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玄幻奇幻>唯秦道也>第26章 拜师(六)

“六弟,这件事情可能也不是她的意愿,你要不……”杨延德思考许久,还是想在努力一番。

赵诗萱也是从小和他们玩到大的,她对杨延昭的情意杨府的人都有目共睹。

“五哥,不说这些了,我记得刚刚先生说了春晓?”杨延昭并不想再去谈这件事情,对于她,他的心思是复杂的。

“对对对,春晓!”苏皓听到这两个字,整个人都变的精神振奋起来,他一把抓住杨延德的手。

“你还有一个弟弟,现在在那里?”

“先生,不对啊!您要找的是我的六弟,他就是啊!”杨延德一手指向了杨延昭,表示写出春晓的原主就是他。

“五哥,春晓是我写的?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杨延昭表示不理解,他完全不记得有过这件事情。

苏皓有点被杨延昭两人给搞糊涂了,春晓到底是谁写的?

“六弟,你忘记了,你七岁那年用树枝在河边淤泥处写下了这首春晓,父亲将这首诗挂在了他的书房,我去白马书院前,父亲把诗又给了我……”

“我七岁那年,好像,好像真的是在河边写了什么……”杨延昭回忆了一下,那个时候好像他陷入了某个状态,不知不觉中随手写了一点东西。

“我还写过什么吗?”杨延昭再一次的追问,他自己浑浑噩噩的过了十一年。好多事情,他都已经很模糊了。

杨延德将那上阙词也告诉了杨延昭,是他九岁那年作出的,那一年,也就是那一年,他们的母亲离开了他们。

“雨霖铃吗?”杨延昭对这首词也是感慨良多,轻轻的说了一句。

“那只有一半词的名字是雨霖铃吗?”苏皓虽然是诗家大儒,但是达到一定的境界后,诗与词之间异曲同工,鉴赏一首词的好坏还是可以的。

“你可写出了那下阙?”苏皓有些意动,他还是想在确认一下。

杨延昭犹豫了再三,最终还是道出了这一首词的下阙。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杨延昭最后补了一句,“此词并非我所创,乃是一游人在我耳边吟诵后,我心有所触,所以记了下来。我记得那游人叫柳永,是宋朝人氏。”

又言,“春晓也非我所作,原主乃唐朝孟浩然。先生,您怕是要白跑了一趟了。”

“唐朝?孟浩然?我怎么从未听说过此人?难道是隐士吗?”苏皓刚刚说完,大唐的国运一道文气投射到了苏皓的身上。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法不传六耳?朝闻道,夕死可矣!”苏皓感觉身上的文气有了部分的提升,那是大唐国运对他的嘉许。也就代表着春望这首诗,他是整个此番天地,第二个完完整整知道的。

杨延德也似乎进入了顿悟的状态,他是以文道入境的。当得知雨霖铃的原著是柳永时,他也接收到了来自大宋王朝的一道文气。

文气维持的时间不长,一道兵器的铮铮声将杨延德的顿悟给打断了。

“可惜了,”苏皓看着杨延德顿悟的机会就这样没了,感到惋惜。

见杨延昭一眼的迷惑,苏皓将此中的事情告知了他。

立国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其中以武为国的占大多数,以文为国的排行第二。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只会选择一种,那样立国的本源纯正,更容易晋升国的等级。

而大宋之初,正是立武为国,修炼以武道为主。大唐却是以文立国,修炼以文道为主。

苏皓刚刚得知了春晓的原著,也就是唐朝孟浩然,唐朝的文道气运增强,然后分了一道文气给苏皓,表示对他的嘉许。

杨延德以文入道,与国主修方式不同。武道就会抑制他文道的发展,刚刚的铮铮声就是大宋武道对他的压迫。若杨延德处于大唐,那么他必定可以入儒士的境界。

“此次受益匪浅,在下在此先谢过一番。”苏皓对杨延昭拱手一拜,表示感谢。

法不传六耳,意味着他是除了作者本人,知道的第二个。虽然不知道谁是孟浩然,但是他对杨延昭还是很感激的。孟浩然是谁?会不会是杨延昭的笔名?

笔名是作者出于某些原因,写出的作品不一定采用自己的原名,但是对作品的效果是同样有效的。

“你可有老师?”苏皓对于杨延昭心动了,如此有天赋之人,他岂能这样错过。

“不曾有过。”

“那你可愿拜我为师?”

“嗯,不愿意。”

“嗯……我就收下……什么?你不愿意?”苏皓感觉他一个诗家大儒,杨延昭恰巧没有老师,他若提出来,杨延昭必定会同意的。

“嗯,我的志向不在于文,多谢先生厚爱。”杨延昭拒绝了,怎么可能,他明明有一个系统,脑袋里面还装着五千年古国文明,大儒,他的脑海里面好像至少有几百位吧!

“哎!”苏皓叹了口气,天意弄人啊!那么好的天赋,为何志不在文。

“其实以你的天赋,你可以文武双修的。”苏皓没有放弃,还是想再次尝试一下。

杨延昭摇了摇头,很果断的拒绝了。“不过吗?我五哥被白马书院革名了,正好少一个老师。您看……”

苏皓被杨延昭这一手玩的措不及防,本想收他为徒,结果他将他哥推销出来了。

“你哥天赋虽然不及你,但是刚刚他能接触到儒士的门槛,在这


状态提示:第26章 拜师(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