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告完天地,文远又令陈琳登台,只见陈琳手持一卷表文,表情似乎有些极不情愿的走上祭台,开口诵念起來,为了让几个投降的鲜卑首领听的清楚,文远还特意让他们靠前排站立。
这几个鲜卑首领少有不懂汉文的,乍一听吓了一跳,原來这汉人文官宣读的竟然是一篇祭悼檀石槐大王的悼文,感情晋公在弹汗山祭天,还有祭奠檀石槐大王的一层意味。
慕容燕精通汉人文化,细听之下心神震动不已,这篇《悼檀石槐赋》是以晋公张辽的口吻所写的,以一个后來人的身份讲述了檀石槐大王一生的传奇经历,对檀石槐的英雄气概、统一草原各部,造福鲜卑各族人民的伟大功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誉,悼文表达了晋公对檀石槐大王的敬佩之情,感情之深刻,辞藻之华丽可以称得上百年难得的赋中精品。
不过精不精品对鲜卑人來说并不重要,关键这个意头让在场的鲜卑人心里舒服的,能得到汉人的追捧、承认,这中自尊上的满足才是潜意识里一直有些自卑的鲜卑人最想要的,自古以來,草原人虽然口头上从不承认自己是落后的民族,可从來沒有断过南下占据中原膏腴之地的野心,他们也知道中原繁华富庶,非贫瘠的草原可比。
一篇悼文读下來,在场几个鲜卑首领脸色都缓和了许多,檀石槐在鲜卑人的心目中就是一尊神祗,文远这样的动作即便是一直沉默反抗的日律推演都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文远看着这一幕暗笑于心,不管多费劲才让陈琳答应写了这么一片悼文,看得出來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当初提出让陈琳写这么一篇悼文的时候,许多将领都不解文远之意,认为檀石槐不过一个异族的首领,有什么资格让堂堂大汉晋公给他写悼文,那不是太丢身份。
武将的反对文远笑笑沒有理会,曹操有一句话文远一直奉为至理,就是那句“不可慕虚名而处实祸也,”虚名这东西往往会拖累人,与其为了虚名让鲜卑人心存怨愤不乖乖合作,倒不如给他们面子自己落点实惠。
更何况檀石槐确实是草原上数百年不遇的豪杰,对他,文远还是有些发自内心的敬佩的。
现在这样不是挺好的吗,一篇空泛的悼文,又不会让文远掉块肉,却能化解那么多鲜卑人的敌意,日后不知可以少无谓牺牲多少人,这样无本万利的买卖,不做岂不是对不起自己。
祭文念过,众鲜卑首领齐齐向文远谢恩,和过去的被逼无奈相比,这次的感谢更多是发自内心,可文远的要做的远还沒有结束,祭悼过檀石槐,文远竟然又给此次北伐中阵亡的双方将士设祭,此次北伐,左路军阵亡了四万余人,文远已经命人将所有能够找的尸首化成骨灰带回下曲阳葬在英魂冢内,可即便如此,仍有数千阵亡将士的尸首沒能找到,他们的尸骨将永远埋藏在这篇广阔的草原上,他们的英魂只能遥遥守护中原那片家乡的土地。
鲜卑一方战死的也有十几万人,绝大部分都是妇孺和老人,这些人大都已经在奔狼原烧成了灰烬,可在其余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尸首,也被文远化成骨灰,装坛带到了这里。
弹汗山是所有鲜卑人心目中的圣地,将这些战死鲜卑人的骨灰葬在弹汗山下,这样的举动比刚刚读《悼檀石槐赋》还令几位首领震撼,他们已经被文远这样的做法惊呆了,许多人对大汉晋公这样亲善的感激不尽,草原人是桀骜的,可也是极重情义的,一场隆重其事的祭悼之后,原本惴惴不安、对汉军带着几分敌意的鲜卑首领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看向文远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敬佩,感激,而这正是文远想要的。
祭奠了双亡阵亡将士的英灵之后,此次弹汗山登山之行才算结束了,文远和众将士精神振奋的走下山去,这次举动虽然看似繁琐,却是很有意义的,相信能够振奋每一个晋军将士的士气,甚至能够深远的影响到华夏大地的每一个人,不论是敌人还是朋友,不论是官吏还是平民。
到了山下,文远传令摆酒大宴众人,慕容燕、日律推演、惟崑这些鲜卑首领皆被受邀列席,酒宴上,众文武纷纷向文远敬酒赞颂,一同上表请朝廷重赏晋公所立功勋,日律推演则亲自上前,代表几个被俘的首领向文远请罪,并指天立誓从此向大汉称臣,永不悖逆。
虽然文远知道誓言这东西最是做不得准,让日律推演这些战败者一时间改变心态显然是不太可能的,不过日律推演能够服软,这至少也是个好的开始,互市、通商,这些经济手段是对付游牧民族的利器,现在匈奴人已经完全要依附于汉人生活了,乌桓人的生活习惯也正越來越多的受到中原文化的冲击,文远相信有之前管理匈奴和乌桓的经验,鲜卑这匹烈马迟早也会服服帖帖的。
对日律推演的服软,文远也大方的投桃报李,封他为鲜卑左部帅,和慕容燕分别管理中西部鲜卑,还当场决定在高柳、雁门、平城、高阙、鸡笼寨等七个边塞城市作为对外族通商的口岸。
让日律推演做这个鲜卑的左部帅,他其实并不怎么乐意,可是听说汉人愿和鲜卑互市通商,却让他不能拒绝文远的提议,鲜卑人日子过的穷啊,许多生活物资、生产工具匮乏,而汉人又严禁铁器外流,他们才会依着数百年的习惯南下去抢的。
其实不抢也是有好日子过的,看看现在的匈奴人,小日子过的那叫一个滋润,穿着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