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青春校园>隋末之雄霸天下>第367章 大战窦建德

宇文明在数百名铁甲精骑护卫下,催马前行,在行到离夏军只有百余丈时,方停了下来,他高声呼道:“夏王可在?”

他这时高声一喝,再用上了内力,方圆数里内皆可耳闻。在场的近二十万双方将士均听得一清二楚。望着这位年轻俊朗的周王殿下,夏军士兵脸上均露出敬畏之色。对于宇文明,他们可谓是如雷贯耳,三征高丽,打败突厥的事迹,早已在天下流传。

在窦建德的军中,有部分士兵是原来的河北军,他们经历过半年前的河间郡之战,对周军有着巨大的恐惧心理。而那些原本就是隋朝府兵的士兵,他们很多都参加过远征高丽之战,对宇文明更是崇拜不已。

英雄,从来就是让人敬佩的!

此仗还未开打,窦建德从气势上就已经输了三分。

窦建德身在夏军人群之中,一时之间不知所措,他知道和宇文明在两军将士面前谈话不是什么好事,宇文明的口才可是十分了得的,言词交锋他定会处于下风。

可现在却不能不催马上前。因为他清楚,如果自己不敢上前,就意味着示弱,意味着他这位“夏王”不敢和“周王”面对面从容应对。会让己军已经低落的士气更加下降,那这仗还用打吗?

可如果自己上前,窦建德却知道宇文明绝对不会有什么好话,说不定又会将自己贬损一番。于是,他心中暗忖,自己这回一定要小心应对。

宇文明虽然年轻,但在战场上的指挥行动却是十分严谨老练,几乎不会给自己留下什么破绽可趁。就算有破绽,事后也往往发现是陷阱。比如说河间郡那场战斗就是个例子,自己以为红袖和宇文羽晴两个女人守营,兵力又少,可以有空子钻。却哪晓得是李靖在指挥,而且人马也比探知的多出两万。

所以,宇文明真是个很可怕的对手,绝对比他的老子宇文化及更强。窦建德只觉自己的头又有些痛了。

他也挥起鞭子,猛打座下的黑色战马,催马向前。他穿的是一身黑盔黑甲,和宇文明的白盔白甲形成鲜明对比。

窦建德亦是走到夏军队列前,然后朗声道:“不知道周王殿下找本王何事?”

宇文明这时脸上露出一丝微笑道:“夏王原本只是一个里长,因不满隋朝皇帝的****,愤而揭竿起事,杀了隋朝的地方官,开仓济粮,并多次打败隋朝前来围剿的官军,立誓要让天下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他声音悠扬清吟,双方将士人皆听得十分清楚,觉得宇文明果有大将风度,如此剑拔弩张之际,却是依然镇定从容,在两军阵前谈笑风生。不过他眼下提起以往窦建德的功绩,是何用意呢?众人脸上均有些错愕不已。

窦建德却是目光复杂,眼下虽然兵戈相见,大战在即。但宇文明的一番话却让他回忆起了过去的往事。

他原本是贝州漳南县(今河北故城东北)人。年轻时,把履行诺言看得很重。曾经有个同乡死了父母,家境贫寒无力安葬,当时窦建德正在耕田,听到后直叹气,立即放下农活,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因此深受乡亲们称赞。原先,他当过里长,因犯法逃出去了,碰到朝廷大赦天下才回家。他父亲去世,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凡是有人送礼,一概辞谢而不接受。

大业七年(611年)时,朝廷招兵征讨高丽,郡里挑选勇敢优异的人当领队者,于是委任窦建德为二百人的里长。当时山东发生水灾,百姓大多逃荒去了,同县有个孙安祖,房屋财产被洪水冲走,老婆孩子饥饿而死。县里看上孙安祖骁勇,也把他选进了队伍。孙安祖以家庭贫穷为理由不愿入伍,向漳南县令当面申说,县令大发脾气狠狠打他,孙安祖杀死县令,逃跑投奔窦建德,窦建德就收留了他。

这一年,山东大闹饥荒,窦建德便对孙安祖说:“文帝在位时,天下富裕兴旺,派出百万人马征讨辽东,尚且被高丽打败。今年发生水灾,百姓贫困,但皇上不体恤民情,要亲自到辽东督战,加上往年西征,损伤的元气还没有恢复,百姓疲劳困乏,连年征战,长年在外的人不能回家,如今又要出兵,容易酿成****。男子汉大丈夫只要不死,就该建功立业,怎能去当仓皇逃跑的俘虏啊。我熟悉高鸡泊面积辽阔方圆几百里,湖沼上的蒲草又密又深,可以到那里去隐藏起来,找机会出来抢劫,足够生活、积蓄,拉起人马以后,等待时局动荡,必然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孙安祖当即便赞同他的计划,于是便提议窦建德招集引诱逃避征兵和没有家产的乡民,得到了几百人,让孙安祖带领,进高鸡泊当草寇,孙安祖自称将军。鄃县人张金称也邀集了上百人,在黄河的险要水域活动。

蓨县人高士达又兴兵造反招集了一千多人,在清河郡一带活动。当时往来于漳南县境的各股盗匪,沿路屠杀抢劫当地百姓,焚烧房屋,惟独不到窦建德的家乡骚扰。因此郡里县里料定窦建德跟盗匪们相互勾结,就拘捕了他的家属,不论老少都杀掉了。窦建德听到他全家已被杀光,率领他手下的两百人逃跑投靠了高士达。高士达自称东海公,任命窦建德为司兵。后来孙安祖被张金称杀掉,他的几千名士卒又全部投奔窦建德。从此逐渐壮大,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还是在高鸡泊一带活动。他往往拿出身上的所有财物接济别人,跟士卒一样吃苦耐劳,因此能激发人们为他拼命。


状态提示:第367章 大战窦建德--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