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寒门枭臣>第二九零章十七禁五十四斩

李茂一言不发的沉默了半晌,孙虎还行,表面上没有丝毫异象,毕竟他职衔品级和李茂相同,只是缺了判军州事的经略制置使的实权。

其他文武随着李茂沉默时间的延长,脸上的表情就有些丰富了,不知李相公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会不会拿自己开刀。

李茂科举厮杀出来,又在开封府历练,在西夏征战,年纪不大但养成的气场很强大,第一次在并不亲近熟悉的人面前展露,威慑力十足。

“孙知府,本经略承蒙官家恩典,以左諫议大夫,轻车都尉经略信安军,对军州的事务一无所知,可否请孙知府将信安军历年事务整理成册,本经略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孙虎点头称是,“军州政务历年有所积欠,本官三天内整理清楚,到时给相公送来请相公过目。”

三位知县也纷纷表态,心里却在想着怎么把李茂烧的这把火糊弄过去,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他们可不想给前任背黑锅擦屁股。

民政方面交代完毕,又是很沉重的统计清查造册,孙虎等人立即告辞,表面上表现的很积极,一副唯李茂马首是瞻的样子。

文官离开经略府,李茂把目光落在几位指挥使,都虞候和虞候身上。

“本官进士出身,然,领兵征战西北擒获西夏晋王,对军务之道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指挥使等人立即阿谀如潮,而且并未大肆夸张,毕竟李茂的军功已然传遍天下,哪怕大部分功劳被童贯攫取,可李茂的名头还是很响亮的。

李茂顿了顿,脸上的神情显得更严肃了,沉声道:“本经略此来路过大名府,无论是禁军还是厢军,大名府还算有模有样,但信安军的禁军和厢军的面貌,委实令本经略有些失望。”

摆手阻止了几个人想要开口辩解,李茂继续说道:“明天,信安军下辖的禁军要在校场集结,七天之内,信安军的所有兵员必须在信安镇集结,本经略要检阅一番,尔等可听清楚了?”

指挥使等人根本没有套近乎的机会,领了李茂的命令后离开了经略府,出来后一个个愁眉苦脸。

大宋禁军在京城的还好些,卫戍地方的禁军和厢军,基本上烂透了,个中龌龊数不胜数,平时也没人较真,毕竟大家都这样,乌鸦就不嘲笑猪黑了。

但是遇到李茂这个不讲潜规则,把第一把火烧在禁军和厢军的经略制置使,他们根本毫无反抗的能力,官大一级压死人,更别说李茂比他们大了好几级呀!

孙定暂时安顿好禁军铁骑和番兵与俘虏,回到经略府一刻不得闲,虞候做的就是类似秘书的工作,各种公文他又手到擒来,一个上午就从经略府发出张贴了好几张告示。

随着告示的贴出,无论信安军的官场还是士绅,对李茂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雷厉风行,而且看其对民政的梳理,对军务的娴熟,想要把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糊弄过去,没那么简单。

另外信安军还出现了百年未遇的一大奇景,城外校场竟然有近万异族人在做苦力活,用简陋的工具扩大平整夯实校场。

和偶然遇到的辽人不同,西夏俘虏和唃厮啰的番兵五官长相和宋人迥异,几乎一辈子都没见过异族人,群情激动的围观了好几天才算作罢。

李茂的第一把火烧向军务,是和孙定商量的结果,民政方面,孙虎是知府,还有军州通判,这些在政务方面能给李茂制造些小麻烦和掣肘,只能暂时搁置。

而军务方面,李茂有全权处置之权,即便有人反对,李茂也可以无视。

经略制置使要检阅禁军和厢军的明令传达到境内三县七镇,当大头兵的压力几近于无,他们只是混口饭吃而已。

但上到兵马都监指挥使,下到都头,面对李茂的命令无不叫苦连天,吃空饷,喝兵血已经成为这些人的生活习惯,被这么折腾找茬,几乎所有武官都在心里骂李茂,但又不敢抗命不尊,只好临时抱佛脚应付差事。

信安军辖境不小,三县七镇分部的很散,尽管李茂给了七天的期限,他们也没觉得时间宽裕,一时间颇有些鸡飞狗跳之感。

西夏俘虏和番兵扩建校场的时候,李茂手持名册眉头紧皱,信安军的卫戍禁军和厢军,加起来九千八百人,深谙其中龌龊的李茂暗暗猜测,实际兵员人数能有一半,就可以烧高香了。

知府孙虎和下面的三位知县,在三天的期限内把“述职”成册交给李茂。

大宋地方财政混乱,寅吃卯粮是常态,但看着治下几乎破产的财政状况,李茂倒是有些佩服孙虎了,这位知府大人还算有些本事,起码做了个合格的裱糊匠,没让信安军出太大的状况。

孙虎这个知府做的有些窝囊,其他州府的走马承受在李茂这里行不通,谁让李茂是经略制置使呢!

有了孙虎的配合,民政方面孙定借李茂之名推行的十分顺利,各种详细的数据陆续的摆放在李茂的案头。

李茂用自己的一套算法统计,信安军的各种民政概况了然于胸,按照类比来说,信安军大概和东平府的情况差不多,土地的田亩数,民户丁口等等,用李茂自己的话来总结,起步不算太差,但也没好到哪里去。

这七天李茂忙的昏天黑地,每天晚上只睡两个时辰,而且吃住都在校场的临时军营。

第七天的一大早,李茂让林冲把自己写好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的大字摆放在校场出入口。

字写的很大,很有些后世广


状态提示:第二九零章十七禁五十四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