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唐朝那些事儿>第89章【大周王朝】
十九岁,庙号周世宗。

柴宗训(953——973年):柴荣长子。后周三任皇帝,也是五代最后一个帝王。柴荣死后,年仅六岁半的柴宗训继位。半年后,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周灭亡,五代也就此结束。公元973年,柴宗训死于房州,庙号周恭帝。

杂传:

耶律阿保机:契丹开国皇帝,民族英雄。尊号“天皇帝”。

述律平:耶律阿保机之妻,尊号“地皇后”,有“断腕皇后”的美誉。

耶律德光:耶律阿保机次子,契丹二任皇帝,公元947年,改契丹国号为“辽”。

王镕(873——921年):河北著名藩镇,成德军节度使。早年投靠朱温,后追随李存勖。公元921年,王镕死于军城叛乱。

王处直(?——922年):河北著名藩镇,义武军节度使。早年投靠朱温。后追随李存勖。王镕死后,王处直欲引契丹兵自保,却被养子王都所执,抑郁而终。

罗绍威(876——910年):河北著名藩镇,天雄军节度使。一生追随朱温,竭尽犬马之劳。公元910年,罗绍威病卒,朱温借机命河北三镇军阀换防,直接引发柏乡大战。

刘守光(?——913年):河北著名藩镇,幽州节度使。刘守光为人愚昧残暴。曾建立伪燕政权,但两年后即被李存勖所灭,随后被押回太原斩首。

冯道:五代政坛常青树,史上最强为官纪录保持者。自号“长乐老”,人称“不倒翁”,历仕五朝八姓十一帝,位不离三师三公。公元954年冯道病逝,死后被柴荣追封为瀛王,谥号文懿。

赵匡胤:北宋开国皇帝。五代乱世的终结者。

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柴荣与王峻之间的矛盾了,柴荣是后周最有希望的皇位继承人,而王峻则是后周国内的第二号实权人物,这里面存在着一定的权利竞争关系,而且王峻这个人又特别好弄权,很怕柴荣会影响到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对他十分忌惮,千方百计地对他进行打压。

郭威起兵造反后,在率领大军回朝的过程中,命柴荣留守邺都,这也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安排。但是在一个多月后,郭威就已经称帝了,那么柴荣做为郭威唯一的儿子,按理说也应该马上回朝侍驾了,可王峻生怕柴荣回朝之后会对他造成威胁,所以在朝中拼命阻挠,最终使这个事情没有能够办成。

王峻这么做实际上很不地道,因为首先来说,后周刚刚开国,国家草创,很需要有像柴荣这样信得过、用得着的干部入朝出一份力,再有就是郭威的全家都在这场变乱中死去,所以在感情上肯定也是受到了很大的打击,那么他也需要有一个亲人来到他的身边对他进行安慰,所以王峻无论于公于私,都不应该对此事进行阻挠。

可是王峻不但对此阻挠了,而且还做得很绝,甚至都不肯让柴荣进京露上一面。要知道刘承佑在灭了郭威满门的同时,也尽杀柴荣的一家,把他的三个儿子全部杀死,那么也就是说,柴荣因为受了王峻的忌恨,就连自己家人的丧事都不能亲自处理了。

王峻究竟是以什么理由来阻止柴荣入京的要求,这一点没有明确记载,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似乎他也确实没有什么十分充分的理由,所以基本上可以判断他是利用职权,强行阻挠。史载“太祖(郭威)践祚,帝(柴荣)恳求入觐,忽梦至河而不能渡。”柴荣知道此事为难,也就没有坚持。

从这件事上看得出来,王峻还是非常专横的,郭威对他这个做法肯定也不会十分满意。不过王峻毕竟是后周开国的头号功臣,郭威对他也没有办法,只好就近将柴荣封为澶州节度使,并加检校太保。

柴荣在澶州工作期间,表现的还是十分出色,史称其“为政清肃,盗不犯境”,显示出很强的工作能力。并且澶州因屡遭战火,城市毁坏得非常严重,柴荣又亲自带人进行战后重建,所以深得百姓的拥护。同时他还注意选拔人才,比如说堪称全才的王朴,长于法制的王赞,善于理财的张美,都是在这时供职于澶州之人。

柴荣的这些行为,郭威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他也是更加器重。广顺二年(952年)朝廷讨伐慕容彦超,最初的时候不是很顺利,郭威也非常着急。有意御驾亲征,左右们就劝他不要去。这时郭威就想起了柴荣,对群臣说道:“如朕不可行,当使澶州儿子击贼,方办吾事。”最后因为王峻不想让柴荣带兵。所以转过头来鼓动郭威亲征兖州,这才作罢,不过这也足以看出柴荣在郭威心目中的地位了。

柴荣在澶州一干就是两年多,始终受制与王峻而不能回朝。在这期间郭威对王峻的忍耐也已到了极限状态。广顺三年(953年)初,黄河决口,郭威派王峻去视察灾情,此前柴荣曾多次上表请求回朝觐见,但都因为有王峻在朝中阻挠,未能成行,所以当柴荣听到王峻被派去视察黄河的消息后。立即再一次上表请求回京,郭威当即批准。

闰正月十五日,柴荣抵达京师,王峻知道以后非常紧张,立即从驻地动身,也在两日之后返回了京师。然而他回京之后又发现无事可做,因为柴荣回京是经过郭威批准的,走得是正当程序,无法给他栽赃罪名。郭威和柴荣,一个是皇帝。一个是皇子,又都有嘴有脚,想到哪见面就到哪见面,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做为一个宰相又凭什么干涉?

这个时候的柴荣,给人感觉在政治上还是非常


状态提示:第89章【大周王朝】--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