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遗产大玩家>第26章 前往小作坊

鲁艺挂断电话,心里一阵不平静。

虽然刚才在电话里,他让葛佳佳放心,他肯定会想出办法的,可是这个危机如何破,鲁艺还真没底。

他不过是学生一枚,虽然现在没什么课程了,也算是半个社会人,可是毕竟没有参加工作,兜里只有生活费,没有多余的资金的。

向父母要吗?

那是不可能的,先不说他的专业极有可能毕业就失业,单单是他那农村的父母,两三万或许还能够想办法帮他凑凑,可现在的缺口不是两三万,而是二十万啊。

二十万,在农村都能盖一个三层小楼了,怎么可能投入到不知道是不是无底洞的小作坊中?

再者说了,鲁艺之所以接手王凤山的小作坊,也是因为考虑到如果毕业找不到工作,他可以看看能不能用小作坊养活自己。

找同学借?

这个主意看起来不错,可是同班同学他又不是不了解。王冬林这样的富二代,家里虽然多金,但大部分是固定资产,真正拿出手的流动资金也没多少,到王冬林这里更加没有多少了。老王的资金被套之后,王冬林就连打炮都不再买rb进口的产品了,找王冬林借钱,恐怕是没戏的。至于其他人,借个三五百或许还有人能接济一下,至于二十万的钱财,他把班里的同学全洗劫了,恐怕也凑不出来这么多。

找王教授?

别逗了,鲁艺估计王教授抵押贷款的事情都得办展期了,有资金也肯定先回血,怎么可能借给他?

别人靠不住,鲁艺再次盘算起来接手小作坊之后的事情来。

8万的初始资金扣除欠葛佳佳和沈慧的3万块钱的工资,他能动用的资金最多只有5万块钱。

剩下的15万块钱,如果每天都能卖出2500块钱的门票和商品,两个月倒是差不多能凑够。

可是即便有系统加持,这个节骨眼上可能每天卖出这么多钱吗?

现在可是深秋时节,买到元旦倒是够了,可是展览馆的老板能给他时间吗?

而且,听葛佳佳的意思,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那老板不想租给他了。

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事情不是需要花多少钱,而是“我不愿”。

鲁艺知道,小作坊连王教授都开不下去了,肯定是有危机的,他只是没想到,危机会来的这么快。

他没有人脉、没有社会经验、没有资金,三无的他,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他还真的没有什么好主意。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件事情还真没有好办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带着心事的鲁艺晚上睡觉也睡不好,钱如同女人一样,让他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鲁艺一夜没睡好,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便醒来了。

带着熊猫眼的他草草洗了把脸,又刷好牙,立刻骑了电动车赶往东郊小作坊。

不料电动车骑到了半路竟然没电了,鲁艺懊恼不已,骑来的时沈慧还专门告诉他电动车电不足,让他想着充电呢,结果他完全给忘了。

现在,恶果只能自己承担了。

好在这辆锂电池电动车是女性电动车,整体质量比较轻,又加上有脚蹬,因此鲁艺弓起身子等着电动车继续前行。

可惜从开发区的东昌路是一条上坡路,鲁艺在微寒的清晨,努力骑着电动车,竟然出了一身汗水。

开发区不像市区一样车水马龙,相反由于很多企业搬迁,让开发区比较荒凉。

这就是四五线小城市的悲哀。

当年花了大力气招商引资来的企业,用低价圈了一大片地,虽然投资建厂了,但当利用完招商引资时许诺的税收优惠政策之后,这些企业立刻变卖土地,搬迁到其他地方去了。

当地想要留住这些企业,可以无法再开出头些年的优惠政策,毕竟政府也要吃饭,也要给公务员发工资的,不可能无限制的给企业让利。

当地的官员也清楚,每年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来的企业,用不了几年就会迁徙。

这是头几年的情况,但从去年开始又发生了新变化特别是随着省里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后,一些企业选择将企业搬迁到了基础设施更先进、人才更多的大城市去了。

对于辽城而言,虽然紧靠着省会冀南,但由于新政策的出来,导致了一些优秀企业选择落户省城,甚至带动相关的产业链企业入驻,造成了辽城原本的一些企业搬迁走了。

原本辽城的基础行业是汽配,但随着几家重工、汽车类的大企业落户冀南,这些小汽配商也随之搬走,导致当年花大力气建设的工业园变成了荒地。

前两年倒是有一位领导提出了不要污染,要发展文化产业,并且将原来的汽配工业园转型,可惜不知道是真贪还是得罪人了,最后锒铛入狱,文化产业园的事情也黄了。

如今的开发区,特别是小作坊所在的区域,真的没几家企业了。

鲁艺感慨着城市的变化,骑到了一座大桥的顶端。

终于能顺着坡溜下去了。

他松开手刹,电动车越来越快往下溜。

东昌路上湿漉漉的,应该是洒水车刚刚经过。

鲁艺快到下坡底了,便减下来速度,准备转弯。

就在这时,一辆黑色的汽车鸣着笛,连车速都没减,往前冲进了东昌路。

车轮子从鲁艺身旁经过,正好压在一摊污水上。

污水受压,一下子飞溅起来,其中一大片冲着鲁艺而来。

鲁艺“靠”的一声,猛打方向盘,


状态提示:第26章 前往小作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