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乱世异数>第10章 ,誓与黎山城共存亡!

王廷建很生气,数万先锋部队攻击这个小城数日,不但没有攻下来,反而损兵折将,他是真的想砍下史先这个废物的脑袋,可是眼下士兵本就情绪低迷,倘若再斩大将,恐怕要有哗变。他只能强迫自己忍住这个念头。看着这不算高大的城墙,王廷建心中默默想到,必须尽快拿下这里,迟则生变。

另一边,汪知府的脸色却无比凝重,现在他再也没有信心能守住黎山城了。“不过殉国而已,吾有何惧!”只是哭苦了这些人了。几天过去了,原本的守城士兵已经死了三四成了,为了保证城防,许多城中男丁,被拉上城头,有些小的,可能还不到是十三岁,刀都举不动。可是他们也是心甘情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加上许多节度使大肆扩军,军费不济。攻城后纵容士兵抢掠已经成了上不得台面的准则。这些城中百姓,其实是在保护自己的家人和财产。

“报!守城用具已经快用光了。”“把城墙附近的民房先拆了,对他们说,答应了仗,我给他们盖房子”回报的士兵面露难色“大人,附近已经无房可拆了,已经有大批无家可归的人无法安置,这样下去会很危险。”汪知府对接连不断的坏消息已经麻木了,闻言只是长叹一声,不复再言。

听到了这段对话的李易却呆不住了。难道这样就这样算了?你们不要小命,我还没活够呢。他心焦之中,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对汪大人说道:“大人,我有一计,可以替代石头,硬木。”言罢附到知府大人耳边,悄悄的说了起来。只见知府大人紧锁了几日的眉头竟有些舒展,“好小子,真有你的。”当下便让人去准备……

王廷建到达城下的第二日,就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已经十分疲惫的守城士兵,勉强挡住了这次攻击。王廷建见始终无法攻破城池,登时大怒。他再也拖不起了,如果被人知道他老巢空虚,可是件麻烦事。于是他下令:“攻破城池,准尔等纵情三日,所获皆归尔等所有!”听到这话,那些原本士气低迷的士兵眼里都放出了野兽般的目光。更凶残的战斗开始了……

李易附近预备砸人用的木头飞速的消耗,不多时就已经快用尽了。“看来,要开始了吧。”李易这样想着,后勤部队便已经将一些大水缸搬上城楼。这时李易眼见一个一个攻城士卒就要爬上城头,李易伸手就拿起水缸中的瓢,一瓢水就浇了下去。只听那士卒一声惨叫,竟然松手摔了下去。

这水缸中竟装的是开水!不多时城墙上便架满了水缸,水缸下面,所剩的木头和各种能找到的燃烧物正在熊熊燃烧……

李易一遍好整以暇的朝好不容易快要爬到城上的士兵们头上浇开水,一遍自得的想到“这些人真是没创意,不过用开水而已,那汪知府就开心的不得了。倘若你们知道我们那儿古代用金汤守城,怕不是得吓死。”

城下的王廷建十分疑惑,眼见守城的士兵已到了强弩之末,然而自己的士卒却突然一个个莫名其妙的掉下城头。知道听到汇报,守军竟然以开水作为守城用具,不由得破口大骂“那个龟孙子想到的注意,我要将其大卸八块!”骂过之后,王廷建咬着牙大喊:“传令下去,夺下城楼者,赏百金,官加sān_jí!”

那些普通的攻击者们疯狂了,悍不畏死的向前冲击,开水固然可以造成烫伤,大面积烫伤引起的感染在这个时代几乎等同于死刑。可那是后话了。眼下,越来越多被名利诱惑的士兵,不顾满身的烫伤,艰难的爬上了城头!

陈功眼见战事不利,就要掩护知府大人撤退,没想到汪知府一把推开了他,大喊到:“闪开,老夫今日要与黎山城共存亡!”

按军法,主将不退而而士兵退者斩首,家人打入贱籍汪知府不退,其他士兵只得苦苦支持。李易内心叫苦不迭,他是无法理解汪知府的这种忠君死节思想的。他也不顾城头爬上士兵,跑到汪知府跟前劝到:“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现在撤退,等援军到来,我们还可以再夺回黎山城!”

汪知府苦笑,眼下朝中大臣,多是尸位素餐之辈,陛下纵然有心救援,只怕也阻力重重,更何况,在陛下心中,黎山城或许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座城池罢了,并没有那么重要。可是,他是自请到此的知府,怎能弃城而逃!他仔细打量李易,通过这几日的观察,眼前这个年轻人有急智,可能还读过些书,是个可造之材,还是留他一条命吧。

汪知府郑重的对李易说道:“你叫什么名字?”李易一愣,说道:“在下李易。”“你,带上几个人,到府衙带上小姐,护送她离开黎山城。”汪知府此时最割舍不下的就是这个宝贝女儿了,当时她非要跟来,自己没有多想,稀里糊涂就答应了,没想到此时却成了一个麻烦。言罢他扯下腰间玉佩,交到李易手里“拿着这个,她会相信你的。”

李易还想再说话,汪知府把脸一板,“快去!”接着就转身离去,观察战场去了。

李易大喊一声:“王大壮!带上十个兄弟跟我来!”十二个人迅速离去,李易回头看了看城楼,站在城楼上的汪知府,宽大官服下显得十分瘦弱的身影,竟让李易觉得有些悲壮……

李易几人飞奔到了府衙,众人都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汪小姐看着眼前突然冒出来的十几个气喘吁吁,身上还带着血迹的士兵。当时心中便是一凉,待李易好不


状态提示:第10章 ,誓与黎山城共存亡!--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