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此时葛洪还未显明,家庭出身也很一般,在没有立下大的功劳之前,因此马玉本身也无法给予其过高的待遇,只能是以普通的幕僚待之,当然暗中是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关照!
硫磺、硝石与炭混合,这就是火药的配方。这个可谓是世人皆知,对于马玉这样现代灵魂来说,那就更不在话下了!
但是这硫磺、硝石与炭的具体比例,那就不知道,他可不是什么工科狗,他只能求助于葛洪这样的炼丹师来一一进行验证了!
火药的发明就是葛洪这样的道士长期炼丹的过程中,一切自然而然的产生!
炼丹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火法炼丹”。它直接与火药的发明有关系。所谓“火法炼丹”大约是一种无水的加热方法,也就是葛洪在《抱朴子》中对火法有所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煅(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干燥物质的加热)、灸(局部烘烤)、熔(熔化)、抽(蒸馏)、飞(又叫升,就是升华)、优(加热使物质变性)。这些方法都是最基本的化学方法,这也是炼丹术这种愚昧的职业能够产生发明的基础。炼丹家的虔诚和寻找长生不老之药的挫折,使得炼丹家不得不反复实验和寻找新的方法。这样就为火药的发明创造了条件。在发明火药之前,炼丹术已经得到了一些人造的化学药品,如硫化汞等。这可能是人类最早用化学合成法制成的产品之一。
炼丹起火,启示人们认识并发明火药。葛洪就是这其中的极大成者!
但是火药的发明,直到葛洪身后300多年后道士的药王孙思邈,发明了“伏火”,这就是火药的前身:硫磺、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唐朝中期有个名叫清虚子的道士,在“伏火矾法”中提出了一个伏火的方子:“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拌匀。掘坑,入药于罐内与地平。将熟火一块,弹子大,下放里内,烟渐起。”他用马兜铃代替了孙思邈方子中的皂角,这两种物质代替碳起燃烧作用的。
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这说明炼丹家有意要使药物引起燃烧,以去掉它们的猛毒。
从此这些炼丹家们知道硫、硝、碳混合点火会发生激烈的反应,炼丹者已经掌握了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硫、硝、碳三种物质可以构成一种极易燃烧的药,这种药被称为“着火的药”,即火药。由于火药的发明来自制丹配药的过程中,在火药发明之后,曾被当做药类。《本草纲目》中就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
火药不能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又容易着火,炼丹家对它并不感兴趣。火药的配方由炼丹家转到军事家手里,就成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
我国古代发明的是黑火药,它的配方主要有硝石、硫磺、木炭等含碳物质,再经过对三种原料人工均匀拌和炼制而成。火药是由硝石这一氧化剂供氧完成燃烧过程,形成内燃烧体系的。除了正确地制备这三种成分外,制作质量优良的火药还必须把握好三种成分的组配比率,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组配比率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马玉现在需要的就是这三种的最佳比例!
当然马玉又不能直白地告诉葛洪他的目的是要发明火药,只是告诉他自己需要一副药来去猛毒,葛洪既然是火法炼丹的高手,当然是责无旁贷,就这样忽悠这个少年郎不断地来实验!
“殿下,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尝试后,贫道已经可以合理地控制火候!”葛洪乌黑的面孔中露出洁白的牙齿,想来他是十分自信。
马玉大喜,他连忙是点了点头道,“弄给本王瞧瞧!”
却见葛洪从身边的布袋子中分别拿出了一块硫磺、硝石,然后仔细地研成粉末,两种分成了不同的比例,放入不同的丹炉中,然后再加入木炭准备进行炒火!
郭璞十分好奇伸长了脖子,马玉却是连忙退后数步!
“嘭!”一声响起,郭璞眼前丹炉突然冒起了大火,他躲闪不及,胡子差点都被烧焦了!
“这!稚川,你这突然怎么起了这么大的火!”郭璞顾不上脸上的焦黑,满脸惊讶地问道。
葛洪仿佛没听到一样,以此在其他丹炉中也加入了木炭炒火,郭璞有了教训,连忙也是退后几步,但是这火却是一个比一个小了!
“殿下的丹方太神奇了!这三种分量不同,但是这火势却是如此截然不同!这可是可以极大地丰富火法的手段啊!”葛洪满脸都是兴奋之色。
“不知殿下觉得哪一种火势合适?每种的份量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贫道愿意为殿下炼制此药物!”葛洪又兴奋地开口道。
炼丹家对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因此这种操作很常见,葛洪自然认为太子殿下要伏火去毒。
马玉却是摇了摇头,葛洪确实是个玩火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