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军事历史>少年之烽火岁月>第344章 再战三十六师 九

接到了王司令员的命令以后,独立旅把力量全部投放了出去,连辎重营能抽调出来的人手也在何翠花的带领下和张劲松的侦察营一起直接投入战斗,这样一来独立旅除了还在整训的补充营以外把劲基本上全使了出来。

没让补充营上战场李勇当然是有着自己的考虑,西北野战军的解放战士太多,多到超过了百分之八十,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因为训练时间短和部队缺人太多的原因,有些新俘虏过来的战士被直接补充进了部队,没有经过思想改造的俘虏一进入部队就产生了不少矛盾,新战士对解放军的做法和战术不理解,同志间的沟通也有问题。

有的解放战士说八路军成天走夜路钻山沟,不是正规军,跟土匪一样,有的嫌弃我军的服装样子不好看而不爱穿,我军当时的补给很困难,新战士是到了,可是给他们的军装还没有着落,为了区分敌我,只好每人发了一顶解放军的灰军帽,至于服装只好等以后再解决了,个别的新解放战士对只发一顶军帽也有反感,还有人造谣说,这是因为解放军的部队打仗的时候让俘虏兵在前面冲锋的时候好区分才这么干的。

部队里的解放战士雇佣思想严重,普遍的想法是‘吃谁家的粮就当谁家的兵,有奶就是娘’贪生怕死,违反纪律,喊苦喊累,打滑头仗成为普遍现象。

发展到后来,不听班长和排长指挥的多了,和边区参军的子弟兵吵架的也多了,这样的部队再发展下去就和乌合之众没什么区别了,后来经过思想整训以后才把问题解决,特别是一纵队的三五八旅在政委徐秋里的带领下更是摸索出了一些很宝贵的经验,经过教育后的战士才是真正的战士,我军的思想政治武器是部队的强军之宝这话是一点没错。

所以在思想问题没解决之前李勇是不会让补充营这一部分战士上前线的,兵在精而不在多。和解放军不一条心,人再多也没用。

壶梯山被解放军攻克以后,国民党三十六师的阵地全线动摇,还在山下苦苦坚守等待援军的两个旅(一二三旅、一六五旅)是人心惶惶。

独立旅从山上杀下去以后从侧后运动到了三十六师一二三旅的屁股后面。从后面对一二三旅发起攻击。

一二三旅这个国民党的老字号部队不比以前了,以前在全盛时期有接近一万人,重新组建后只有四千多人,兵员的素质和武器装备的质量也差了很多,战斗力还没有以前的一半。先前使出全身的解数才顶住了总兵力超过了八千人的解放军第五旅几个小时的攻击。

一二三旅的官兵们敢于与解放军硬碰硬的对抗是因为离他们最近的国民党部队只有二十五公里,并且还有壶梯山这个主阵地为依托,在他们认为有这么完善的防御阵地解放军想一时把他们拿下也不容易,一但在后面的兵团主力赶到了就会给他们解围,二十五公里的距离对于有大量汽车的国民党部队来说说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事情。

可是战斗从早上打到中午,一直等待中的援军一点影子都没有,不但是他们受到了猛烈的攻击,一六五旅和二十八旅也被围攻,设置在山上的主阵地战斗很激烈,解放军的炮火不住点地向山上招呼。到了中午的时候师指挥部也失去了联系,估计是凶多吉少了,就在这些国民党的官兵六神无主的时候山顶上的机枪又一次响了起来。

听机枪发射的声音就能知道这是一种威力很大的大口径的高射武器,在一二三旅的官兵们还有些疑惑不解的时候,这些机枪子弹如同狂风暴雨一样落在了他们头上,在机枪响起来的同时,独立旅穿插过来的部队从一二三旅的屁股后面猛的打响了。

壶梯山的地理位置非常好,站在山上对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一二三旅和一六五旅的阵地看得很清楚,李勇让卫刚把他们营的机枪全都抬到山上来,不管地势多陡峭也要弄上来。实在不好搬就拆开,到了山上再组装,然后从山上对一二三旅进行居高临下的掩护射击。

主阵地的失守对国民党的官兵威胁太大,卫刚的机枪营在山上不但能把敌人的防御态势看清楚。就连战壕里国民党士兵的钢盔都看得见,而高射机枪的射程又能完全对一二三旅进行火力覆盖。

独立旅的炮兵营在壶梯山被拿下来的第一时间就在山上设置了一个观察哨,营长高翔的指挥手段越来越精明,这家伙没有等旅长下什么做好准备的命令,而是把事情往前了想,把前期工作做好。只要上级有命令就能立即开火。

对付在山后的敌人,最好的武器就是曲射的105毫米榴弹炮,高翔也把他的炮兵指挥所搬到了山上,望远镜里的国民党官兵清晰可见,清楚的就连士兵的五官轮廓都看得很清楚,高翔兴奋及了,嘴里不住点地小声嘀咕:“这他吗的跟当我们炮兵的靶子有什么区别?”

果然不出高翔的预料,没有多长时间旅长李勇的电话就打了过来,询问他们炮兵营要作好准备得多长时间,高翔在电话里很得意对李勇说,只要旅长有命令他们营可以随时开火,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完成。

“干的好,你小子是块当炮兵营长的料,用你的炮火让在山后还在顽抗的国民党一二三旅长长教训,全力发射,开始吧。”旅长李勇的声音让高翔很是得意了一阵子。

最先打响的就是高翔的炮兵营,就见成群的炮弹越过山顶,象乌鸦一样落在了


状态提示:第344章 再战三十六师 九--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