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都市现代>重生者狂想曲>第十章 疯!

1997年,11月1日,这一天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光棍节前的一天。但是这天早上在北京宣武区新华书店门口路过的人们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那就是居然有人早上七八点钟就开始在新华书店门口搭帐篷。早上起来晨运的老头老太太们还以为这是什么行为艺术,纷纷围观起来。

但是搭帐篷的汉子却丝毫没有收到三五成群围观老年人的影响,他搭好了帐篷以后,从旁边背后的一个旅行大背包里掏出来一个折叠椅,然后就大大咧咧的坐在折叠椅上捧着一本《亮剑》看了起来。

刚从菜市场买了菜和早饭准备回家的杨阿娥远远的看到新华书店门口有一圈人围着不知道在干什么,她慢慢走了过去,本来按照她的脾气来说,是绝对不会关心这种事情的——只要让她先知道“这种事情”是什么事情。

于是她一边擦着围观人群的外沿走着,一边扭头努力往圈子里面看。隐隐约约的她看到里面是个长得挺清秀的一个小伙子,搭了个像“蒙古包”一样的东西,然后坐在那看书。她走了两步,停了下来,然后问旁边的一个老头道:“大哥,里面这小伙子干吗呢?”

老头扭头一看,原来是个“眉清目秀”的老太太,至少老头觉得杨阿娥挺眉清目秀的,他笑着回答道:“不知道啊,我这也正看他要干什么呢。”

柳阿娥听了这话,本来想走,但就是好奇,于是她站在老头边上往里面看。这么站了五六分钟以后,围在旁边的人越来越多,杨阿娥的腿有点受不了了,她走近那被围观的年轻小伙子,问道:“孩子,你怎么了挨这儿?是不是有什么困难了?就是有困难你得写出来不是,不写谁知道你要干什么不是?”敢情老太太直接把这汉子脑补成了因为有困难所以出来行乞的人了。

小伙子一听老太太的话,被逗乐了,朗声说道:“奶奶,没事儿,我一点困难没有。我挨这儿是排队呢。”

“排队?”杨阿娥一听这话更傻眼了,她扭头看看四周,这除了围观人群以外,那还有人排队啊。就是排队,地上也没画要排队的白线啊。“排啥队?”

“排队买书。明天有本书开始卖,为了抢第一个,所以我就来排队了。”小伙子说道。

杨阿娥站的腿有点受不了了,她一边敲着自己的大腿一边问道:“啥书?”

小伙子一看杨阿娥的动作,想了想就站了起来,把折叠椅让给了老太太坐,然后他自己就站在刚才放折叠椅的地方说道:“《潜伏》。”

杨阿娥一看小伙子挺好心的把椅子让给她,还让她挨着小伙子坐着,挺开心,张口感谢道:“谢谢啊小伙子。”

这时候旁边围观的人开始互相嘀嘀咕咕起来:“他们刚才说排队干什么?”“没听清,就听是排队要买什么。”“买什么要带着帐篷排队这么夸张?”“估计是好东西吧?”“这怎么了?”“里面有俩人排队等着买好东西呢。”……

就这样,宣武区新华书店门口有人提前两天排队等着买《潜伏》的新闻被记者知道了,然后上了当地电视台的新闻,并且随着射向卫星的信号而传播到全国,第二天全国大部分报纸都报道了。

有了这种前置“广告”提醒消费者《潜伏》的销售期临近,那《潜伏》的销售还会差么?当然不会。11月12日一早,老兵们师团长们纷纷亲自或让家人去最近的新华书店购买《潜伏》,全国大部分新华书店的员工都忙疯了。他们开始还傻傻的看书架上快空了,赶忙去仓库搬出来一板车的《潜伏》,然后搬到书架上。可刚等他们放上去以后没过5秒钟就会被人拿走,后来看到这种情况的各个新华书店店长不约而同的下令直接把搬运《潜伏》的板车拉到收音机旁,再也不费劲的搬上架了。碰到要买《潜伏》的人,直接让他去收银柜台,一边交钱一边拿书。

这么一天下来,徐晓燕先期准备的1万册《潜伏》直接被消化掉了7成。各地书城、书商纷纷拼了命的打徐晓燕电话要求加货。徐晓燕的磨杵文化公司傍晚时分则是吵到一塌糊涂,整个办公楼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所有人为了能让电话那头的人听清楚,不得不大声说话。但是所有人都大声说话,反而加重了背景的噪音,逼得他们不得不更加大声……

徐晓燕现在接电话接的按手机的大拇指都抽筋了,她侧着头夹着电话对电话那头的印刷厂厂长喊道:“对,你没听错,我要你现在就帮我加印5万册,对,5万册!我不管你现在人够不够,你现在就给我印!现在全中国的书商都在打我电话,跟你说这几句话的功夫就几十个上百个电话打进来要买书,你告诉我你现在人不够?我不管你什么情况,今天晚上12点之前你必须给我印出来。那十万册总行了吧?不行,最少你也要帮我印五万册,今晚六点前!我去,最少最少你也得帮我印一万册出来!”

徐晓燕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居然让印刷厂印书,他们还说印不了,自己还得给他们降低任务,这什么世道!她不得不到处找印刷厂分配任务,现在整个云港市的大小印刷厂几乎都被徐晓燕“征用”了。

她按着自己手写的印刷厂任务表,安排各交过钱的书商代表直接去印刷厂等着。书商的代表们也机灵,纷纷自己找关系联系从云港往各地的火车车皮,然后自己再找卡车直接在印刷厂的车间里等着,只要《潜伏》印刷好,包装到纸箱


状态提示:第十章 疯!--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