是好?”这声音不大,且柔柔弱弱,但此话一出,朝堂内顿时鸦雀无声。

声音从小皇帝的背后的那一张帘子中传出,说话之人正是垂帘听政的大周符太后。

左边,位列文官第一位的正是大周宰相,顾命大臣,肖国公---范质。

范质年少成名,才情出众。此时已年过半百,身形瘦弱,面色儒雅淡然,看上去一幅与世无争的样子。然而正是这份老好人心肠,却又颇有才华的气质,才使得他历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为官而不倒,甚至位列大周宰相九年,晋肖国公。

赵匡胤和韩通两人的交恶,范质也略知一二,原本为维护大周的稳定,他还尽力游说了一番,想让两人放弃前嫌,一致对外。但似乎两人均不领情,几次之后,这位老宰相,也放弃了自己天真的想法。默许了两人的争,但决不允许两人的斗。

对于韩通未经朝廷许可,擅自以侍卫司的名义发出的告示,他一开始确实恼火。但韩通毕竟也是为维护皇上的威严,先皇驾崩没多久,此时维护当今小皇帝的威严,倒是很是必要。只是这办法,却过激了。

范质一直闭口不言,对于韩通和赵匡胤之事,他并不想过多的参与。而这事,也不能在朝堂上下定论,两边都是大周的高级将领,无论最后谁赢了,另一方的面子上都过不去。想到此,他微微抬头,看了眼那高高在


状态提示:第74章 登闻鼓(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