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权柄>第七卷 红色浪漫 第五五九章 上京城,我秦雨田又回来了!
京城的门户咽喉之地,也是上京防线的外围了。

自古各国都异常重视首都防御,往往在京畿地区集结全国地大半精锐,除了保护国都之外,还可以维护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地方诸侯不敢轻易觊觎,有镇守九鼎之意……像秦国便把最精锐的禁军集结在了京畿。。

齐国也不例外,历代国君苦心经营京畿防御,除了在上京城中驻扎八万大军之外。还在河间、安国、安邦、安喜、中山、高阳、博陵、常山八个府县修筑城堡、囤积粮草,作为上京的外围防线。共驻扎了十二万人。

这二十万京营官兵乃是仅次于百胜军的齐国精锐,仗着墙高粮足,且可相互支援,原本是不怕秦雷这二十万的。

但为了筹备对秦的战争,百胜公大人从京营抽走了一半兵力。这剩下的十万兵力可就捉襟见肘,护不了那么全面了。

当听到秦国二十万铁骑从渤海方向杀来的消息,上京城便被恐慌地气氛笼罩着。负责上京卫戍的京都兵马大都督,唯恐首都有失,便干脆放弃了外围防线。将十万京营都集中在了上京城内。还临时征召了十万乡勇家丁护院之类的民间武装协助守城。

总计二十万人,勉强算是够用了。可能有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守个城要用这么多人,还只是勉强够用呢?这是由具体情况决定的,绝不只是因为守将胆小谨慎。

虽然上京城有这么多兵马,但对于秦军来说,却不一定比攻克乐陵、渤海这些仅有数万人马地府城更困难。因为乐陵也好、渤海也罢,城池都不算大,秦军就是兵再多。但也没法在同一时间全部展开。只有一批批的上。真要是攻击的话,效果也不会太好。所以秦雷否决了攻击的议案。

但现在秦军进攻的是上京城,是东齐王朝的首都,这是真正的大城市,并不是比较大的城市、而是容纳了一百五十万居民的特大城市。

秦军将要攻击的,是上京城地外城墙。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有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城墙高约七丈,底厚八丈、顶厚也是七丈,绝对地不可摧毁!

如果兵员充足的话,仅凭着那一百七十六座敌台,也可以将任何敌人挡在外面,理论上不可攻陷。

但现在兵员充足吗?简单做一个除法便会发现,二十万兵马分给十一个门,平均不到两万,且还要留出必要的预备队,以备救急救险,因此每个门的守卫也就是一万五左右。

而秦国的兵力虽然也是二十万,却没必要每个门都打,可以集中兵力攻击几个点,因此在局部是占据优势的。更大的优势在于,秦军几乎全部是骑兵,机动性很强,一旦打开缺口,就能够立刻集中兵力攻击。

军队的战斗力并不单单决定于数量,还有机动力。

因此双方虽然在总数上持平,但在真正攻守过程中,秦军是可以一直形成优势的……至少齐国地高级将领是这样认为地,他们也是这样向上官丞相禀报的。

我们已经说过,上官老头输不起,输了就万劫不复,所以他在臭骂不动如山地百胜公之余,向陛下请求派出十位钦差,手持金批令箭,去各地调遣部队,进京勤王!

所谓金批令箭,乃是齐国皇帝的调兵信物,至少理论上,其效用高于大元帅令。但上官云鹤知道赵无咎在军队的地位。生怕那些部队只听帅令不停王命。又请兴化帝赐下十把尚方宝剑,授予钦差斩首不听调遣的将领,并暂时接管军队地生杀大权。老丞相这才算是放了

兴化帝虽然一一照做,但其实心里很不痛快,在他的记忆中,似乎只有四十年前被秦国兵临城下过,那时还是他爷爷当皇帝呢。等他爹和他坐庄的时候,不仅上京城从没遭过战火,还攻到过中都城一次,这是兴化帝最骄傲地事情。

现在眼看就要被扳平,皇帝自然不高兴。只不过大敌当前,他强忍着罢了,而我们知道,皇帝是这世界上最记仇的物种。

大军毫无阻碍的通过了河间府。终于在九月初一这天,抵达了上京城郊。

将队伍交付给其他将领,命令他们缓缓前行,秦雷却领着秦雳一道,悄悄离开了官道,完全凭着记忆,在荒草之中行了一刻钟,终于到了一座杂草丛生的坟前。

在坟前立定,秦雷发现这里似乎没有任何变化,除了草更旺。碑更旧之外。便开始在坟前拔草。准备整出一块空地,以便摆放供品。

秦雳是第一次来,他打量着朝西的白玉墓碑,只见上面镌刻着大齐孝懿贵妃之墓八个大字!心道:原来这就是姑姑的长眠之所啊。回忆的窗户顿时打开,关于那位公主的点点滴滴一下子浮上心头。

他记得姑姑的小名叫玉儿,皮肤很白,眼睛很大,嘴角还有一粒无色地美人痣……

他记得姑姑很喜欢小孩子,每次见面都会给他带些麦芽糖、小面人之类宫里见不着的玩意

他还记得姑姑似乎不愿意嫁到东齐。但他劝姑姑不要去时。姑姑却捧着他婴儿肥的腮帮子,流泪笑道:雨历要好好练武。将来保家卫国,让我大秦的公主不必再远嫁。

他当时不懂这话地意思,但后来懂了……

他比秦雷年纪大不少,当时已经十岁了,自然能记得姑姑的音容笑貌,却从没想过,这记忆竟是那样的清晰,仿佛昨日才见过一般。

从记忆的惆怅中挣脱出来,再去看秦雷,已经在跪在那里烧纸了……

走过


状态提示:第七卷 红色浪漫 第五五九章 上京城,我秦雨田又回来了!--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