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帝婿>第966章 阿拉伯数字

余长宁却不知道罗东梨和王正奇的阴谋盘算,此际,他正在与杜禹英商量一项要事,关系到大唐算术的改革。

这也是余长宁的聪明之处,因为他知道要在国子监站稳脚跟,必须拥有令人折服的知识底蕴,否者光凭自己的皇亲国戚身份,那也是镜中月、水中花,飘飘忽忽没有半点实质内涵。

而展示自己才华的根本点,那就是将后世数学中最为简单通用的阿拉伯数字,在国子监,甚至是整个大唐进行推广。

当看见余长宁在纸笺上写满了十个奇奇怪怪的符号后,杜禹英止不住的惊讶,疑惑问道:“字不像字,画不似画,余大人,你写的是什么东西?”

余长宁搁下了手中的毛笔,拎起纸笺一角笑问道:“国子丞以前乃是算学院博士,不知认为目前大唐的计数方法可否便捷?”

沉吟了一番,杜禹英如实回答道:“上古之时华夏无文字,所以结绳以记数,其后苍颉发明文字,才使得民智初开,得以出现简单的计算方式,再其后筹算出现,各种计数口诀也相应而出,到大唐之时,计算方式早就比古代便捷了许多。”

余长宁摇了摇头,哑然失笑道:“国子丞此言乃是五十步比百步而已,在本官看来,现在的计算方式根本谈不上便捷,反之劳心费神,一来计算工具复杂,需要的专业性太强;二来数字书写麻烦,计算一道题耗时太久,这是制约算学进步的最根本两点。”

闻言,杜禹英大觉不服气,冷哼出声道:“余大人,现在的算学乃是从古到今无数先人圣哲总结出来的,我承认你昨日推广的那速算法有些用处,但妄想以此颠覆算学根基,那一定是不可能的。 ”

余长宁笑叹出声道:“杜姑娘乃天赋奇才,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所以才会这般固步自封。在本官看来,任何学术都是在不停变化进步,贤达者创法立制,庸碌者因循守旧,创新者生,守旧者亡乃是物竞天择的规律,燧人取火、有巢造房、仓颉造字就是一种创新,若无改变,你我尚是茹毛饮血的丛林野人,围兽皮,住山洞,吃生肉,心智未开,懵懂无教,何能如现在这般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

杜禹英气呼呼地反诘道:“我只知道利不百者不变俗,功不十者不易器,若没有根本的革新改变,你要颠覆算学那是简直不可能的。”

“十倍?嘿嘿,你可知道本官写的这十个数字,为算学带来的改变连百倍都不止。”余长宁扬了扬手中的信笺,神色止不住的傲然得意。

杜禹英秀眉一蹙,不信道:“就凭这几个单单的简单符号?对不起,目前我还不认为它是数字。”

余长宁笑嘻嘻地开口道:“这是阿拉伯数字,来自域外的高级货你当然不认识。”

“阿拉伯数字?”

“不错,阿拉伯数字起源于印度,也就是现在的天竺,经由大食人传向四方得以成名,而大食人又名为阿拉伯人,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杜禹英拿起余长宁写的阿拉伯数字一阵端详,冷笑道:“余大人,长安西市就住着不少大食人,为何我却不知道他们计算方式乃是采用的这种数字?”

余长宁闻言一愣,顿时猜测必定是阿拉伯数字在大唐之时尚未在大食普及,心念一闪笑道:“英雄何必在意出生,我们先不论它从哪里来,不管是大唐的计算数字还是阿拉伯的计算数字,能够便捷计算才是正理。”

言罢,他将毛笔递给了杜禹英,沉声道:“杜姑娘,大唐数字‘一’该如何书写?请你先写写看。”

杜禹英用看白痴的眼光看了余长宁半响,默默无语地接过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壹”。

见她写完,余长宁正色问道:“写出这个‘壹’字,一共用了多少笔画?”

杜禹英略一思忖,回答道:“一共十二画。”

“那你可知阿拉伯数字的‘一’,该如何写?”

当得到杜禹英否定的回答后,余长宁微微一笑,提起毛笔在宣纸上写下了一个‘1’。”

陡然之间,杜禹英美目瞪圆了,她有些不能置信地问道:“竟然如此简单?只有区区的一竖?这发明阿拉伯数字的人也未免太偷懒了吧?”

余长宁不置可否地一笑,正色道:“正因为如此,才是阿拉伯数字的优势之处。不如我们分别用中原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书写‘一千一百一十一’这个数,比较一下书写时间。”

言罢,两人分别在两张宣纸上书写了起来,余长宁刷刷刷刷四笔便已经写完,写的是“1111”,杜禹英写的是‘壹仟壹佰壹拾壹’,整整比他多用了四十倍的时间。

再数笔法,余长宁一共写了四笔,而杜禹英却写了七十一画,也就是说余长宁已经写完,杜禹英却连一个‘壹’一半都还没写好。

杜禹英沉吟了一番,柳眉轻轻地蹙了起来:“余大人,我承认你这样的书写方式很是便捷,但有一点不足,那就是容易遭到更改,若是我在你写的前面再加一个‘1’,那就会变成一万一千一百一十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闻言,余长宁不由大是敬佩杜禹英的才智,不消片刻便发现了阿拉伯数字的不足之处,的确,即便是在阿拉伯数字已经推广普及的二十一世纪,有些时候也不能替代中国古代“零到玖”的计数方式,重要的原因正是因为阿拉伯数字易遭更改,如‘1’可以改为‘4、7、9’;‘3’可


状态提示:第966章 阿拉伯数字--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