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攀龙化鸾>第713章 盛况空前1

很多人全都已经想到,这是顾命大臣再次为皇帝陛下招募身边伴读的一个讯号。

于是,无论是高官、皇亲国戚,还是平民老百姓,如同疯了一般,带着自家适龄的孩子往长安城里京兆尹学所在地赶。

官员们、皇亲国戚和世家大族的子弟想要报名很简单,只要年龄适合,入选的几率会很大。当然,这只是入选,还要经过两轮遴选才能最终入围。要知道,圣旨上说得很明白,最终只会留下一万名适龄的孩子。而知道详情的人更清楚,这一万人最终还会被淘汰九成,剩下的一千人会在一年后才能够正式入宫陪皇伴驾。

长安城,以及周边地区的普通百姓想要报名倒是挺方面,他们只要先去长安县县令那里报备即可,待到长安县衙役们按照报备名单查访完毕之后,才会派人通知入选初试的孩子。

可是,在关中地区,普通百姓想要为孩子报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首先,年龄问题。

家长先要拿到里长的证明文件才行。

说是招五到七岁的孩子,这个限制不能够改变。因此,掌握着开证明文件权利的里长和乡三老,既能够从中获得一定的好处,却又要承担违规的责任。一旦被人举报其故意隐瞒被证明孩子实际上年龄超标的话,可是会被杀头的。

而且,举报人若是举报的情况不实,最多被责打五板子,可是,一旦举报属实的话,其人不但可以接任被举报人的官职,还可以得到被举报人所有的家财。

故此,在这种重压之下,在关中地区各乡里,除非是至亲,不然的话,没有哪一个里长或者乡三老敢为任何一家孩子做担保,开证明。

他们可不想因为这件事而丢了小命,不得不说,之前江充兴起的巫蛊大案,带坏了大汉朝民间一部分人的风气,举报之风渐起。

霍光执政的方式,看似亲儒,实际近法,他喜欢严刑峻法。因为这一点,他被后世有些儒生所诟病。在这一方面,诸葛亮倒与他有些相似之处。

霍光此举,可以说既给了百姓望子成龙,就此翻身的希望,却又掐断了这个希望。

钱再好赚,没有自己的小命重要。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汉代,既没有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又没有出生纸。想要严格控制进入初试的孩子们的年龄,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只有用严刑峻法,才能控制住整件事的事态发展不至于失控。

而被派遣担任掌管此事的人更是汉武帝时期唯一仅存的酷吏——减宣。

减宣也是如今朝中唯一一个担任九卿的金系官员,他现在担任的官职就是廷尉。

霍光之所以没有把他换掉,就是想借助减宣之手,震慑住关中地区那些皇亲国戚,不能让他们扰乱长安城中的秩序。

尤其是在刘弗陵年纪还小的时候。

对于霍光留任减宣这件事,卜至忠和金知蝉倒不是太在意,他们也都明白霍光把减宣留任的意图所在。说穿了,减宣这样的酷吏历来都是统治者手中的刀子,能否最终活下来,却要看个人的造化。

张汤那么得宠,最终还是死在了宠信他的汉武帝手中,即便汉武帝最后醒悟过来,为他杀了丞相三长史,逼死了一个丞相,可张汤却是活不下来了。幸好,汉武帝还顾及颜面,牵涉到卫太子起兵一案中,卫太子绝大多数的门客和属官都被杀了,只有他一个人被下了蚕室。

这里面当然有其弟张安世冒死向汉武帝求情的缘故,也有汉武帝心中对张汤有愧疚的缘故。

但是,减宣之所以能够活到现在,却是多亏了金知蝉,要不是因为金知蝉主动请命将减宣调出了关中,他最终还是会被汉武帝所杀的。

这一天的长安城里,可以用万人空巷来形容,数十万人围拢在京兆尹学周围十里的范围内。

幸好,京兆尹早早就请命,让羽林军派兵到此地维持秩序,才没有闹出大乱子。

招录一万个孩子入学,要经过三轮测试。

按照报名的先后,每凑够一百名孩子,便开始初试。

初试的项目很简单,只有两个,一是测试是否识字,二是测试体力,这两项都是必须要参加的。

只要能够认出百家姓中的二十个字及以上,就可以直接进入最后一轮测试。

当然,贫民百姓家的孩子,在有金知蝉的这个时空,吃饱饭穿暖衣已经变得比较容易,但是,想要扫除文盲,难度非常高。

故此,第一项测试的目的,除了考校孩子的识字能力之外,也考校孩子的胆量,见了人畏畏缩缩,一句话都说不完整的孩子,即便最后入选,名字也不会很高。

而不认字的孩子也不用担心,这轮测试主要考校他们的本性,不会就是不会,当着考官的面,直接说出来就是,若是连这句话都不敢说、或者羞于出口的话,这样的孩子会被直接淘汰掉。

第二轮,测试孩子的体力。

说穿了就是跑步。

桑喜也就是桑弘羊的儿子,他身为御史大夫又是顾命大臣之一,其他人卖他面子,所以,在桑喜入选之后,都没有反对。不然的话,以桑喜的资质根本就不配当这个伴读。

故此,对于入选的孩子,霍光用这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甄选孩子。

如果跟桑喜一样,又胖又懒又馋体力又差的孩子,哪怕他能够全部将百家姓上的字全都默写下来,最终也会在最后一轮被淘汰下去。

当然,这


状态提示:第713章 盛况空前1--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