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少年之烽火岁月>第352章 张劲松和他的侦察兵

西北野战军旅以上干部会议开的热火朝天,这些野战军的高级指挥员都被彭老总传达的中央指示刺激的热血沸腾。

一纵队的贺炳炎司令员说自己从当兵拎糨糊桶子那天起就想着什么时候也能把部队摆开和国民党面对面地干,盼这一天盼了快二十年了,今天机会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放过。

(贺司令员十几岁的时候就在贺龙贺老总领导的红二方面军当兵,当时因为年纪太小被派到宣传队专门干往墙上贴标语的活计,所以才说自己是拎糨糊桶子的,不过当兵半年以后这个拎糨糊桶子的小红军就因为在一次战斗中一个人用捡来的几颗手榴弹抓了四十七个俘虏而名声大振,用贺老总的话来说就是,不用拎糨糊桶子了,可以拎拎枪了)

贺司令员的话得到了来开会这些人的一制赞同,房间里又一次乱了起来,平时开会很严肃的彭老总这时候静静地听着这些指挥员的争论,感觉到差不多了的时候才挥挥手让大家静下来:同志们,全国都要大反攻了,我们当然不能看热闹,该干的时候一定要干的,我还要先向大家通报两件事情。

第一,我们这一段时间补充了几次战役以后抓的俘虏解放兵,又从华北地区招收了大量的新战士,部队规模扩大很快,现在我们野战军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三万人。

第二,中央军委又让我们西北野战军成立了第七纵队,从现在开始我们野战军有六个步兵纵队了,大家别惊讶,这个第七纵队还远在山西,帮不上咱们的忙,打仗还要靠我们现在的人手。(西北野战军的番号里欠五纵队,所以成立第七纵队后,主力战斗纵队的数量是六个)

(一九三六年二战前夕,西班牙共产党大选上台,成为当时西班牙的合法政府。被德国纳粹支持的佛朗哥反兵叛乱,佛朗哥的前线总司令用四路纵队兵发马德里,当时有记者请他预言,哪路纵队会先攻进马德里。他回答说是‘第五纵队‘,意即指当时马德里城内他们的奸细遍布,是由这些潜伏在马德里的间谍最先攻进去的,后来第五纵队就成了奸细,卧底。线人以及反共的代名词,所以在共产党人领导的解放军里是没有第五纵队的,不过凡事都有特殊,解放军里实力最强的东北野战军就有第五纵队,也就是后来的四十二军。 )

会场里的气氛更活跃了,彭老总看了一下开会的这些人,用他那种一贯的很平稳的语调说道:“光是高兴还不行,敌人不是泥捏的,要想完成中央给的任务我们还得吃大苦出几身大汗才成,我们西北野战军跟兄弟野战军没法比。没他们力量大,但是我们也要有所作为,至少也要把西北的国民党部队牵制住,让他们抽不出人手来去支援其他战场,这只是最基本的,胡宗南不是弄出来一个什么重点机动防御吗,我们就要想办法从他的身上弄下一大块肉来,至于怎么弄现在还不能下结论,打仗自古以来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敌情不明结论没办法下,所以我们下一步的主要任务是要弄清国民党的布防情况,找到敌人的弱点才好下手,我建议这次会议结束以后各个旅以上的战斗部队都要派出侦察部队。想办法摸清敌人的虚实,然后才好制定出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来。”

夜晚,月亮只剩下了一个象镰刀一样的钩子,几颗挂在天空中的星星闪着淡淡的清光,一支小部队顺着一个山崖嘴鱼贯而出,这支小部队成两路纵队。排着整齐的步伐从满是杂草和树木的小山沟里悄悄地钻了出来。

九月末的晚上,北方的天气已经很清凉了,仔细数一下,小部队有八十多人,从头上戴的钢盔和手里的拿的武器来看,这支小部队很象是国民党的一支军队,再仔细一看,不是什么象,就是在大西北一带到处游荡的国军吗,而且还是很精干的那种,因为这支小部队每个人胸前端着的都是美式汤母冲锋枪。

这种枪可不是谁都能装备得起,就算是在国民党的部队里一般的士兵也是没资格挎这种枪的,一般的战斗部队里只有班长才有冲锋枪的,普通士兵拿的都是只能打单发的中正式。

这么多人清一色的都是冲锋枪只有一个可能,很有可能是国军里什么高级长官的警卫直属部队,还得是长官最信任的那种部队,所以才能让上司花大价钱把整个部队都弄上这样的装备。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有两个军官模样的人,一个二十五六岁,个子不高但身体很结实,挽起的袖口里露出两条粗壮的胳膊来,身上带的是双家伙,除了手里拎的冲锋枪以外还斜背着一支装在皮套里的二十响,另一个小一点,看意思也就是刚刚二十出头。

俩人边走还边小声交谈,年纪小一点的说道:“营长,你是信不过我杂的?我们排干这样的活计也不是一次二次了,哪次不是让你放心地把任务完成,把情报带回来,不至于什么事都让你亲自出马吧。”

另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说道:“二子,不是我信不过你们,是这次任务太重要了,大战一触即发,咱们的情报差一点就可能出大乱子,到时候部队受到的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用咱们旅长的话来说就是,情报是否准确是一场战役能否取得胜利的前提和保证。”

小一点的军官沉默了一下又说道:“算你说的有理,营长,我看你也没少从旅长身上学东西吗,这说话都是一套一套的,不知道你底细的还指不定以为你有多大学问来。”


状态提示:第352章 张劲松和他的侦察兵--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