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五媳妇儿留点儿。”

“二嫂你真操心,她跟着小五什么好东西吃不着,那鸡蛋能少吃了?”张够说话的时候还赶紧瞅一眼大门外,免得被婆婆听见讨骂。

且说莫茹出了家门往西,出了胡同再往北,顺着泥土村路往后头去。

她没怀孕的经验,冷不丁挺着个大肚子,脚上穿着不习惯的草鞋,总觉得下一秒可能要摔倒,不得不小心翼翼尽量适应。

路上有几个六七岁的小孩子瞅着她,都笑嘻嘻地喊:“傻妮儿,傻妮儿,放个大臭屁,摔个屁股墩儿!”

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最喜欢欺负身有残疾的人,不知道善恶是非,只要家里大人不约束,那就会变本加厉,以往他们没少往莫妮儿身上扔石头。

莫茹可不惯着他们,朝着他们恶狠狠地做个鬼脸,吓得他们嗷嗷嗷地跑,“傻妮打人了,傻妮打人了!”莫茹就看有大人从门缝里往外看,她哼了一声继续装什么也不知道地样子往后面去。

莫茹一边走一边观察,入眼所见都是周家那样的黄泥草房,偶有几户地基用了青砖和石头,其他大部分都是土坯到顶,屋顶也没有全部覆盖瓦片的,都是木梁檩架托着屋顶,然后用泥压着麦秸草覆盖。麦秸草时间久了发黑、腐烂,很容易漏雨尤其大雨的时候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家家户户都无法避免。她不由得想起从前周愈给她讲的一个野史故事,说刘墉家里虽然也是麦秸草屋顶,但是人家是浸过桐油的,所以不会漏雨腐烂。

嗯,她还得想办法和周愈一起住不漏雨的舒服房子!

一路走来,她留意着谁家有什么果树。

这时候院墙都不高,家里有棵树外面看得清清楚楚的,她寻思着最好有苹果树,在空间里攒点苹果也挺好。

她走到了村后头,正好碰到周明愈去河里挑水浇菜,立刻颠颠跟上。

周明愈:“莫茹,你去菜园等着,河边滑。”

莫茹:“我在上面等你好了,咱俩说说话。”

这时候路上不少人挑水浇自家菜园和自留地,他们看到周明愈的时候赶紧走开,招呼都不打。

莫茹觉得有点奇怪。

她悄悄跟周明愈说是不是想办法分家,但是可以不分产,这样才好把粮食人不知鬼不觉地藏起来,否则一大家子一起,她没有办法瞒过婆婆和俩嫂子。

周明愈一听自然支持,“我试试娘的口风再告诉你。”

莫茹甜甜一笑,“老公最厉害了。”

肉麻得周明愈脚下一趔趄,“别瞎说实话。”

周明愈下河底打水,莫茹在岸上又看了一圈,发现那边有一间小小的草屋子,前面是一片空地,垛着草垛,竟然没有种粮食和菜,估计是土不适合?

河边有几棵柳树,还有一些棉槐条子,蒲子等。

莫茹小声道:“周愈,我回去拿把镰刀,咱们割点这些老的条子存着。”

这些也可以当烧火草啊,什么都很宝贵的……她感觉自己现在进入了一草一木都是宝贝的阶段。

棉槐条子可以编筐子,一般夏末秋初的时候就被砍光了,还有蒲子既能烧火还能编草鞋、幛子,所以一般也剩不下。这些可能是漏网之鱼,既然见到,当然要收起来,否则多浪费啊。

周明愈让她呆着,吃了早饭他来割。

就在这时候,一个干瘦矮小的少年朝着他们跑过来,直接无视莫茹跑到周明愈跟前,上气不接下气的,“大哥……张金乐又在那里抖威风呢,说周家庄他们老张家才是老大,你们老周家滚蛋。”

都说王不见王,孩子王和孩子王也一样。

自从周明愈家搬到这里来和周培基家做前后屋,开始还挺融洽,自从周明愈跟周培基闹崩见天打架之后,关系急剧恶化。

这么理清思路周明愈觉得其实真的是因为原主,说白了就是孩子和孩子打架,转身就忘,可大人却耿耿于怀闹得不可开交,到最后绝交老死不相往来。

说起来周明愈从小得他娘偏心,养得虎头虎脑,力气又大,在自己的孩子圈里就是个小霸王。长大了更是身材高大修长一把子力气,可他毕竟还是很能干的,家里有力气活他也没落下。

周培基和他差不多但比他更厉害,小时候像个洋娃娃小姑娘,自小不但爹疼娘爱,爷爷奶奶更宠,加上他们家有手艺得人青睐时常求着帮忙,别人也要恭维他。

他在自己的圈子里那也是公认的孩子王,打小就必须听他的,不管玩什么都要按照他说的来,要不他就哭!他一哭别人就遭殃,他家里人就一定以为是别人欺负他。而其他家长因为有求于他家,自然会呵斥自己孩子,一来二去,周培基就成了这一片的孩子王越来越骄纵,大孩子都要听他的。

长大一些也是身量纤细皮肤白皙,看起来像个大姑娘呢,可他偏生脾气比周明愈还坏,要星星不能给月亮,要跳河不能去上吊的主儿。

自从周明愈一家搬到屋后去住,周培基就没少挑衅周明愈,开始周明愈不当回事,挑衅就打回去,而周培基明明打不过还总要找他打,屡败屡战越挫越勇。

这么过了一年,有一次他趁着周明愈和周诚廉不在跟前,带着人把赵喜东打伤了,周明愈觉得他欺软怕硬是个孱头,就给他揍了个狠的,鼻血断断续续流了好几天才止住。

这一下子周培基的娘不干了,跳着脚冲到后街来指桑骂槐喊,说什么周明愈一直欺负她宝儿,她一直没当回事,结果


状态提示:102.发威--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