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大逆转1906>第708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大西洋

ps:第二更送上!在本书的最后几天里,我会努力更新,大家也多多支持吧。

………………………………………………………………………………

共和2783年(西元1942年)9月1o日,汉京,总参谋部。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大西洋!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美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日援南,打败日本野心狼!”

以上歌曲纯属口胡!这只是文德嗣的脑补而已。没办法当他看到美国人民志愿军进入南非的情报后,就情不自禁的在脑海里配乐了。

“美国人民志愿军已经入朝,哦,不,进入南非参战了……”文德嗣差点儿说错话。

也不知道仙人掌同学是怎么想的,反正美国这次进入南非参战的部队,的的确确是打着“美国人民志愿军”的旗号。当然,他们没有用美国正规军的名义,也很容易理解,美国佬也不是傻子,他们肯定不愿意把把中国惹出来。用“志愿军”的名义比用正规军的名义更容易甩锅,虽然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说出来就是不一样啊。

“日本现在情况怎么样?”文德嗣问道。

“在此之前,日本军队的进展顺利,已经拿下了南非大部分地区。在美国参战之前,南非就剩下北开普省和西开普省,以及东开普省西部。由于我们的提醒,日本对于美国参战的已经有了准备。据日本总参谋长石原莞尔上将表示,他们有信心击败美国人……”副总参谋长刘一强上将答道。

辛杰在旁边点评道:“日本人还是太急了点,如果再过一年,让美国的损失再大点,他们的压力就小得多了……”

“是啊,如果日本不急着对南非动手,美国人肯定不会和苏联停战,结果日本这么一搞,美国人就忍不住了。哼,现在倒好,便宜了史大林!”罗西元帅愤愤不平的说道。

在解放军的四位元帅当中,罗西同志是最不喜欢苏联的。因为当年的中苏论战,是把这位老兄的脾气惹出来了,他也化名去写文喷了苏联,和乌里扬诺夫、托洛斯基等人来来回回过了好几招,当然他惨败了。罗西元帅打仗是把好手,但嘴炮的功夫就差多了,哪里是那帮职业喷子的对手。

辛杰说道:“维和部队司令杨宁请示,马达加斯加怎么处理?按照他提供的报告,马达加斯加已经完完全全打烂了,多年的战乱加上饥荒、瘟疫,以及交战各方针对性的屠杀,造成了大量非自然死亡,目前马达加斯加的人口估计不会超过8o万。比起军阀混战之前的25o万人,十年内战减员近七成。”

“而且根据前线的随军专家考察,当地的基础实在太差,农业生产技术极为原始,这样的地方无论是作为市场还是原料产地都是不合格的。因此专家组的意见是,将此地直接并入中国。”

马达加斯加的维和行动根本没啥说头,那些军阀本来就已经打得筋疲力尽了,人革联的维和部队一去,简直就是闻风而降。一个月不到就已经控制了全岛。

张立铮也点头赞同:“我也赞成并入中国,一个人口太稀少,太落后的国家是没有什么价值。底子这样差的国家,要培养成我们的市场代价实在太大了,实在不划算。还不如收归国内建省,更加划算。而且这样也有助于我们完全掌控印度洋……”

“嗯,我同意,但是要注意影响……”文德嗣想了想,也同意了这个合并的意见。

不过他一向是讲究吃相的,毕竟马达加斯加的情况,和当年的澳新马不一样,后者是有充足的理由,可以正大光明的吞并。但是前者却是打着维和的旗号进入的。所以这个做法是不一样的。而且现在马达加斯加还不到8o万人,可以很轻松的消化掉,这些人会进行甄别,凡是犯了罪的全都送进去劳改一辈子(这一波起码就得进去五分之一),然后文明学校、集村并寨、打散分流、迁入本土移民等等手段一用,用不了几年,这里的人口结构就完全改变了。这一套中国是已经玩熟了的。

要不文德嗣干嘛一方面拼命的爆人口,一方面用各种政策大力推行汉化速度,增加主体民族数量。原因就在于此,打下地盘容易,但要消化掉就需要足够的主体民族才行,否则占再多的地盘也是消化不良,就好像英法这些老牌殖民帝国一样。以中国现在9.45亿人口的体量,吞下一个马达加斯加根本不算什么事。

“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发动当地群众申请并入中国……”张立铮说道。“还是按照孟加拉的例子,先作为自治邦,十年后在公投表决……”

罗西说道:“名字得改一个吧?文总取一个……”

“那就叫【绥洋】吧……”文德嗣顺口说道。于是【绥洋】就成了马达加斯加的新名字。

随便说一句,澳新马的几个省,名字也正式定下来了。整个大洋洲被定位“南瞻大区”,名字出自古代传说的“南瞻部洲”。然后原西澳大利亚州改称“瞻西省”;原北领地和南澳大利亚州合并,改称“瞻中省”;原维多利亚州和塔斯马尼亚州合并,改称“南溟省”;原新南威尔士州改称“两河省”;原昆士兰改称“永乐省”;原新西兰群岛改称“鹦洲省”;原马来亚半岛改称“龙门省”,马六甲海峡改称“龙门海峡”。

另外,在取得整个肯尼亚之后,就把非洲的领土也重新划分了一下。原“寿麻省”被拆分,将原索马


状态提示:第708章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大西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