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大道无门>第八百三十三节:顿悟

这一场打坐,足足进行了两个时辰,慕圣这才长吁了口气,将腹中浊气吐出,睁开双眼。可以说与黄沙老祖分身一战,慕圣也是拼尽全力,除了分身不能出来,圣巫眼没使用外,其他的各种杀招也算是出尽,方才得脱。

若非新得了光明权杖这件神器,加之与其对战的只是黄沙老祖分身,慕圣可能早就落荒而逃,不会去管那闲事。饶是如此,从沙漠中心一路遁到此处,也是心力憔悴,再也没有了战力,好在黄沙老祖的分身没有追过来。

光明神器的威力虽然强大,但使用它也颇耗自身灵力,尤其是还需将体内灵力分化成五行之力,所以别看慕圣当时使的威风,可也是后继乏力,用不了几下。就算体内分身不停的给本尊转换能量,但那速度也根本供应不过来。

此刻在山洞内这么一歇息,慕圣精气神才算是彻底的恢复过来,不但如此,经过如此一番恶战,慕圣化神期小成的境界算是彻底稳固了下来,甚至隐隐还有些提升,分身的炼化也因为恶战的缘故,加快了速度,照慕圣估计用不了多久,分身就可以将那人精华消化完毕彻底出来了。

慕圣恢复了体能,却并没有急着从洞中出来,一来是五行符箓快用完了,需要重新画一些做为补充,二来也是因为,慕圣在使用光明权杖时,发现只用手诀召唤五芒星阵还是太麻烦,太耗灵力,不如趁此机会,将其他几个芒星阵的符箓也给一起画了,这才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一念及此,慕圣便在洞中着手画了起来。先将五行符箓画好后,就立刻开始勾画五芒星图,慕圣的五芒星图本就脱胎于五行符,所以画起来非常趁手,接着慕圣又着手画起六芒星、七芒星等芒星图来。

这一番画下来,便又从旭日初升画到了日头西沉,画着画着,慕圣忽然有了一种明悟,原来这芒星阵并不止十二种,往上还可以画出三十六、七十二甚至更多的芒星,正如八卦不止九九八十一数一样。

慕圣想到这里不由一怔,那么为什么芒星阵只到十二、八卦只到八十一呢?这问题便如晴空霹雳一般,在慕圣的脑海中炸响,似乎有一道光从脑海中闪过,但慕圣并没有能第一时间捉住它。

慕圣就这么静静的站在那里,右手里犹自拿着符笔,左手指尖按着底下的符纸,一动不动站成了一尊雕像。一天过去,两天过去,三天过去,洞口外蜘蛛已经结上了蛛网,慕圣却还是一动不动的站在那里。

第五天一早,当晨曦的第一缕阳光,从蛛网的缝隙中照到慕圣脸上时,慕圣微闭的双眼忽然睁开,双目中两道精光射出,将洞外的蛛网击得粉碎。

慕圣脸上满是欢喜之色,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慕圣悟到了什么呢?慕圣从十二芒星阵延伸开来,想到了《易经》之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道德经》中也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其实两经所说都是一样。

只是《道德经》把《易经》的思想进行了更抽象化的提炼,《道德经》中的一二三等数字并不实指任何具体的意象,而仅代表道在变化过程中所必经的步骤和层次。所以一指的是混沌,二指的是混沌初分的两仪,三指的是两仪相交后的万物。

《道德经》中开篇之语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法门。”

之前慕圣念到此文时,只觉得文字优美,却并不理解其中含意,每次念起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一次闭目沉思,却忽然间有了些顿悟,懂得了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道理。

原来那芒星阵超过十二芒星,都是可以自行演绎的,所以晶体内也就只到十二芒星为止。至于那十芒星则与零芒星一样,表示的是圆满之数,是道,是无名,《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慕圣现在能感受到道的存在,却无法知晓道究竟是什么,所以也就没有办法画出十芒星阵来。而二芒星阵,是阴阳之道,是两仪之像,虽然慕圣理解,但凭慕圣目前的修为,也无法办到。至于一芒星阵,这是混沌之道,道生一,慕圣只是知道混沌,吸收过混沌之气,但要说掌握也还差点远呢。

经过这番顿悟后,十二芒星阵,慕圣现在算是有了个系统的了解,间接着也让慕圣对自己其他所学有了不小的提升,大衍剑法和双手剑法,可以说一个至简,一个至繁,是道的两个极端。这一番领悟后,慕圣的大衍剑法又有了长远的进步,挥手之间,青罡剑就组成了一方剑的世界,生生不息,浩浩荡荡,那剑意就像是连绵不绝一般。

而双手剑,慕圣在掌握了风雨和雷电之后,藉着对《易经》和《道德经》的理解,水火、枯荣两式剑招也算有了些眉目,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理论层次,要想付诸实现怕还要经过


状态提示:第八百三十三节:顿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