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网络游戏>网游之帝国争锋>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诺的分析
记载:“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逸周书·尝麦》:“昔天之初,诞作二后,乃设建典,命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宇于少昊,以临四方,……蚩尤乃逐帝,争于涿鹿之阿,九隅无遗。赤帝大慑,乃说于黄帝,执蚩尤,杀之于中冀,以甲兵释怒,用大正顺天思序,纪于大帝,用名之曰绝辔之野。乃命少昊清司马鸟师,以正五帝之官,故名曰质。天用大成,至于今不乱”。

《逸周书》关于涿鹿之战的追述,虽然掺进了后人的思想和理解,仍是研究涿鹿之战难得的重要历史文献,由这段记载可知,战争起于蚩尤西向侵掠,炎帝大败,疆土全无,转向黄帝求助,引起黄帝、蚩尤的涿鹿之战。

传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杖、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蚩尤作冶”、“以金作兵”。

而其实这所谓的兄弟八十一人,不过是根据九黎演化出来的。相传蚩尤是九黎之君,九黎即九夷,属东夷集团。九黎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以蚩尤为首,共八十一个兄弟,都是酋长,蚩尤是大酋长。

《后汉书·东夷传》云:“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论语》、《春秋左氏传》、《战国策》等书中也均提及九夷。“九”并非具体数目,只表示众多之义,如《尔雅·释地》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蛮”之说。郭璞《尔雅注》云:“九夷在东”,泛指华夏东部夷人。

九黎信奉巫教,杂拜鬼神。掌握文化的人称为“巫”,能用铜或者竹木制造兵器善射,有刑法。这些文化对于后来的华夏族有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五刑即由此而来。

九黎势力很大,上古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tiān huáng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皆从东夷九黎出。后羿、帝俊、羲和等神话体系亦出自东夷九黎。

阪泉之战,炎帝败于黄帝之手,不过黄帝并未杀被俘的炎帝,依旧任命炎帝统治炎帝部落,由此,炎帝部落正式归属黄帝部落。这个炎帝,可不是神农,而是神农的后裔。

阪泉之战后,繁荣昌盛、有81个氏族的九黎诸部落在蚩尤率领下西向进入华夏集团分布地区,首当其冲的是居于豫东的炎帝,相传他都于陈。

蚩尤率领的部落联盟由于生产力水平较华夏集团略高一筹,武器制作精良又勇猛善战,于是所向披靡,因而留下“铜头铁额”、“威震天下”的英名。

炎帝部落无法抵挡、节节败退,在蚩尤大军的扫荡下,居地全失,连一个角落也没留下,本着同一联合体应互相救助的原则,炎帝求救于黄帝,从而引发了涿鹿之战。

蚩尤的脚步止步于涿鹿城,就迎来了炎黄联盟的反击。在战争初期,黄帝由于兵力不足,又对地形气候不了解和不习惯,因而“黄帝与蚩尤九战九不胜”。

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之臣风后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了指南车,才冲出大雾。还传说黄帝在困境中得到玄女的帮助,制作了80面夔皮鼓,夔是东海中的神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用其皮蒙鼓,用雷兽之骨作鼓槌,“声闻五百里,以威天下”。

在这之后,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又延续了不少时日,最后的决战进行于冀州之野。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呼唤有翼的应龙畜水,要以水攻淹没蚩尤军队,蚩尤则请天神风伯、雨师相助,一时风雨大作。

黄帝军队再次陷入困境,危急中,黄帝只得请下天女女妭阻止风雨,天气突然晴霁,蚩尤军队惊诧万分,黄帝乘机指挥大军掩杀过去,取得了最后胜利。九黎被打败,其首领蚩尤也被擒杀。

纵观这场战争,因为生产力的领先,再加上九黎族不仅英勇善战,而且擅长冶炼技术,所以他们的武器装备也比炎黄部落先进。所以,除了最后的失利,在这整个战争中,蚩尤军团都是压着黄帝打的。但是就是因为最后的措手不及,就导致了蚩尤被杀,九黎战败。

而如果李诺参加这个副本的话,要肯定是奔着胜利去的,哪怕是沿着历史的轨迹正常发展,对于诺国来说也是意味着失败了,“涿鹿之战”这个副本就不会对外开放了。

这场战争,李诺认为,基本上是分为四个阶段,前期蚩尤攻占炎帝地盘,应该不算,涿鹿之战是从炎帝向黄帝求援,大军杀到涿鹿之后开始的。

第一阶段,就是双方的初次接触,“九战九不胜”,应该是说的前面试探性的战争,发生了差不多九次,而这九次都是以黄帝失利而告终。

第二阶段,就是蚩尤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困住炎黄大军,不过黄帝在风后和玄女的帮助下,制作了指南车和80面夔皮鼓,得以脱困。

第三阶段,就是双方的相持阶段,毕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接触,双方对于对方的底细都基本上了解的都差不多了,一时之间虽然互有攻伐,但都拿对方没有办法。

第四阶段就是最后的决战,蚩尤首先出兵攻打黄帝,黄帝命应龙蓄水,准备水淹蚩尤。结果蚩尤请风伯雨师出手,反而用风雨困住了黄帝。最后是女魃出手,才在蚩尤大军的意外之下,取得了胜利。

而要逆转战局的结果,只需要盯住第二和第四阶段就


状态提示: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诺的分析--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