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出兵讨匪
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原野的积雪渐渐消融,齐国笔直如矢的驰道上一支威武肃整的齐队正踏着雄迈的步伐缓缓向东郡城行军。
三万鲜衣红甲的虎贲军一路旌旗蔽空,行军纵列绵延数里,犹如一条泛着熠熠红鳞的烈焰火龙横亘南北,远而观之不禁让人心中胆寒。(齐国变法后的新军皆以红色为主调色彩。)
东泰山匪,位于东郡泰山以东的群山峻林之中,此地山高林密,道险崎岖,传闻这伙山匪在此地盘踞了十几年,当地几任郡守也曾发兵征讨过几次,奈何却都无功而返。
由于地形的限制,滕子宸没有带上龙骧军,而是带上了以步战称雄的虎贲军,虎贲军统帅将领薛子浩原是田单麾下的悍将,滕子宸见他果智勇武,便依旧将此军由他继续统领。
夜幕将临,大军饮马濮水之畔,滕子宸下令大军原地扎下营寨。
东郡城位于濮水北面二十里,所以东郡城也有濮阳城的称呼,濮阳城往西走五十里便是赵国治下疆域淇城。
大军刚扎好营寨,东郡刺史匡文便带着治下文武百官前来劳军,劳军的牛羊牲畜足足拉来了二十几辆牛车。
滕子宸听匡文前来劳军,当即带着亲兵卫队大开辕门列队相迎,喜迎道:“匡刺史日理万机,怎会得暇来宸军中劳军。”
匡文原本只是一个齐国落魄的游学士子,年过不惑之年依旧穷困潦倒,虽师承一代大儒荀子,但他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空有满腹才学,济世宏愿,周游列国却屡屡不得志,后听闻齐国变法科举取士,他便离开韩国重返故土,参加了齐国变法后的第一场科考,以状元及第的身份踏入齐国政坛。
他的科考文章还是滕子宸亲手批阅,匡文此人不仅文采斐然,更是深谙治国安邦之论,滕子宸觉得此人不错,便将他提为状元,封他做了东郡刺史。
匡文谦卑弯腰拱手拜道:“临淄一别已是半载光阴,学生无不日日慕思恩师的恩容,学生喜闻恩师提兵东至濮阳讨匪,故而学生便匆匆前来拜见。”
滕子宸不仅对匡文有知遇之恩,更是他的科考主官,所以匡文以学生自居也在情理之中。
滕子宸无奈的摇头苦笑,自己肚中的墨水全捣腾出来或许都还没人家一半多,如今被匡文左一句恩师,右一句恩师的叫唤着,着实让滕子宸受不了。
滕子宸侧身迎道:“匡大人远来劳顿,还请随我大帐一叙!”
匡文一介文人,举手投足都带有儒家温雅之风,一袭青淡官袍,头顶獬豸冠,目色谦和,容姿英勃,颌下短髯羊须让他更加显得干练精神。
只见匡文谦声回道:“恩师面前,学生岂敢先行,还请恩师先行。”
滕子宸撇了撇嘴,觉得好尴尬,温声笑道:“子宸虽对匡大人有提携之恩,但汝在我面前也无须这般多礼。”
“如此……”匡文朝滕子宸深深的稽首道:“学生就放肆了。”
待二人进入中军大帐,滕子宸卸下白袍衣甲挂上甲架,随后往帅案一坐,看了一眼有些局促的匡文,抬手笑道:“匡大人无需这般拘谨,还请上坐。”
匡文一介儒士初入军营,心中难免有些彷徨无措,这也合乎情理。
待匡文落座,滕子宸英眉轩了轩,垂目望着匡文说道:“本帅领王命征讨东泰山匪,如今初入东郡对此地山匪的情况一无所知,匡大人贵为东郡刺史,想必对这东泰山匪的情况甚是了解,还请匡大人为本帅指点一二。”
匡文面露难色,似有心事,他犹豫了片响,拱手回道:“恩师,请恕学生斗胆,还请恩师罢兵止戈,莫要征讨这东泰山匪为好。”
“嗯?”滕子宸闻言不禁有些好奇起来,笑道:“匡大人此话何意?”
匡文离席拱手拜道:“恩师远在国都临淄自是不知东泰山匪的所作所为,这东泰山匪虽啸聚山林,不通王道,但他们却从未祸害过周边百姓,相反他们还屡屡剿灭那些祸害一方的贼寇,东郡百姓对他们可谓是感恩戴德,无不点首赞扬,倘若恩师发兵剿灭了他们,东郡百姓又岂能答应。”
滕子宸蹙眉寻思,没想到这东泰山匪在东郡这么得民心,那这破事就不好办了。如果是一伙穷凶极恶的山匪剿了便剿了,但若罔顾民意执意剿灭他们,那自己岂不是反而成了大恶人了,怎么看都觉得别扭。
匡文见滕子宸神情迟疑,似有动摇之意,心喜道:“恩师素有爱民之贤名,还请恩师三思而后行。”
滕子宸摆手道:“匡大人不用担心,罔顾民心之举,我滕子宸断然不会去做,但本帅王命在身,倘若就这么领兵回去终究有些不妥,请容本算想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匡文缓缓开口道:“恩师何不招安于他们,这东泰山匪,匪兵不下五万,皆是善战山野的悍卒,倘若恩师能将他们招为国用,不仅可以使得我齐国多了一支强军,恩师亦可班师回朝矣,此可谓两全其美也!”
“匡大人之言大善。”滕子宸恍然醒悟,笑呵呵道:“匡大人真乃齐国能臣尔,既如此就劳烦匡大人去一趟鹿峰山如何?倘若招安成功,本帅必在王上面前为汝请功。”
匡文闻言,心下一慌,急忙摆手道:“恩师太高看学生了,学生不过一介寒儒,岂有只身赴那狼巢虎穴之豪情哉!还请恩师另选贤能。”说完还偷偷瞅了一眼一脸坏笑的滕子宸,心道:你开什么玩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