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穿越重生>残唐重生李世民>第303章 新的朝廷
些人将成为李世民身边的智囊团与招引天下仕人的幡匾。只不过。他们的实际权力和另外两个省地官员相比要弱一下。更多的时候只是在玩弄书本和笔头。

门下省这是李世民最为关心的一个部门。门下省最高长官侍中暂时没有特别适合的人选于是空缺。由左谏议大夫陆贽、右谏议大夫薛存诚。二人一起主理门下省事务。陆势还另授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任宰相。王丕与王叔文也被调入了门下省出任门下侍郎。这四个人成了李世民今后最重要的四名谏官。细下一观察。这四个人对他从来都不是低眉顺目十分的顺从。由此也可以见得李世民就是故意找了一些时常跟自己过不去的人在自己身边当谏官。否则就很容易失去谏官二字地意义所在。

中书省与门下省。都是与皇帝很亲密的部门。连办事衙门都设在皇宫之内。太极殿两旁就是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衙门所在。另外弘文馆就是宰相们日常议事的地方。就在门下省的旁边。那里也如同是大唐地大脑每天处理的事情都是关乎天下的重大事件。皇帝除了在上朝的时候是在太极殿其他的许多时候也是往弘文馆里跑地。

尚书省就是实际执行皇帝和朝廷各项指令的职能部门。六部也分列于尚书省之下。如果说宰相和中书、门下的那些人是大唐地大脑。那么尚书省则是中枢神经和四肢了。他们将职能执行得如何将直接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命运。

吏部暂时可以说是现今大唐最重要的一个职能部门。治民先治吏现如今朝廷蒙生巨变。官员零落参差不齐。如何任免和选用官员将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唐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这个吏部尚书的人选除了武元衡李世民不再作他想。这个想必也不需要太多的理由外人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当初长孙无忌也就曾担任吏部尚书一职由此可见吏部的重要性。由于武元衡毕竟还很年轻刚刚才虚岁三十资历和名望还有些不足所以暂时也不好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待日后在吏部做出了足以服众地成绩以后宰相之职是少不了的。

兵部这个地方的官职任命曾让李世民头疼了好一阵。四大元帅谁都可以担任此职。但是任命其中任何一人出任兵部尚书都有可能会伤害了其他三人的感情。为此了兵部尚书这一个职务的斟酌李世民可是没少费工夫。他甚至还当面问过李怀光、浑二人地意见。二将自然是各自推托都不肯担任一力举荐马燧或是李晟来担任。后来李世民再征询了李勉和名大学士的意见终于敲定了人选李晟。用李怀光地话来说那就是要说打仗咱四人谁也不怕谁。可是要说担任兵部尚书处理军国大事还要玩弄笔杆子这个人选非老蒜头莫属。与此同时马燧自然也是不能怠慢的。李世民想得很清楚了由于在一百多年前自己曾亲自挡任过尚书令一职所以近百年来这一职务很多时候都是空缺的。现在李适当皇帝之前担任过但也是虚职;自己还是汉王时也担任过也没有管过什么事情。所以尚书令这一职务不如就按照惯例将它空缺着。只任命尚书左右仆射来共同履行尚书令的职能统率六部。马燧远在河北自然是无法来朝处理六部的事宜。不过这个左仆射的职务也是非他莫属了。这样一来位居六部尚书以上的马燧也成了理所当然的宰相。这样的待遇应该能让马燧和他手下的十万大军满意了。至于右仆射一职暂时只作空缺的好。否则马燧不在右仆射就会一家独揽形成一言堂。另外由于兵部尚书不在朝中可是兵部的事务却是需要人料理的。因此也只好委屈一下李怀光和浑各自担任起兵部侍郎的职务暂时挑起兵部的各项责任来。待到李晟得胜归朝那他就是出将入相了。

吏部和兵部这两个顶重要的尚书敲定以后。其他四部的人选就好选定了。杜黄裳曾在刑部和御史台都干过熟悉大唐律法而且为人办事也很稳妥。由他来出任刑部尚书一职执掌刑罚比较合适。

礼部尚书最主要的职能就主管朝廷中地礼仪、祭祀、宴餐和贡举。要一位熟悉宫庭礼制、出身显赫的人来担任比较合适。韦执宜的家族曾出过十四名宰相他本人也是学富五车名声在外是长安很有名气的才子仕人。让他来出任这个文化与教育部长。那是再合适不过了。

工部的人选就更好敲定了。贾耽与李吉甫都精通于地理学。贾耽年近五旬出身仕族名声显赫其为人品行和才华颇受朝臣的敬重。由他来出任工部尚书想必也不会有太多人持有异议。年仅三十岁的李吉甫出任工部侍郎担任他地副手也有利于学习和培养人才。

户部尚书的人选。曾一度在好几个人选中来回徘徊了一阵。后来李勉出面给李世民举荐了一个人王锷。此人在大唐的各个地方出任过不同大小的官职。但无论到哪里都经营得有声有色而且极善理财。由他来执掌大唐的国库为大唐地经济出谋划策精打细算。想来也是十分合适的。李勉提出这个意见后众人皆无异议。而且李世民相信李勉是他举荐的人才。定当不会出错。于是一纸文书让正在担任鸿胪寺少卿的王锷平步青云做到了户部尚书成了大唐的管家。

至此三省六部地主要人选全部敲定。一个新的政治班子出现在了李世民的身边。从整体框架上看有孔巢父这种名传天下地鸿儒。也有李勉这样人皆仰望的泰斗。有武元衡这样的青年才俊也有贾耽这样的老而持重之辈。有敢作敢为直言不讳的陆


状态提示:第303章 新的朝廷--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