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京城里有一户张姓人家,住在虎坊桥附近。
这一家有四口人,老爸名字叫张玉流,妈妈张黄氏是个续弦。除了夫妇二人以外,还有一个前妻留下来的儿子,名字叫张宝生。张黄氏来到张家后,又生了一个女儿。女儿叫春阳,今年刚刚三岁。
家中除了四口人之外,还有一个会喘气儿的活物,那就是一头小毛驴儿。小毛驴儿是张玉流的好朋友,它每天低头拉磨。张黄氏害怕小毛驴偷吃磨盘里面的黄豆,特意给小毛驴戴了一个眼罩,把它的眼睛给蒙上了。
张家开了一个豆腐坊,生意不错。张玉流做豆腐的手艺非常好,他做出来的豆腐又香又滑不说,还很有韧性。京城里的人都喜欢涮火锅,把张家的豆腐放进火锅里,绝不会碎掉。如果换做别人家的豆腐,在锅里煮一会儿就碎成渣渣了。单凭这一项绝技,就给张家的豆腐生意赢得了好口碑。人们说起豆腐张,个个都知道虎坊桥的张玉流。
张玉流是个好好先生。他觉得给小毛驴戴上眼罩,这事儿太委屈了自己的朋友。每天卸磨后,他会特意拿一些喷香的黄豆喂小毛驴,弥补一下他心中的愧疚。小毛驴每次吃完后,都会仰着头,发出一阵灰灰的叫声,以示感激。
张玉流除了因为豆腐出名外,他的儿子张宝生也给他带来了名气。张宝生年约15、16岁上下,他身材瘦高,大眼睛,宽额头,鼻梁高挺。眉清目秀,五官端正,样子长得像他死去的妈妈。
张宝生聪明又博学,人称神童,远近闻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谈古论今,头头是道。不过,这些还不是他出名的主要原因。他所以出名,因为他有一个奇怪的爱好。
张宝生平时爱读那些搜神志怪一类的书,世上能找到的这类书,他差不多都读过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宝生读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读完后,这孩子立刻被桃花源迷上了。他最喜欢桃花源,朝思暮想的都是桃花源。
他经常对人说:
“世上竟有这样好的地方,这才是人应该过的好生活,我一定要找到它!”
有人听了就故意说些刺激他的话:
“宝生,世上没有一个人能找到它,你咋就能找到?小心吹牛皮,不要把嘴吹歪了!”
宝生听了哈哈大笑,对于说话的人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别人找不到那是应该的,一点儿都不出意料。我若去寻找,必能找到!”
说这话的时候,他还不满14岁。
张宝生在房间里挂着一幅地图,这幅地图是一个欠了张家豆腐账的兵爷送的。老爸张玉流原本不打算接受,可儿子宝生却如获至宝,那个兵爷趁机用它来抵账。
张宝生每天都要对着地图发呆,还用手指在地图上指指点点的,像个带兵打仗的将军!他要在地图上发现桃花源。
说起儿子张宝生,后妈张黄氏就一肚子怨气。这个张宝生,虽然人很聪明,脾气跟他老爸一样乖顺,可就是整天弄这些不着调儿的事儿。屋里堆着一摞一摞的书,张黄氏不认识字,不知道是什么书。可只要张宝生一开口说话,就是一口一个桃花源。要么就是神啊怪的,总之都不是之乎者也那类正经话儿。
张黄氏没有文化,但她喜欢听之乎者也那些话。
张黄氏知道,桃花源是陶渊明做梦做出来的一个地方,人世上根本不存在。在张黄氏看来,张宝生整天把心思用在桃花源上面,就是不着调儿!
张黄氏不喜欢张宝生。正儿八经的功名利禄不去争取也就算了,就连家里的豆腐生意也不帮忙做一些,后妈张黄氏对张宝生很是不满。
张黄氏不停地在张玉流耳边磨叨:
“你儿子宝生老大不小了。他不考取功名也就算了,还不务正业!再过三年二载的,又要给他娶亲,需要花费大笔银子不说了。如果再娶回一个大小姐,两人刚好一对儿,只会啃老,这可如何是好?”
张黄氏担心张宝生将来会成为负担,她在张玉流耳边不断吹风,让他对儿子多加管教。
张玉流对儿子很宽厚,从来没有批评过半句话。他暗中藏了一个心眼儿,偷偷地给儿子准备了一笔钱财。张黄氏不是不好,可她毕竟是个后妈。
张黄氏的唠叨,让张玉流很心烦。可他想想死去的前妻,又不忍心责骂宝生。只好好言好语地劝解张黄氏,让她对宝生再耐心一些。
有一天,张宝生在房间里面对着墙上的地图,嘴里默诵着五柳先生的文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他一边默诵,一边用手随着地图上的一处山脉起起伏伏。
忽然,张宝生一拍脑门,大叫一声:
“找到了,这下可好了,我找到桃花源了!”
张宝生兴冲冲地跑出来向老爸禀报:
“老爸,我找到桃花源了!”
老爸张玉流正忙着煮豆浆,只见一口大铁锅里热气腾腾的。老爸身上围了一条围裙,往大锅里加水。小毛驴拉着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