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贞观太上皇>第一百零九章:倭人拜师

贞观元年四月二十一日,长安在这一日的清晨,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

春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烟云笼罩的长安城,在小雨的淋沐下,似乎失去了一丝庄严,却增添了些许仙气,仿佛屹立在原野上的一座穹宇楼阁。

“三日前,长安还未有如此大的雨。”狄知逊脸色有些惨白,睁眼看向天穹,几滴细雨遮入他的眼帘。

“狄兄,你少说些话,昨夜你闹肚子闹了整整一宿,现在元气还未恢复,小弟本想作东为我等接风洗尘,可是……狄兄现在这个样子……”

与他同住牢狱的一名同窗叹了口气,心里蛮不是滋味。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狄知逊好歹也是出自名门,宁愿和蝇鼠同食,也不愿吃食盒里面的饭菜。

这才导致昨夜闹肚子闹了一宿。

“无妨。”狄知逊摇了摇头,向大理寺的门口走近了几步,远远的僮仆看到,急忙撑起了手中的油纸伞,迎了过去。

察觉到狄知逊的身体实在过于虚弱,僮仆搀扶住他,说道:“少爷,老爷在家中说了,此次的意气之争就此作罢,要你尽快回到晋阳,与王家嫡女完婚,至于今科科举……老爷让你放弃。”

“我知道了,此事我会与父亲商量的。”狄知逊脚步一滞,面无表情道。

当昏暗幽闭的牢狱大门打开后,他们不在与世隔绝,耳间听到的窗外之音也越来越多。

自从他们四人下狱后,西市中少了他们的宣传,在投书上的劣等评分也就越来越多,甚至到了最后……一群群乔装打扮的人也开始了投票。

世家大族或许能在地方上与皇族一较雌雄,可在长安……那便是皇家独大!

长安作为帝国的中心,一直牢牢把控在皇帝手中,或许说四塞之地的关中,一直以来都是皇权最大。

……

轰动长安一时的西市投书在时间的流逝下,渐渐消弭。

而曲江坊的医学院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毕竟它如同国子监一般,是用来教书育人的,而不是用来娱乐大众。

可就在半个月后,一支打扮有些奇怪的倭人却停在了曲江坊的门口。

“这位大师,不知有何贵干?”马周作为医学院的老师,率先走了出来,他皱了皱眉,耐着性子问道。

慧日恭敬的施了个佛礼,然后说道:“贫僧来自远方的日出之地,也就是你们中原人所说的倭国。一年前,贫僧和犬上三田耜大使从京都出发,乘坐舟船前往中原。

可是不料,在数十年前还鼎盛的隋国竟然被李唐所取代。”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感慨了一句道:“我国地小民贫,举国上下都不如长安繁华,更何况是幅员万里的隋国,故此……番邦小民更加仰慕李唐,李唐之皇帝定然比隋国皇帝还要英明、仁慈、伟大……”

“此事在下已经知晓。”马周眉头皱的更深了,隋朝开皇年间的大兴城可是比如今百废具兴的长安要繁华多了。

他要是相信这番鬼话,他就真的是傻子。

倭人姿态放的这么低,定然心中会有所求。

果然不出马周所料,慧日顿时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口呼道:“倭国素来仰慕中原文明,慧日也是如此,还请老师准许小僧拜入医学院。”

小僧?老师?

马周看着眼前的慧日,眼里闪过深深的怀疑,他现在不过是二十五六的青年模样。

而这个倭人慧日,很明显都有三十好几,额头上的皱纹比他的年龄加起来还大。

至于……老师?

“在下万万不敢接受……大师的跪礼,还请大师起来。”马周心中有点嫌弃道。

他直到现在也不过只收了周寒一人作为弟子,而医学院教导其他学生,只不过是他用来糊口的一份工作。

老师的这个含义太大,意味着他自己要倾囊相授。

“老师,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慧日虽然年纪大了些,但有着一颗孜孜不倦学习的心啊!

倭国的百姓,时时刻刻都在忍受着疾病与饥饿,有时下一场雨,就会有几个孩子因为伤寒而死去……可是小僧却听闻医学院已经有了解决伤寒的法子,比汉朝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更为全面。”慧日跪地哀求道,说到倭国百姓苦状的时候,他也忍不住潸然泪下。

看着慧日那饱经风霜的黝黑面孔,以及听到倭国黎民苦楚的境地,他不由得动了恻隐之心,马周感觉他的心顿时动摇了起来。

“不行,不行,青霉素是我朝机密要闻,万万不能泄露给你。”马周心中坚定道。

但是看到曲江坊这么多的倭人也不好打发,于是推辞道:“你等番邦还是递交国书给鸿胪寺,看到时候陛下圣裁。”

慧日低下头的眼睛一亮,原来那个东西是青霉素啊,要是学会如何生产青霉素,那么他们倭国百姓就再也不用担心伤寒死人。

虽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伤寒的治疗作用也很大,可是倭国地方狭小,药材实在太过稀少,想要治病,就需要前往中原采购药材。

这往返途中,或许只值一文一两的药材,到了倭国后,就价值一钱,普通百姓哪能吃得起?

“国书?”慧日脸色顿时面如死灰,将心比心,如果他们有这种秘方,肯定偷偷捂起来不轻易示众,那么唐国呢?

若是前去给鸿胪寺提交国书,那么一旦李世民拒绝,他们获得青霉素秘方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可就在此时


状态提示:第一百零九章:倭人拜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