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七个人嘞,四个男娃子三个女娃子”
“三爷爷,咋又这么多啊,男娃子还好点,女娃子咋办,看着瘦瘦弱弱的,种田都是体力活,咋子能干动吗”这是徐村的刘大嫂,她男人是徐长明隔房堂哥的大孙子。
“没得办法啊,上面领导分配的,总不能把人送走吧,留在咱们村,只要肯勤快,不说吃得好,但至少吃得饱,不跟其他生产队只能说饿不死”徐长明这话即是对刘大嫂的回应,也是在点杨蓁蓁她们一群知青。当然,除了那俩,其他人也都听懂了。
徐长明一路把人送到村里的知青点。村里早在第一次接到上面的通知时就新建了一个知青点,是用土胚建的,有好几间房。一路上,徐长明也稍微介绍了知青点的情况,知青点不算才来的知青也就是杨蓁蓁七个,也有七个,五男两女,是六八年分配过来的,现在分成两拨人吃饭,然后隐晦的暗示杨蓁蓁她们跟着人多的那一拨开伙。杨蓁蓁她们都表示明白了。
到了知青点时,已经五点半了,知青点是有人等着的,见村长徐长明来了连忙打招呼“村长叔来了,辛苦村长叔把他们带过来了”然后又对着杨蓁蓁她们“欢迎大家的到来,我是老知青李爱军,六八年来的。都快进来吧”他们一批知青是老三届。
进去后还有一个女知青在做饭,见来人了就赶紧跑出来“村长叔来了。你们好,我叫林芳芳,欢迎欢迎”见老知青这么热情,大家都很高兴。
接下来村长徐长明也没有多待,简单的说了安排和明天上工的事就走了,还暗示李爱军和林芳芳两个人孙强和刘梅跟他们一批的那两个知青应该挺合得来,把他们安排在一起,然后就走了。
村长走后,杨蓁蓁她们就开始了自我介绍,大家互相认识一下。李爱军和林芳芳都知道村长的暗示对新知青们表示“当初我们才来,房间还算多,男的占了三间房,女生占了两间房,?还有一间房是空着的,因为房间大小也有不同,有的可以住三个人,有的只能住两个人,这样吧,我直接给你们分了,你们看怎么样”,大家都同意了
。最后,老知青的房间不变,免得搬来搬去的麻烦,男知青这边李爱军和顾致远住住一个屋;赵玉国和孙国胜住一个屋;宋元自己一个屋就把孙强安排到他屋里了这个号;剩下的三个新来的男知青一起住一间大屋子。女知青这边都是单独一个屋,林芳芳住的屋子大些就安排了杨蓁蓁和冯慧娟住进去;而刘梅就和老知青李明月住一起了。
几个人也没有反驳,毕竟累一天了,每个人都拎着大包小包的走了很久,现在只想赶快收拾好休息休息。安排好之后,林芳芳和李爱军也没有打扰他们,只说了晚上会做好吃的当做帮他们举办欢迎会,就出去了。
稍微收拾了一下就休息了,等缓过来了,村长就让人送了些粮食过来,这是他们撑到秋收的口粮。杨蓁蓁她们刚来,上一年没有公分无法分得粮食,这些算作是生产队借他们的,等下地挣了公分是要还的。这是大多数生产队的做法,区别只是粮食的多少而已。毕竟,知青能带来的粮食不多,不给粮食怎么可以,不能真的把知青饿死啊,不然生产队也是要负责任的;但也不能给太多,让知青们白吃白喝,那可是别人的劳动成果,你什么代价都没有,这年头粮食都是命,谁也不可能当圣父圣母,借的就另算了,毕竟有借有还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