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文生刚走,阿史那道真又神神秘秘的过来,拉着苏大为小声问:“阿弥,你这次颇露了些手段嘛,我看那个娄师德和王孝杰,对你是服气了。”
苏大为上下打量他一眼:“道真,你不像是会拍马屁的人啊,有事?”
“咳咳,就是一直跟你在一块,也没见你读啥兵书,但是看你这次,颇合兵法。”
“呸,难道我天天挑灯夜读,也要跟你报告吗?我曾在兵书上看过,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自然就想得多些。”
“哪本兵书?听起来很有道理,不过我怎么没看过。”
“平时多读点书,不要老看什么三国志,你也看看别的。”
“你……阿弥,你这样说话伤了我的心,我恨你。”
“从道德经来看,事物总是‘一体两面’。”
“啥?”
“你越是恨我,说明你心里越是爱我。”
“滚!”
阿史那道真想从苏大为这里套话的计划失败了,又被苏大为分派了任务,指使着去干活。
这几天,只能算是热热身,接下来要忙碌的,可是生死存亡之战。
到那时,唐军也会出现战损。
战争是无比残酷的。
苏大为心情凝重,转身回到自己的临时行辕,也就是一个帐蓬里,吩咐聂苏替自己把好门,若非重要的事情不得打扰。
聂苏现在就是他的贴身亲兵。
而苏大为自己,在这个时候,决定再静坐推演一番。
第一战打响了,接下来,唐军往哪打,如何故布疑阵,如何迟缓突厥人的反应,这些都需要仔细推敲。
在帐中盘膝坐下来后,苏大为整个人都沉静下来。
外面的战斗,杀戳,喧嚣,都离他远去。
能静,方能动。
中心定,则万物清。
现在的他,越来越能体会道德经上的真意了。
就像他方才对安文生说,上善若水。
那当然不是故做玄虚和搪塞,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安文生自然不会明白苏大为说这句话的意思。
对于苏大为来说,那句话,便是他现在最好的注解。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是不与万物争,对于逆万物者,该争就要争。
说人话,就是“势”。
顺势而为,占住大势,不与大势相争。
现在,大唐强盛,大唐君临天下,这便是大势。
而西突厥,已是日暮西山,却还妄想与大唐作对,便是逆势。
苏大为顺势讨逆,无有不克之理。
这才是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真意。
老子占住大势,永远顺势而为,还怎么可能会失败?
苏大为对道德经的体会越深,便越觉得老子留下的这本书里,充满了智慧。
上次叶法善说的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徼,十分有道理。
站在事物的内,与站在外,是不同的观察角度。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了高度。
苏大为在不知不觉中,扩大自己的视野,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和昨日不可同日而语。
这正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在“以身合道”。
从部落杀不杀俘之事,他能想到数十年之后。
而像娄师德,甚至安文生他们,却只能想到眼前,最多想到突厥人的反应。
这便是思维层次上的差别。
道德经,便是这样一本令人参悟事物本质,站在时间长河,去观察规律的智慧之书。
至于前几年听玄奘讲经,听袁守诚谈玄,都是达到这一层次的必经过程。
玄奘做为释门高僧,绝对是当世少有的绝顶之人。
在佛门来说,这个时代,没有比玄奘更通般若智慧的法师。
当然,是人,就会有自己的局限性。手机端 一秒記住『→\etv.c\o\m』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做为浮屠,玄奘天然反感朝堂权力之争,避之唯恐不及。
他同样也有意无意,为浮屠僧众说话,为佛门站台。
但这都是题中应有之意。
人家再怎么说,也是大唐高僧第一。
听他讲经,难道还吃亏了不成?
听经说法,只是表面,关键是自己要会思考判断。
在所有的表象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维模式和逻辑。
掌握这种思维,便能推出对方心中所想,思维层次在哪里,剩下的便是自行琢磨消化,取长补短了。
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除了脑子进水的人,没人会拒绝与这大唐第一高僧交流吧?
能西行两万余里,去往中天竺,获得辩法无碍,盛誉满天竺的高僧,多少人求着他见一面而不得。
有这样的机缘能当面取经,听一听佛法,还不花钱。
有谁会觉得亏了吗?
苏大为觉得不亏,他更没有去跟玄奘辩法的脑残想法。
辩个屁啊。
自己只是个不良人,又没有任何信仰属性,看道德经,只是因为它能启发智慧,仅此而已。
自己不是道士,跟玄奘有啥好争的。
所以叶法善找他的那套说辞,他是糖衣吃下,炮弹打回去。
被人当枪使的事,他不干。
袁守诚跟他谈玄,说了许多,还传了他一套坎离水火中天决,他也受着。
债多身不愁。
反正玄奘法师对自己也没任何要求,至少明面上没有,自己有事,法师还出力帮忙。
这人脉,不能断了。
手机阅读:http://m.biqugeus.com/149429/
发表书评:http://www.biqugeus.com/149429/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八十九章 以身合道)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庚新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